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集中實習總結(精選3篇)
校內集中實習總結 篇1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期兩周的實習活動在21號圓滿結束了,校外實習和校內實習時間分別各一周。
為積極響應學院的號召,我們班組織參觀了廣東南粵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鐵配中心,此為校外實習。雖然這次實習性參觀時間并不長,只用了半天,該項活動行程便結束了,但我們卻感到受益匪淺,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及運用。
校內實習活動——學院舉行了一系列與就業有關的活動,活動包括了就業競爭論壇、個人簡歷設計大賽、模擬面試大賽三部分。由于此次活動的參加對象主要是經管學院的大三學生,處在這個階段的我們對就業十分關心,對簡歷的設計、面試等等有著很多的疑問,同時卻又不忙于找工作,參加這些活動可當作是我們就業前的一次熱身,能夠對自己在就業方面的優劣勢等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活動期間,我們也積極參加了,并感覺收獲頗多。
首先是就業競爭論壇,該論壇主要針對當前大學生“考證熱”的現象進行分析,被邀請的在場嘉賓也給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當前許多大學生盲目考證,專業的、非專業的…他們把考到的證當作寫簡歷找工作面試的唯一資本,認為證是越多越好,甚至有部分同學為了準備考證,忽視了專業課程,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考證上,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
就業競爭論壇“如何看待考證熱”給我們送來一場及時雨,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的指引,使我們認識到:要使自己增值,必須考證,比如大學英語四級證書、與專業相關的一些較基礎的證等。但考證不能盲目,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興趣愛好及將來的計劃就業方向而有選擇地考證,一旦決定好考哪些證,就應該認真對待,肯花心思和時間精力準備考證,前提是不能影響本身專業知識的學習。考證切不可隨波逐流,招聘者不會只關注應聘者的證書有多少。
接著是個人簡歷設計大賽。在與企業或者其他機構的面試官見面之前,我們的個人簡歷代表著我們的形象。如何使我們的簡歷在眾多的建立中脫穎而出,這是我們參加此項活動的目的。一份好的個人簡歷,應是結構嚴謹、樸實簡潔、設計要精巧、也要突出個性。要創造面試機會,要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就應該讓個人簡歷吸引招聘者的注意力。因此,個人簡歷設計要有個性,內容要充實。
參加這次個人簡歷設計大賽后,我深感自己在個人簡歷設計的劣勢,認識到自己用于體現在簡歷上的資本并不多,因而設計出來的個人簡歷顯得有點空洞。幸好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讓我去爭取更多的資本使自己增值,能更好更真實地體現于個人簡歷上,給簡歷賦予更佳形象。
最后是模擬面試比賽。我們知道,面試已經成為應聘者進入一個企業所必經的階段,招聘者通過面試考察應聘者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人際關系、計劃組織、綜合分析等各方面能力以及自我認識的程度。
在面試之前,應聘者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著裝應適合所要應聘的工作的具體情況,例如,一身太過古板的穿著打扮就不大適合經常涉及時尚的工作。同時,應聘者要對所要應聘的工作以及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知道你是有備而來的,要清除自己為什么適合這份工作,自己和其他應聘者相比較之下,優勢劣勢各是在哪些地方。
面試過程中,不僅是實力與當場應變能力的靈活,而且需要面試的技巧,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在眾多應聘者當中脫穎而出。
模擬面試大賽讓我們明白了競爭上崗的壓力,但也明白了這么一點:找工作,不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而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只是,我們要掌握知識,學會更多的東西,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定位好自己的就業方向,向招聘者證明我就是適合這個崗位這份工作的人才。
通過這兩個星期的活動,我們更深一層地認識了自己。學院舉辦這些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讓我們自我審視和自我潛能發掘的平臺,在接下來的大學期間,我們將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校內集中實習總結 篇2
