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活老師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中學生活老師心得體會 篇1
擔任初中生活老師,在日常的工作中,對學生們的生活要關心,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下面是橙子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生活老師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生活老師心得體會篇1剛開始家訪時,說實話,心里也沒有底,不知道家長對家訪持什么態度,而我該怎樣做才能體現這次家訪的目的。后來隨著家訪次數的增多,漸漸地開始覺得家訪的意義不一般。很多次打電話和家長聯系要去家訪,家長們先是一楞,隨后忙在電話那頭說,好的,好的。什么時候來,我們在家等您。上得門去,家長又是倒茶,又是切水果,倒把我弄得不好意思。在我交代了一些讓家長注意的事項和要求后,他們都說,孩子快開學了。本來就愁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現在您來家訪,讓我們有了底,孩子也認識了您。不錯不錯。你們學校的家訪活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通過細致,全面的家庭訪問,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一、確家訪目的,真情送家長,溫暖給學生
家訪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系,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以真誠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家訪讓我走進學生心里,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二、家訪工作長“報喜”,為后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象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于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嘮叨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給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我家訪的對象若是后進生,對于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我利用時間去尋找“雙差生”的閃光點。每次,我多講學生的長處與進步,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利于達到教育目標。我接觸的“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反復抓,抓反復。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并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有一個學生家庭條件很好,但父母很溺愛孩子,去他家訪談,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小太陽”,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我一談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他們就不愛聽,甚至替孩子辨護。我沒有硬碰硬,而是借助學校舉行家庭教育講座時機,我力邀此位家長參加學習,并且建議學生家長購買專家編寫的.資料,主張家長看看,而后再去家訪。后來家長的思想轉變了。此外,家訪時,我也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變地調動訪談方式和內容。
總之,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把家訪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中學生活老師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目前新的幼教內容和理論層出不窮,讓我大有眼花繚亂之感,特別是近年來幼教體制的改變,再加上幼教觀念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很多教育內容在社會和家長的要求下進入了幼兒園,珠心算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涌進了我區的幼教行業,在進行了多種學科的叫許后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學習珠心算的辛苦,珠心算本身是一門枯燥的學科,特別是它強調技術的嫻熟,手腦的多次練習達到配合一致,這就要求孩子們要有大量的時間積累基本功,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熟練所有的技能,才能真正達到眼手腦合一的目的,而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習珠心算的孩子速算能力是很厲害,可是相應而來的還有很多的問題。
比如:珠心算算理與目前的數學是有相異之處的,特別是孩子們一旦建立了腦中珠像之后,對分解組成的理解和使用就大打折扣,這就非常不利于小學的思維訓練中的要求,特別是在對數進行深層次的學習時大量的用到數的分解組成,學珠心算的孩子表現出明顯的反應慢。另外就是孩子在最初的基本功練習中由于長時間面對小小算盤上的某幾檔,視力也受到了影響。
那么可以發展智力的方式很多,我們有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幼兒選擇珠心算來發展呢?我自己帶著這樣的困惑,在給孩子教學時就常常因此而事倍功半,特別是家長總向我抱怨孩子回家光忙于練習珠心算了,沒有時間做別的,還有孩子對此抵觸情緒很強,我常常自問: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學習珠心算呢?希望有感想和有經驗的同行能就此暢談一下。
中學生活老師心得體會 篇3
今天上午又見到姜老師了,心情格外的好。在給我們這些新教師培訓的老師中,她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老師之一。姜老師一共給我們上了兩節課,可是每一次聽她的課,我都會從中學到很多做人的知識,很受感動。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教師的幸福生活與專業成長。簡單的開場白后,姜老師很快切入了正題。她首先給我們講了什么是幸福,并且談到幸福的人生有四點: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友、家中有積蓄。接著姜老師就給我們展開了深入講解。聽著姜老師的講解,我開始了深思:我的生活幸福嗎?我偷偷的在心里用“四個有”衡量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由原先的代課教師轉為正式教師了,工作比以前穩定了,兒子和我的“關系”越來越好了,就盼望著明年春天接他來上幼兒園了。身邊有幾個能說知心話的'姐妹,經常在一塊說說心里話,一塊聚聚餐,逛逛街。家里面雖然沒有多少錢,但還是有一點兒積蓄的。
嘿,這么一看,我這四條全都過了,我的生活是幸福的呀。可是我怎么沒感覺到呢,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我陷入了深思......
以前生活和工作的鏡頭開始在我的腦海里放映:我看到了不久前的我,由于工作壓力大經常失眠還喜歡做噩夢;總喜歡把工作中的火發泄在老公身上,動不動就喜歡生氣,朋友和同事都不喜歡和我開玩笑,學生躲得我遠遠的。老公說我是更年期提前,要帶我去看醫生,就連媽媽也說我不是她女兒了。那時的我真的是“人見人不愛,花見花想敗”。
我經常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以前的我不是這樣的。當時的我心里痛苦極了,說不出是什么原因,可是內心卻好像壓著一壞大石頭,喘不上氣來。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恐怕就連幸福也不敢來敲我的門了。
我不是一個不知足的人,但有時候卻經常做了一些不知足的事,害人害己呀!
“幽默和贊賞是生活中的兩幅潤滑劑。”姜老師帶有磁性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渴望賞識是人性的弱點”,姜老師接著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你不是一個懂得幽默的人,就請你試著去學會贊賞別人吧!作為妻子,你首先要學會的是賞識自己的丈夫。”
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賞識”自己的丈夫?我好像從來就沒有這么做過啊。老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寧愿站在大街上聊天,也不愿意回家。原因是他有一位強悍的妻子!我雖談不上“強悍”,但也是一位“強勢”女性。生活中,老公總是喜歡贊美我,我卻很少表揚他啊。蘇格拉底的老婆因強勢造就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我因強勢只會造就一位自卑的“家庭煮夫”。我那么愛看《水滸》,怎么就忘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了呢?姜老師的話讓我茅塞頓開啊! 否則,老公被我“逼上梁山”,然后再來個“揭竿起義”,我就只能“改朝換代”了!
現在的社會,“女權主義”的色彩越來越濃烈了,女人在家庭里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特別是在結婚之后,女人更是集大權于一身,老公則在家庭里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集“萬千榮辱于一身”,“不敢高聲語,恐驚家中人”,默默地做著屬于他和不屬于他的事情。于是就有人開始為男人鳴不平了:“男人就是苦,男人就是累”,“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原則性問題又制止住了他們,于是只能“淚水往心里流”了。可以說生活在新社會下的男人,真的不容易啊。
想想自己,和老公從相識到結婚已經六年了。在這六年里,老公從來沒對我大聲說過一句話,總是小心翼翼的討好我,主動做家務,給我買好吃的,對我比對兒子都好。可我呢?從來就沒有主動表揚過老公,而且總喜歡挑他的不是。和老公相比,作為人家的老婆,我連最基本的賞識都不肯“施舍”給人家,真的是太吝嗇了!
頓時,一種愧疚感襲上我的心頭,我開始可憐老公了。
人生有三大幸事: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結婚時遇到一位好丈夫。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足跡,有幸這三件我全都湊齊了。這樣一來,我怎敢再長吁短嘆:生活對我太不公平,我生活的不幸福啊!
有人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呀。幸福何嘗不是一面鏡子?你說它好,它就會對你好,你說它不好,那它就真的不會對你好。
親愛的女性同胞們,如果你是一位喜歡賞識自己丈夫的人,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幸福智慧的妻子;如果你和我一樣,現在還不會賞識自己的丈夫,那就請和我一起,自覺主動地去賞識他們吧,這樣你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收獲幸福的花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