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精選12篇)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1
作為20xx年度申請律師執業實習的人員,在貴州省律師協會的組織下,在遵義這個擁有優秀的紅色革命傳統的、中國共產黨的“轉折之城”中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此次集中培訓涵蓋了以下內容:“(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法治;(二)律師制度和律師定位及其職業使命;(三)律師職業管理規定;(四)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五)律師實務知識和執業技能。”這樣的,從政治思想、職業思想到律師專業知識的,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是我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在現階段“四個全面化”戰略部署對律師隊伍的必然要求。
如今,在全體國民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奮斗的時刻,在“兩個一百年”的交際時刻。作為一名即將進入執業律師行業的人員。此刻,心情是復雜的、激動的。全身上下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但是卻要壓制住這種感覺,“寶劍鋒從磨礪出”。在未能磨好“劍鋒”時不能輕易出鞘,一旦出鞘,劍鋒所向,荊斷棘分。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2
20xx年10月份,我很榮幸能在這樣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來到紅色革命圣地遵義參加20xx年度貴州省實習律師培訓。感謝貴州省律師協會、遵義市律師協會,為我們搭建這樣的一個學習平臺!通過為期8天的集中學習,聆聽各位老師的諄諄教導,我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職業自信、豐富了法律知識、提高了思考問題的境界……收獲頗豐。
一是提高了思想格局,增強了職業自信心。二是有了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和職業方向,端正了工作態度。三是再次豐富了專業知識,鍛煉了自己的法律思維。四是遵義會議精神給我的啟示。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3
在本次培訓中,有多位授課老師提出要成為律師起碼要看上去像一個律師。這是對律師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一個律師綜合素質的外在體現。一個律師的外在形象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形成的,需要日常養成。一個律師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注重對儀容儀表高標準、嚴要求,并注重加強語言表達、法律思維、心理素質、邏輯思維、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學習訓練和注重與他人溝通交流、遇事有臨場應變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看上去像是一個律師。如果一個律師看上去都不像一個律師,也決定了他很難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和取得其他法律人的尊重,執業前途將會黯淡無光。因此,“外樹形象、內練素質”不是口號,而是對律師的執業要求。
綜上,通過四天的培訓和交流,我既看到了律師工作的艱辛、風險和挑戰,也看到了這一職業的價值與榮耀。讓自己能夠結合半年多的實習律師工作,總結得失,明確方向,所有的這些收獲,都將對自己今后的執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4
經過這次培訓,能得到各位前輩資深律師的傾囊相授讓我收獲頗豐,深刻了解律師執業中,即看到了法律工作中的艱辛,風險與挑戰,同時也看到了律師行業對建設法治國家重要作用,對律師行業價值及榮耀有著新的認識。所有這些收獲,必將對我今后的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令我受益匪淺。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5
回顧短短一周的培訓,作為一名即將步入律師行業的實習人員,我對于這個職業有了初步的感知,對即將從事的工作即充滿希冀又有幾分擔憂,對于未來職業我希望的是:一是在法律專業化的道路上,結合安順的實際情況可以找到一條實現律師價值的專業化道路。二是堅守自己做律師的初心,既實現自身價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又通過財富價值反過來確認自身價值。三是可以減少律師行業內卷、內耗、惡性競爭,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6
