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廣告部實習總結(精選3篇)
電視臺廣告部實習總結 篇1
工作總結是整個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只有做好相關的工作總結,才能及時的發現之前在工作中范的錯誤,發現不足并加以改正。上半年的工作總結有利于下半年工作的順路進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工作總結的信息,僅供參考。歡迎關注第一范文網更多相關信息。
有時候,機會總會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悄悄來到你身邊,即便你沒有任何準備,此時的你只需要抓好機會,盡全力迎接它。只要努力就行,只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當我第一次踏進電視臺時,根本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三十天里,我會在這里收獲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的一個學習廣告專業的朋友介紹我和他一起去電視臺做畢業實習。雖然說我的專業似乎和電視臺的工作搭不上邊,我是學習電影方面的,但是朋友的好意也不能推脫。說干就干,沒什么大不了的。熟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豁出去了,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一天去電視臺實習,我懷著既激動有有些擔憂的心情。之前就聽說過很多關于實習的新聞,說他們在單位實習要么被當成透明人,要么就是整天干著各種各樣煩瑣的雜活。我擔心我會和他們一樣。不過我也做了一定的心里準備。不管他們安排我做什么,我都會很樂意去做。畢竟我是來這里學習的,而不是來這里玩的。踏進辦公室,我熱情的和每個人打招呼。接著我被安排到“魅力”欄目組做編輯與播音工作。到了編輯室,*主任向我介紹了“魅力”欄目組編輯與播音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之后我便開始了我的編輯播音生活了。
雖說第一天到編輯部工作就有同事和我開玩笑說,學電影的怎么來這里當編輯了。但我總是笑著說,來和你們學習啊。我并沒有把他們說的話當作是“潑冷水”,相反,他們的幽默風趣倒消釋了我心中的陌生感。很快,我便和他們打成一片了。
從我決定到電視臺實習開始,我就一直堅信那句話——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也許經過的專業的編輯訓練功底不是太厚實,也許我沒有編輯部前輩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但我依舊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當我接手第一批新聞稿件時,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無措的感覺。我暗暗對自己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憑著自己之前學過的知識及經驗審稿,修改。在這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每次遇到什么問題我都會虛心的向前輩們請教,學習。他們都能夠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為我解答,向我傳授很多經驗和知識。經過幾次審稿,我發現,新聞工作者除了掌握好專業知識外,還要有很寬的知識面。因為新聞本身就會涉及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決定好好的給自己補補課。每天實習回家后,顧不上一身的疲憊,我就鉆進房間,把自己所有的戲劇影視文學的專業書全都翻出來,重新溫習和學習有關新聞編輯的知識。與此同時,我還堅持每天閱讀一定量的新聞及報刊雜志,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我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和堅持,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同時也幫助新聞部的記者們修改了很多稿子。當我聽到編輯部的主任對我的夸贊時,心里美滋滋的,因為我的努力和自信,換來了他們對我辛勤工作的肯定。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使我更加努力地投身于這份工作中。
電視臺廣告部實習總結 篇2
實習是每個大學生所不能逃避的一項課外實踐活動,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而且,在今后跨入社會,積累經驗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一個學生還能夠在實習中了解與人溝通的細節和關系,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篇學生實習報告總結,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學習到經驗。
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
