開展德育教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開展德育教師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能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模范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現對個人工作總結如下。
1、在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作為一個教師,我能忠誠于人民的教育視野,做到為人師表。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
3、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在得與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實工作、虛心學習的原則,而這或喜或憂、或得或失的點點滴滴必將成為我生命中的絢麗色彩,點綴著我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揚長避短,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4、今后的改進方向
要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重要理論精神,及時掌握工作重點方針,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發揮教師的先進作用,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與業務兩過硬。
開展德育教師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以來,生物組全體老師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在教學處和學校分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進一步明確了生物課程的總體目標,努力在課堂教學及教學研究中理解并實踐高中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教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具體總結如下:
首先,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認真研究教材,積極搜集備課資料,挖掘現有教育教學資源,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在課時緊、任務重、各班學習學習水平差距較大等實際情況下,研究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經過全組教師的努力,我們圓滿完成了教學計劃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第二,在學校本學期實施的加強教研組建設的要求指導下,本組在本學期初就通過全組討論、備課組研討等方式,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的要求,在理論學習中進一步提高自己;并且匯聚集體智慧,分備課組具體分析比較了我們學科的各年級在同類學校中的相對狀況及基本學情,在備課組計劃目標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學期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主要通過1、學校教學常規學習和課程目標研討;2、“同課異構”的公開課教學研討;3、中考知識網絡的構建及復習策略研究;4、高中生物必修班復習方法的研究;5、08新考綱的學習、解讀等項大組活動,推進了備課組的整體建設。
通過具體的研討交流活動,大大激發了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熱情和教科研意識,提高了從事教學研究活動的自覺性,組內聽課達268節,人均20節以上,集體備課活動達60余次,形成了濃郁的教學研究氛圍。
第三,各備課組也在學校教學處和教研組的總體計劃之下,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分別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落實到位,效果明顯。
初一備課組認真組織集體備課,每周的備課活動都安排下一周的備課任務,責任明確,研究、討論落到實處。并積極參加初二備課組的中考研究活動,早點了解中考的要求,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師徒結對工作也卓有成效,基本上能做到方法、技術、實踐指導到位,使全組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錢亮老師論文多次獲得省級市級獎勵,教學設計獲市級獎勵。
初二備課組在備課組建設方面“和諧、交流、合作”為宗旨,課堂教學按照中考的要求,加快教學進度,加強課時檢測和單元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為今年的中考復習贏得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張前老師在生物教學中積極為備課組教師開設講座、上示范課,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教師,在中考復習指導方面,工作非常細致,復習中對考試說明的理解把握準確,幾次模擬測試成績非常滿意。
高一備課組在課堂教學方面,除了按照學校要求做到重點、難點、進度同一之外,充分發揮各位老師的個性能夠特長,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重點、難點的突破,并在備課活動中,以是否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積極性為衡量標準,作比較分析。備課組老師們也積極擴大知識視野,自覺進行人教版和蘇教版教材的比較分析,找出其中的異同點,相互交流資料課件及相關材料,加強教學的實效性。邵寶洋老師的論文獲省級青年“五四”杯獎勵。
高二高三備課組,人數少,主要加強自我學習,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力爭以先進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對新考綱的理解把握能力,特別是對新教材的選修部分,兩套教材的差異很大,考綱又不明確,除了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學習活動外,積極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咨詢了解,力爭最準確地理解考綱。
我們充分利用各備課組教師的教科研優勢,挖掘素質教育潛能,采取“搜集資料——集體討論——主備方案——個性化備課”的備課模式,結合每個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寫出有實效的具體的課時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第四,面向高考,關注熱點,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我們做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在高三課堂教學中,聯系教材內容介紹的經典實驗和來源于生活實踐的生物學史實,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生物學知識的求知欲望,結合高考試題中反復出現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大膽思考,及時肯定學生獨特的思維方法和在思維過程中的創新火花,培養靈活發散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思維意識。
當然,在工作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雖然生物各備課組組內都形成了互相聽課學習的風氣,但是本學期校級公開課開設較少;大組活動時間較短,大多只停留在口頭交流層面,內容沒有作詳細的記錄整理;網站方面資料的建設還需要加強等等。有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有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我相信,生物教研組的工作在下學期一定會開展的更加深入、有效。
開展德育教師心得體會 篇3
我看了《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感覺收獲很多,尤其是課堂管理這一點,給我很多啟示。本學期我教的是二年級的思品。很多學生對思品課不以為然,課堂紀律不如人意。如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是對我課堂教學的一項挑戰。
托德.維特克爾先生在談到優秀教師是如何管理課堂時,言簡意賅地指出:“優秀的教師關注期望,另一些教師關注規則,而最差勁的教師關注破壞規則后的懲罰措施。”教師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的關鍵是堅持不懈地使“期望與學生之間建立聯系,并讓學生想要實現這一期望。”
我認為這是課堂管理的最高境界。
積極課堂的出現在于在規則中不斷增加對孩子們的期望,時間能夠證明:規則破壞后的懲罰措施只能是亡羊補牢,為什么不在規則破壞前就慢慢引導,并使得學生逐漸在老師的期望中得到進步呢。的確,最差勁的教師關注破壞規則后的懲罰措施。
因此說,要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關鍵是教師要確立對學生的積極期望。那么怎樣才能確立對學生的積極的期望呢?
首先,教師應該真誠的認為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強烈的“想做一個好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小心呵護并不斷強化這種情感心理需求。特別是對于那些讓不少教師束手無策的“問題學生”,更要發自內心的認為,成為“問題學生”對于學生本人來說是一種痛苦不堪的“結果”。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并未熄滅,作為教師,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引燃這并未熄滅的愿望火花,并使其熊熊燃燒起來。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在教育實踐中有一條原則:孩子心靈里的邪惡不管有多么可怕,也要在這個畸形化了的心靈里首先看到人,一個期待著有人幫助他擺脫邪惡的人。我響應的不是邪惡的呼叫,而是人性美的呼喚,孩子身上必定會有這種美,而且無論什么也無法磨滅它。”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走進課堂的學生并不是因為無知而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是為了尋求知識的寶藏、為了獲得個性的發展、為了培養健全的情感、為了實現人格的完善而富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一代。否則,如果教師把思維的起點定位在學生是無知的和總要犯錯的消極的期望上,我們的教育教學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正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說的那樣:教育中最具破壞性和浪費性的是教師的消極的期望,就是教師不相信學生。上海市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先生也說:“不相信學生的教師,一輩子只用一種方法教育學生,因為首先是他覺得學生教不會,所以教的結果是學生果然不會。消極的期望使教師從來不會去想要改變自己的方法,它的教學水平也就愈來愈差。真正的好教師一定相信學生能夠提高,所以當第一種方法效果不好時,就會繼續探索用新的方法教學生。”
第三,教師還必須做到讓這種期望轉化為學生對自身的積極的期望。不只是教師的期望在牽引,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的期望在牽引自己。唯有如此,學生的求知和發展才算真正找到了原動力,也才算實現了“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良性目標。
當然,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有許多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也是能夠創造可持續良性發展態勢的因素是教師要“目中有人”,即課堂應該并且必須是基于人的特點、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發展的“人”的活動場所和活動過程。當課堂教學的狀態不理想時,需要改變的不是方法,而是人,是教師自己。
是方法,而是人,是教師自己。
在我的工作中,我將會用以上的觀點知道自己的行為,爭取營造出一個積極有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