經過這次遵義之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對于業務能力的重要性,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實習階段是執業律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在進入律師行業前,我沒有實務經驗,想要一窺律師工作的真容,必定只有實踐,所以我需要實習,努力學習實務經驗,努力總結錯誤和教訓,對于辦案流程,辦案技巧等要熟知于心,做到事事牢記,一錯不二犯,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7
20xx年7月3日、7月4日,我參加了昆明市第十四期實習律師集中培訓。這次培訓一共有350名實習律師參加培訓。
在兩天的培訓中,昆明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濮老師首先講了一堂題為《同心筑夢追求卓越--青年律師的成長之路》的報告,昆明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劉老師和堯老師也分別講了題為《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和《律師的思維、技能與戰略--以如何做一個專業律師與律師的專業服務為視角》的講座,昆明市律師協會考核委主任董明老師對申請律師執業人員面試考核要點《考核規則解讀及面考適用》進行講解。
通過兩天的培訓,我感受到了成為一名合格律師需要做的以下幾點:一、在政治上,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思想上保持與黨中央一致。二、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遵守各種規矩、規則。嚴格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要求。三、努力學習法律知識,通過法考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不斷的更新這就要求律師要干到老,學到老。這樣,才能為委托人提供合格的法律服務。四、接受委托人的案件后,要認真仔細反復的研究分析案情,制作法律意見等要字斟句酌,論理嚴謹,要做到讓法官認可。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堅決守住底線,不能因為剛做律師,沒有案源就做違反法律、法規和違反律師職業道德規定來獲得案源。六、要有做好小學生的心態,繼續虛心向各位律師大咖、精英律師等前輩學習。平時要注意學習新法等知識,注意知識的積累,做到厚積薄發。只要耐得住寂寞,屬于小律師的春天一定能到來。七、尊重同行律師,不得貶損其他律師。八、要注重儀表,穿著得體。
通過兩天的培訓,我深刻理解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要是法律知識的考核,但律師職業道德、執業道路規劃、服務當事人等方面考核得比較少甚至沒有,兩天的培訓彌補了這幾個方面的不足。我深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不僅要有嫻熟的法律技能,還要懂得開拓案源;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遵守法律法規僅僅是底線,還要用職業道德進行自我約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隨時隨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著裝與言行,還要抵制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的不當言行。兩天的培訓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在未來漫長的法律執業生涯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8
作為一名青年實習律師我有幸參加了在遵義開展的貴州20xx度實習律師培訓,從培訓課程中也有了深刻的感悟,深刻感知到了即將成為一名青年執業律師,我不僅應該要注重自身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還要在深刻了解律師行業發展趨勢的同時對自身的定位發展有著清楚的認知,并且還要在未來的律師職業生涯中一直秉承嚴謹、審慎的態度。
首先,在開始律師職業生涯之前應具備深厚的法律專業基礎和知識儲備。
其次,對于自身的執業定位,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擅長領域,走專業化道路,并在自己專業化道路上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
再次,在律師執業過程中要一直秉承嚴謹、審慎的態度,并且這種嚴謹、審慎的態度都要貫穿我們每一個訴訟和非訟活動的始終,有效地對各個法律風險進行預判和防控。
總之,作為一名即將正式執業的青年律師,還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注重的地方和細節,通過這次集中培訓,我也初步認識到在未來律師的執業生涯中應該重視和培養的地方。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9
