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支教實習總結
考試結束了,我在判卷子中還是備受打擊,幾乎所有的題目,我都有講過,而且以每單元檢測的方式考過,結果還是很失望。均分出來六十二分,剛剛及格。我正處在對我失敗教學的研究當中,期中考試總結會議便開始了。校長甚至很激動很質疑的告訴我‘這是建校以來,生物第一次及格。以前幾乎都是二十幾分。’我似乎又找回來一些信心,我的方法是正確的,只是我還要更加努力,及格不是我的要求。大家都開玩笑恭喜我,這是第一次及格,你創造了校史,這個要記錄在校史里。
而這些對我成績的認可,不過是最不值得高興地一件事。那么,這里淳樸而真摯的師生情才是應該計入史冊,不過不在校史里,在我的心里。
一日,報告聲喊了之后,扭捏的進來一個小男孩,放在桌上兩粒糖便要離開。我說,自己吃吧,老師不愛吃糖。孩子說,只是中午我媽在宴席上給我的,很好吃,我給老師嘗嘗。我半瞇著眼問:在宴席拿了多少糖?他笑了笑很不好意思‘就搶到兩個,都讓別的小孩搶走了。’只有兩個糖便能拿過來給老師。或許我們不稀奇這些紅紅綠綠紙下包著的糖,但是孩子們絕對視若珍寶。而且,立馬全都送給老師,雖然是兩粒,但是卻是他的全部。我笑著收下后,他便飛快的跑了。而這兩粒糖果我卻是如何也舍不得吃掉。我把它們放在桌前,激勵我如何用心去愛這些孩子。
類似的事情總是不斷地帶給我感動。生活每天都如電影一樣刺激,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報告!”會帶來如何的驚喜。掀開門簾,或許會是滿滿的水桶、或許會是一枚核桃、或許會是河里的一只螃蟹、一條小魚、或許是全班集體折疊的“菠蘿”······
這里,收獲的這些像是山間的陽光,溫暖著我。突然覺得,我的支教生活不是在幫助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更多的是在幫助我自己,我改掉了所有的壞習慣:我每天六點準時起床,陪孩子們跑步早讀;我把東西收拾整整齊齊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榜樣;我開始正視我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只為了要求孩子們寫得工整····我的一切都必須好起來,必須給他們榜樣,給他們力量。
日子飛快,我卻如此害怕離開他們。若是詳細的講訴這幾個月的歡喜與感動怕是三天三夜都難以表達。支教的生活,或許我是在教他們,而他們卻真正讓我成長起來,我從一個孩子直接升級為老師,或是他們暗地里叫的“老班”。多年以后,不知道他們還是否記得日記里說“老板是我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老班教我們上課像一場游戲那樣爽!”
雖是,地處偏僻,學校領導和帶隊老師卻從不忘記我們。時常會顛簸好久,來看望我們。從最初的淚眼朦朧不停訴苦到后來了樂在其中講訴戰果。我們聽著其他同學的奮斗史、每個地方的傳奇感動史,在我們全體支教師生這個大家庭里成長著。每次如親人般的相聚總是短暫,卻是從老師們的眼中看到我們成長的欣慰。如果說,在我是學生的時候不曾覺得師長看到學生的進步內心是如何的歡欣。那么今日,我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的身份,總算是很明白的體會。從最初老師對我們的擔心鼓勵和安慰,慢慢變成了指導和表揚;從最初的如對待小孩似的耐心關懷,慢慢變成了握手這一成年人的鼓勵方式。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的告訴我,這幾個月的生活如此的幫助我快速茁壯的成長。每一次的“報告!”都可以沉著應對,不會害怕掀開門簾后的打架早戀問題;不會害怕成績難以提高的山區傳言;感動于每一次的一粒糖果;欣慰于每一次的主動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