不知不覺,我已經是一名大四的學生。在四年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書本知識,了解了很多專業相關內容。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僅僅是表面的東西。要真正深入了解,融會貫通,絕對離不開真正的實踐操作。這次為期一個月的校內實習,讓我對陶瓷有了一次理性的認識與把握。這次實習過程,我的收獲很大,以下是我本次校內實習的總結。
1、對陶瓷的認識
以前對陶瓷的概念都是感性的認識,從小就知道景德鎮這個舉世聞名的瓷都,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很華麗的陶瓷制品,覺得它們精美又不失典雅,讓人見了就有收藏的沖動。后來又聽到過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那悠揚的旋律,唯美的歌詞,讓陶瓷與中國風劃上了等號。陶瓷就是中國的象征之一。還有china這個單詞,其中之一的含義便是瓷器,這更體現了陶瓷的價值。但這些認識遠遠都是很遙遠的概念,直到本次實習,這些感性的理解終于演變成了理性的認識。
2、實習內容及個人經驗總結
實習之前,張衛國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關于陶瓷制作的工藝流程,當時聽完之后覺得真的好難,因為那些術語,流程,都像以前學習書本知識一樣,雖然理解,但是真的去操作根本感覺無從下手。還好聽說會有師傅教我們。帶著這種忐忑的心情,我第一次踏入了一階。當師傅給我們演示的時候,我看的特別仔細,看著一灘泥在師傅的手中一點點變化,成型,實在是有一種變魔術的感覺。當時我就想,這是一雙多么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手啊。師傅做的很快,還沒看過癮,人家已經把泥取下來了。至此,所有關于本次實習的知識,耳聽的眼見的都已經在腦海中有印象了。接下來,就是重頭戲,實際操作了。下面我從拉坯,澆鑄,手工制作三個方面記錄我的體會。
1)關于拉坯
毫無疑問,這是三者中最難的技術。雖然看著師傅拉的很簡單,但我也知道,那是成千上萬次實踐之后積累的經驗。我模仿著腦海中師傅的樣子,開始了一點點的摸索。試了很多次,根本就不成功,不是中間太薄整個被腰斬了,就是上邊水太多從邊緣裂開了,或者一邊很厚一邊很薄,根本不成個樣子。前幾天的摸索,我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
總結幾天的經驗,我得出了一些小技巧:第一,開始摔泥的時候就要摔得正,如果后期再調節的話,不如開始弄的結實,容易破損,所以,摔好泥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轉的過程中,要及時調節轉速,開始的時候可以快點讓泥出來初步的形狀,當手指伸進泥里塑型之后,要降速,比較易于控制;第三,手型要控制住,我個人覺得,什么手型都可以,只要能用上力,泥一定會變形,所以最關鍵的不是動作,而是力度,一定要均勻,不然只有兩個結果,厚度不均勻或者直接破損。最氣人的就是已經拉的基本完畢了,發現一側或者一塊比較厚,想捏薄了,結果往往一下子就爛了。很有前功盡棄的感覺,所以手的力度一定要均勻;第四,水要撒的恰到好處,簡單說就是多撒幾次每次少撒一點。水少了,會很干,泥會黏在手上,直接就碎了。
撒多了水,手就會很滑,泥容易被帶到手上,也是會一塊一塊的往下掉,而且如果拉坯機上積的水太多,甚至有可能讓即將做好的半成品直接滑下來,所以水量也要好好控制;第五,最后拉好了,取下來的時候,用線刮底部,一定要注意越往下越好,而且刮的一定要平,又一次我刮下來之后一看,底下漏了個洞,辛辛苦苦做了半天,直接報廢。而且還要切記絕對不能刮好多次,那樣會讓底面不平,畢竟沒人能做到讓那根線走的路徑第二次和第一次完全重合。這就是我的一些小經驗,我在失敗從來,再失敗再重來的過程中慢慢總結出這些之后,已經能做出一些不太好看的形狀了。雖然難看,也是自己的心血,拉坯這關,我給自己能打八十分,不是結果我做出來的有多好,而是這個過程我真的在努力發現問題,認真思考解決方案了。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罐子小盤子,真的十分欣慰。
2)關于澆鑄
我個人認為這是最簡單的一個環節,但也是我犧牲最大的一個環節。我的手機兩次掉到了泥漿里,聽筒的聲音得減小了一半。哈哈,簡單的抱怨一下。關于澆鑄,我有以下三點小體會。第一,模具一定要系緊,這是成功最大的保證,有縫隙的話即使最后打磨也是會有些瑕疵,畢竟我們的手沒有那么巧,不能打磨的那么光滑;第二,澆灌的時候要記得補漿,雖然模具設計的都很合理,上部一般都是多余的,但是還是補上漿更好,這樣打磨的時候下手的余地會比較大;第三,打磨的時候要記得讓手盡可能少的接觸作品表面,因為一般需要打磨的都是小突起之類的,要是直接下手磨很容易把平整的地方也磨掉,讓成品出現薄厚不一的情況。這個技術總體來說沒有什么太大的難度,不過成品卻是最讓人愛不釋手的,畢竟在模具的幫助下每滴泥漿都能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拼湊出漂亮的成品。
3)關于手工
手工這個活,隨意發揮,其實比的就是想象力。同學們都天馬行空,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如果讓一個外人進一階咱們的試驗臺,問他這是什么地方,我估計他會回答說,這是一個抽象派藝術家的工作室。真的是各式各樣啊,我順應潮流,與時俱進,捏了我們的航母遼寧號,雖然難看,但也捏了一下午,手就是沒有機器好用啊。
3、心得體會
這次實習我自己總結的經驗主要就是這些,除了這些可以算是技術上的收獲吧,我還有一些心理上的感悟。