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不管是業務知識方面還是政治素養方面,不管是風險把控方面還是言談舉止方面,對律師執業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嶄新的認識。這些知識、經驗、警醒和囑托必將陪伴我整個的執業生涯,我對未來的道路將更加的自信、堅定和從容。作為一名實習律師,任何能力都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點點滴滴的提高,更需要自我鞭策砥礪前行。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10
在即將成為一名正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前夕,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蘇州市司法局在常熟市委黨校舉辦的“蘇州市實習律師培訓班”,聽取了江蘇省和蘇州市司法廳律管處領導關于律師執業道德的教育、毛勤勇律師關于辦理刑事案件經驗的介紹、邵雪明律師關于辦理民事經濟案件經驗的講座以及朱偉律師關于處理非訴訟事務相關問題的講座,并赴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沙家浜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和實習律師宣誓儀式。兩天時間雖短,但三位知名律師的講座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不僅從執業理念上,而且從業務能力上都得到了一次極為難得的洗滌和飛躍。現將本人在該次培訓中的一些心得體會簡要匯報如下。
從內心深處將,我認為有一顆愛心是一名合格律師的立業之本。對于一名剛剛執業的律師而言,知名度不高,業務能力有限,只能接一些標的額不大的民事案件,所接觸的當事人也往往是社會底層的普通群眾。他們收入不高,生活拮據,但又常常發生一些工傷、交通、醫療事故。但他們遭遇不幸時,沒有什么人可以幫助他們,而只能用有限的錢聘請律師為他們伸張正義。試想,如果作為一名律師,對于他們委托的事項不夠盡心盡力,不要說做一名律師了,就是一個賣菜的大嫂也比自己強。所以我覺得,做一個律師首先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一個負責任的人。人活在世上,就那么幾十年,無論是錦帽貂裘,還是衣衫襤褸,都少不了一死。所以關鍵是生活的質量。什么樣的生活是有質量的生活呢?我覺得應該是快樂的生活。快樂從哪里來?泡吧能帶來快樂嗎?大吃大喝能帶來快樂嗎?其實那些根本不叫快樂,只是暫時地忘卻自我,一旦一個人靜下來了,就會特別的孤獨。但是,如果你去幫助別人,如果你讓別人得到快樂,你從中所得到的'快樂將是深層次的,更有持久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黑暗中摸索,當你握住別人的手,別人也會握住你的心,這樣彼此都能得到溫暖。所以,我更應該感謝那些接受我幫助的人,因為正是他們讓我得到了快樂。我的床頭一直放著一本圣經和一本贊美詩,雖然我不經常看,但是看到他們,我的心里就十分寧靜。我有時候也去教堂,聽唱詩班唱著好聽的歌,也跟著主唱放開嗓子,歌頌生命,歌頌生活。感謝造物主賜予我們一顆能夠感受到快樂和痛苦的心,也謝謝他賜予我們的每一個微笑和每一個平靜的問候。在那里我知道只有愛是快樂的淵泉。要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職業,愛每一個你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但你帶著這樣的心情去見當事人的時候,誠信就不是問題了,熱情也不是問題了,甚至案件的結果對當事人也不重要了。因為你尊重他,你已經把他的事情當成你自己的事情。老百姓找律師,表面上是請求你幫助他得到某些東西,實際上是因為受到了傷害而希望得到彌補。但你用愛的尊重的心去對待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接受你了。
也許你會問,在普通的民事案件中你可以有上面所說的那種態度,但在純經濟的糾紛中也有這種必要嗎?回答是肯定的。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為了最大多數人的幸福”,衡量一個事情的好壞往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如果這個標準成立的話,那么一個自由的經濟體是必要的。在這個經濟體中,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勞動,自由地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別人的勞動。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它拒絕欺騙,拒絕暴力,拒絕一切妨礙自由的行為和阻力。從這個意義講,你維護了經濟上的自由(這種自由其實已經包括了公平),你就為“最大多數人的幸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種愛雖然不明顯,確實深刻而持久的。同樣,在處理非訴訟事務中同樣如此。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11
在實習期滿一個多月后,我終于有幸參加了河北省律師協會舉辦的本期省直律師事務所實習人員培訓班,通過三天的集中培訓學習,被老師們精彩的授課深深地折服,同時我對律師行業的理解也產生部分新的認識。