這其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對泥的認識。泥真的很打動我,因為它的可塑性。它可以通過變換自己的形狀,卸掉人手給它的力;可以將模具的束縛變成塑造自己的條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抵御成百上千度的高溫。雖然這從科學上說,是它自身物質組成、化學性質決定的,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欣賞,畢竟從直觀來看,泥真的是在客服一切困難,直到變成一個堅強完美的自己。作為一個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半個社會人,我覺得我很需要泥的精神,盡全力去適應沒有了象牙塔庇護的環境,客服外面的世界給我制造的一切困難,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
實習很快就過去了,通過這次實習,不僅僅讓我強化了對陶瓷制—作—工—藝,制作技巧的認識。更讓我了解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讓我明白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與差異。在今后的學習中,特別是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會更加注重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讓自己更加完善,力爭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化學人!
校內集中實習總結 篇3
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所必須經歷的從大學校園生活向社會實踐生活的一個工作的過渡。學校為我們安排了這次為期四周的校內實習,目的是為了給我們走出學校進入社會的一個過渡的階段,讓我們將學校里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為進入社會奠定更加結實的基礎。實習中,在馮先杰老師的指導下,我積極認真且圓滿的完成了我的校內實習課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習生活轉眼即逝,它是對我所學專業知識的大檢驗。通過這四周的實習,在向老師、同學的請教學習中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升了自己的師范技能,有了很多的感慨。我總結出三點:
一、要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來,學以致用才是關鍵。
二、要認真規范的寫說課稿和教案,內容要新穎、獨特。
三、要大膽走上講臺注重教學儀態,把自信的一面呈現出來。
首先,對于說課我并不陌生,但是對說課的形式與內容還不是十分了解。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知道了怎么說和說好課最基本的條件。在學習過程中馮老師講的非常細致,每一大點以及其包含的每個小點都講解的十分清晰明了,因為說課的對象主要是評委、專家,所以在說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儀態,要自然大方,要吐字清晰,盡量做到聲音有特色,聲清并茂。我們的說課,每個同學上臺演講,其余的同學當做評委老師,對其的說課進行點評。同學點評完畢后,指導老師也會對其優缺點進行點評,我認真聽取他們的長處并踐行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克服他們的缺點并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
其次,對于上課,在模擬課堂的情景下展開的教學活動,許多問題要自問自答,難度有點大,所以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各方技能,提高課堂的氣氛。雖然課下做足了功課,模擬了很多次,似乎胸有成竹了。但當我站上講臺時,就突然地緊張了,腦子里一片空告白,有點語無倫次。重難點把握有點失調,課時時間不充足。這次的上課經歷讓我看到了其他學生的上課表現,吸取其中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使我有信心去面對接下來的校外實習,為我今后的考試之路積累經驗。
校內實習已經結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咀嚼、去回味、去探索。
總之,教師是一個崇高而神圣的職業,要當一名教師需要有很大的心理準備。這次校內實習,我受益匪淺。不僅得到了鍛煉的機會,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警惕,準備接下來全身心投入到實際教學中。同時,我也體會到當老師的不容易,正如陶行知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堂堂課的背后,老師付出了多少的艱辛與期望!我想無論以后我是否從事教育事業,我都會恪守教師的基本準則和職業道德,身正為范!
最后感謝我的學校,以及馮老師給予我的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