第一,律師要在循序漸進過程中找準自己的專業化方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日益迅速,法律服務市場的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社會將會逐漸淘汰百科全書式的全面發展律師,所以沒有精準的專業定位,沒有優于其他律師的專業能力,律師在將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沒有立足之地。
第二,律師要在發展過程中尋求團隊合作和行業合作。律師服務市場競爭激烈是不爭的事實,但合作絕不是異想天開,在專業化和團隊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單兵作戰必將被社會所淘汰,沒有合作,律師只能在短期內跑得快,但長期來說卻無法跑得更遠。
第三,律師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律師業務能力即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源源不斷的知識攝入,僅僅只靠當前掌握的一知半解是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律師的,司法考試僅僅只是一塊敲門磚而已,同時,律師也要掌握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知識積累,做到一專多能。
第四,律師要講政治,緊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司法部新文件已對律師進行明確定位,律師是自由的,但律師也是不自由的,律師決不能任意妄為、肆無忌憚,要時刻謹記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不越雷池半步。
第五,律師要時刻注意防范執業風險。谷景生老師在授課中提到,執業律師尤其是新執業律師,一定要時刻不忘來自于各方面的執業風險,包括法律懲處風險、民事賠償風險、人身風險和收費風險,并告誡我們某些類型的案件和當事人是需要時刻注意的。
第六,律師在執業過程中要注意禮貌和禮儀。律師是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職業,但是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并不是律師的全部,社會交往中律師一定要注意儀容儀表和禮貌用語,為當事人留下美好的感官印象對我們后期的談判和合作將有巨大的利好作用。
當然,谷老師的睿智、高老師的務實、甄老師的嚴謹、孫老師的幽默、牛老師的沉穩、張老師的盡責、李謙虛和高老師的熱心及其他老師的精彩授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是我追隨的動力,我定將在以后的律師執業過程中努力奮進,不忘本心,砥礪前行。
實習律師培訓心得及感悟 篇12
深圳市20xx年度律師事務所實習人員崗前教育培訓班于8月21日—8月30日在深圳市金盾劇院舉辦。我是八百多名學員中的一員,故而有幸參加,收獲也頗豐。下面我就幾個我認為重要的幾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一 、 有關“萬金油”律師和專業律師的問題
從第一天李會長講課開始,就有好多律師講我們律師應走專業化的道路,要一門精,不要樣樣都懂,樣樣又都不行。好多律師都好拿英美、香港來舉例,證明律師專業化的重要性。直到后來一位律師講到中國臺灣律師的情況時,說人家中國臺灣的高雄平均每2個半律師就有一個所,且大多律師都是“萬金油”律師,專業化程度不高。我就在想,為什么中國臺灣會和英美,香港不一樣呢?難道中國臺灣的市場經濟不發達嗎?顯然不是。那是什么呢?突然我恍然大悟了,我明白了,兩者區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兩者處在不同的法系,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
我們大家都知道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在法律適用上要證明問題或者說論證某一觀點時的論證方法不同——前者習慣用歸納的形式,后者者習慣用演繹形式。歸納有時叫做歸納邏輯是論證的前提支持結論但不確保結論的推理過程。歸納是從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識的結論的推理。它是一種或然性的推理,即前提真結論未必真。它是從一系列具體事實概括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透過大量的現象來抓本質,將一定的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并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大陸法系則是演繹法,特征是從一般到個別,也就是從一般的原理為前提去論證個別事物,從而推導出一個新的結論。
這樣的論證問題方法的差異表現在立法上就是——英美法系采用的是判例法,大陸法系則是成文法。判例法其基本原理是“遵循先例”,即法院審理案件時,必須將先前法院的判例作為審理和裁決的法律依據;對于本院和上級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所處理過的問題,如果再遇到與其相同或相似的案件,在沒有新情況和提不出更充分的理由時,就不得作出與過去的判決相反或不一致的判決。法院的審級越高,其判例適用的范圍就越廣,所有法院必須考慮本院以前的判例;上訴審法院一般也要受自己判例的約束,最高審級法院判例,對所有下級法院都有約束力。大陸法系則是規則明確、系統。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概念體系、制度體系,運用容易。是指從一個大前提出發來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大前提,一個小前提,如果大前提包含了小前提,從而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例如大前提,人都會死。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蘇格拉底會死。
在實行判例法的國家,由于長期的歷史積累,各國的判例浩如煙海,使得這些判例法國家的訴訟越來越職業化,對法律界人士的專業化要求程度也就更高。律師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也是從卷帙浩瀚的判例匯編中搜覓出自認為最利于自己的當事人的判例,并精巧地運用區別技術。判例法將創制法律的權利交給了法官,法官就成了立法者,可以說法官每天都在創設新的法律,只要他們審理案件,其審理的過程也就是立法的`過程。英美國家法官斷案遵循“遵從先例”原則,就是從以前判斷的先例中抽取其法律原則和精神以作為以后斷案的準繩,每個有拘束力的案例大多收編進判例匯編,導致判例匯編浩如煙海,即使是以之作為職業的法官也是棘手難從,沒有長期的法學專門訓練是根本無法駕馭判例法的。這樣形成嚴重的職業門檻,法律行業成為巨大的產業,全社會在法律的規制下運轉,普通人根本就是處于法律人的統治之下。判例浩如煙海,相應的法律也就是浩如煙海了,在這樣的國家,要想成為“萬金油”律師那是絕對行不通的。單單就一個法學領域的法律就天天有新的,天天需要律師去領會和掌握,律師們那里還會有心思學習其他的呢?律師們想專業化程度不高也不行啊。也就是說在實行判例法的國家,律師想成為“萬金油”型的是想都不用想的事,而不是你律師個人愿意不愿意的事。人家英國就單單從律師一開始入職就分工明確,即事務律師與出庭律師。
在實行成文法的國家,相對而言法律不如判例法國家那樣浩如煙海,也就是有立法權的機關制定幾個重要的部門法,一年也出不了幾部法律,即便是加上司法解釋一年也不是很多。一年下來我們的法律遠遠不及判例法國家的法律多,相對而言就好掌握些。在大陸法系國家,律師要做的在于從現存的法律規定中找到適用的法律條款,將其與事實相聯系,推論出必然的結果。成文法直接建立在抽象的法律思維與社會經驗之上,就是直接將法律原則和精神規定進法律,不需要法官對案例進行歸納整理。即便是沒有長期的法學專門訓練,只要把為數不多法律條文給搞明白,弄清楚了,就可以說你懂得法律了,法律職業的門檻相對的也就低一些,專業化程度要求也就沒那么高了。這樣大大減少法官與律師的工作量,律師也就有時間和精力多學幾門法律,多涉及幾個領域了。這樣也就有了個別稱叫“萬金油”律師。當然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所觸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多,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正真包打所有官司的“萬金油”律師將要不存在了,但是在實行成文法的國家里,律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
當然,我不是反對什么我們律師一定要專業化,我只是把我想到問題的寫出來,來說明我們大陸律師的專業化程度和英美、香港比起來為什么會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只是在理論上分析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在哪里而已。這些所謂理論的東西沒有一位講課的律師涉及,我就權當給他們做個有益的補充吧。
我個人認為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接觸到案子相對簡單些,用的法律也就是那幾部重要的大法律,做個“萬金油”型的律師沒什么不好的,也無可厚非。首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不是嗎?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適當的追求點專業化,不為過,但不能盲目的為了專業化而專業化,其他的法學領域還是要掌握點的,不是天天在喊培養復合型人才嗎?
二、面對律師界存在“二八現象”我們該如何應對的問題
我大學畢業后,先后從事過不少的行業,諸如超市,賓館,保險業推銷員等行業,自己也嘗試著做了幾年的書店小老板,在成為律師的道路上,也算是歷經磨難,走了不少彎路。我先后從事過幾個不同行業,所以也就有機會參加了上述幾個行業的相關培訓、講座,有幸聆聽了各方面所謂“專家“的高見,有趣的是,大家都無一例外的講自己的行業存在“二八現象”。在律協培訓上我又有幸聽到律師同行們大講特講自己行業存在“二八現象”,這好象還被當作是個十分重大的發現,讓我感到頗有點意思。
“二八定律”是商品經濟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律師業作為商品經濟社會的一部分,出現“二八”現象沒什么大不了的。所謂定律也就是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是沒辦法變的啦,既然人家都成規律了,咋地你還想人為的改變規律不成。“二八定律”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八現象”應解釋為“二八法則”,也稱帕累托法則,不平衡法則。因為在現實社會中,通常20%的人掌握80%的財產,20%的人集中了80%人的智慧,20%的人完成80%所完成的任務,在我們律師界就是說20%的律師掌握了80%案源, 或者說是20%的律師掙了80%的錢。
在我看來,我們律師界“二八現象”的出現,恰恰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們國家回復律師制度幾十年來,我國律師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我指的是單單從數量上看,律師業也開始出現僧多粥少了,也開始兩極分化了,與此同時律師業也就有機會進行所謂的產業升級換代了。
律師和其他的有些行業比起來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征,就它是個大小通吃的行業,相對來講是個純粹的單人表演的項目,只要你一個人的能力、學識超群,在你的行業領域內,只要有你一個人在,其他的人就該一邊歇菜,哪里涼快哪里呆著去,你一個人就足以代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我們這個行業的這個特征,也就決定了我們行業成功的只能是少數人。我們律師業不象農民工他們蓋房子,一定要很多人在一起干活,相互照應才能把房子蓋好。我們行業通常狀態就是單兵作戰,所以就一定要分出個一二三四,三六九等來不可,我想要是沒有了競爭我們的行業發展也就成問題了。也就正像美國的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一樣,在游泳賽場上只要有他,那么金牌非他莫屬,其他的人想分一杯羹是很難很難的事。人家在奧運會上一人獨得8枚金牌,相信你也不能有什么別的想法,是啊誰讓人家能耐超大呢?游戲的規則如此,誰也沒有辦法啊。而作為團體運動的籃球就不同了,盡管姚明球技出眾,也人高馬大的,可中國隊照樣不行,為何?因為籃球是項集體運動,光單單憑某一個人能力是不可能成大事的,需要其他隊員的配合,是要打配合戰的。
就算是退一步講,人家老律師工作十幾、二十來年了,案源多點,錢賺的多點,也很正常的嘛。就算是按工齡計算,人家也應該多拿點。這沒什么啊。超市、酒店,商場哪個行業不存在“二八現象”呢?名牌的商品就是貴,這又有什么辦法呢?這就是市場法則。我們律師提供的是法律服務,在某種程度上講提供的就是一種商品,那也就會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區別,畢竟我們每個人能力、水平、經驗不同嘛,針對不同等級的商品服務,消費者給予不同的、有差別的待遇很正常啊。
苦練內功,抓住機遇,力爭上游,努力開拓案源,努力擠進那為數不多的20%,才是當下我們實習律師應該干的事,而不是在這里坐井觀天,仰天長嘆,滿腹牢騷,試問這能解決啥子問題嘛。有這樣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才能保證我們律師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要是律師們人人都有好飯吃,人人都過得很瀟灑,那是典型的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真要是這樣我看我們就沒什么發展的動力了。
金字塔式樣的社會成功模式,也正是推動整個社會各個行業發展的動力。
在我看來,該當律師還是要當律師的,從古今中外的律師職業發展整體狀況來看,和其它行業比較而言,律師還是個相當不錯的職業。律師職業還真的就是個給你點陽光,你就能燦爛,給你個機會,你就能發達的職業。不是嗎?成功對于我們大多數同行來說,需要的也許就只是一個機會而已,可機會總是提供給那些早早做好準備的人的。不是嗎?
面對“二八現象”我們不能退縮,你退了,只能說明你底氣不足,道行不深,水平不咋地。高考的時候,人家考高分了就說人家是什么高分低能,但不見得每個考高分的都是低能,人家能考高分就證明人家在某一方面比你強,相對的低分高能的就不多見,說你有能耐證明給大家看看嘛,用什么證明還不就是分數嗎?我看還是低分低能的居多啊。同樣的道理你認為你有能耐,也擠進哪20%證明給大家看看嘛。
畢竟競爭才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相信自己,也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成功也許就在我們不遠的前方。堅定信念,攜手前行,一起去努力,去拼搏,相信我們的前方始終是一片的光明。
關于“二八現象”的問題我就寫到這里了,我不是說人家老師講“二八現象”講的不咋地,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在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對每個相對成熟的行業來說,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二八現象”,這并非是我們律師界所獨有,律師界出現“二八現象”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這么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