在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于20xx年8月1日至20日在衡陽市廣電局衡陽電視臺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專業實習,特地寫下這次實習的心得。
因為是大一暑假期間也在這兒實習,而且部里的人也都比較熟悉了,不會感到不安。比起很多其他同學我還是很幸運的,我一直這么想。
周一剛上班我同事們都打過招呼,相互問好后,他們還都羨慕我老早放假了。宣傳部新聞中心有辦個電視欄目叫《鄉里鄉親》,在衡陽電視臺每周兩期,周二、周五晚首播。每期不少于8篇新聞稿,時長約10分鐘。我們這一組有共六人,四位記者,一位編輯,一位主任。其實也都不是什么正歸的記者,都有自己其他的職務,只是主要任務還是出去拎著攝像機出去采訪的記者。我們主任在教育我們時就說,一定要認真對待,雖然我們沒有記者證,但我們干的是記者的工作,依然應該對我們的工作負責,對我們所發出去的新聞負責。我到了這里,和他們一樣,干的活是記者的活兒,但不是記者。不過我們心里還是以記者自居。
周二要發稿,上周有幾篇來及發的稿子,而且在上周主任已經布置過周一有幾個采訪,要派誰去都是說定的,我這剛去就沒什么可干的,就開始收拾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因為都是男同志,不到衛生檢查絕不打掃幾乎已成為大家默認的自覺。之后,我把張編輯桌上堆放的以前的新聞稿一期一期整理出來接時間順序排列好,這以前也是我的工作,所以做起來很方便。其余時間幾乎都在看報紙。
我在那兒其實也挺閑的,因為大家都已挺熟悉了,也差不多都按老規矩來。我一般都是聽主任安排,有采訪出去采訪,沒采訪在辦公室時看報或看書。出去采訪其實是我很樂意的,我很喜歡在外面。每次出去采訪,都有一種很強烈地在工作的感覺,這種感覺真是好!幾乎每周我都能去參與兩條新聞的采訪過程。我一般會跟隨一個部里的同事去采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攝像技術這不成熟,而且部里的攝像機都是250P型攝像機,太笨重,我扛不了多長時間。都沒有單獨出去采訪過。通常是兩人一起出去,我同事拍,我記錄,回去后,我寫稿子,如有同期聲,我負責抄錄同期聲。很喜歡看我們張編輯改稿子,在有我寫的新聞時,他會特意把不好的地方指出來,特別是措辭方面,因為是電視新聞,是播出來的,措辭不能太生硬,不能太晦澀,要淺顯易懂。而且我剛開始寫的時候表達很繁瑣,總想要把事情說得更清楚 ,更易于受眾理解,可是往往是敘事過長,沒個重點,需強調內容不突出等。張編輯總能耐心的指導。通過學習,我明白了: 1、 寫新聞稿時,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種一定的方式來敘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點寫。特別是要搞清楚《鄉里鄉親》宣傳色彩鮮明突出,所以正面的宣傳新聞所占比例較大,寫作時也要時時考慮到它的宣傳性。不同性質的新聞一定要明確側重點。如會議新聞,要寫明時間、何事、何人參加、會議主要內容以及寫明會議意義(也就是通過這個會議,會對群眾生活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招商引資新聞,要特別重點說明企業招商引資具體策略。關于四城創建、城鄉發展的新聞,則要寫明現狀、意義;便民生活新聞,要找準報道主題。
2、 要簡明扼要,不能過于冗長,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進導語里面。
3、 稿子中不要忘記回答讀者可能產生的任何一個問題,不要在你的報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 新聞稿還要具有地方色彩,語言盡量顯得貼切易懂。
有一次和張編輯一起去采訪關于食品衛生安全檢查的新聞,在跟著衛生大隊劉大隊長檢查過幾家餐館之后,在最后一個被檢餐館,讓劉隊長錄一個簡短的同期聲,強調市民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在工作完成后,餐館老板不停地囑咐要寫上餐館名稱,還要讓拍上餐館招牌。回去的路上我問了我們張編輯要寫嗎?他說這個新聞重點是什么一定要把握清楚,寫明他們餐館名稱,要給他們做廣告啊?只要咱們把群眾想知道的東西告訴群眾,就可以,作為一名記者應該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不要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見,據新聞需要而定。在當時可以隱晦地表示可以有那個意向,但是最終是否真的可以那么寫,還是值得考究的。這篇新聞稿最終還是以“勝利路的某餐館”來說明檢查地點。
每周二、周五我都會帶著當天需發帶子和新聞稿到電視臺編輯室去跟著編片子。其實每次去那兒都有不少的收獲。現在衡陽電視臺用的非線性編輯軟件是Free Edit Pro2.0,比我們學校的喜瑪拉雅系統好用的多,特別是快捷鍵的使用,功能很全,操作也很方便。我在看著為我們編片的徐梅姐編的時候,剛開始我問了她,經常使用的快捷鍵如何使用,有什么作用。看時間久了,也就知道了,不過就看的差不多,沒實戰過,編片子是很急的,10分鐘的片子僅僅是徐姐的操作就要花上三、四個小時,而且還必須是在演播室錄完口播、配音之后才開始進行,時間很緊,甚至有時候當天上午有新聞正在發生,晚上又要發,就只有由現場記者用打電話的方式把稿子內容抄錄下來,更要耽擱一定的時間。我也不敢造次,不敢亂動,生怕萬一搞出個什么亂子那就不好了,只是在徐姐偶爾要去看著錄音的時候,我幫著采集素材。通常在下午四、五點,徐姐這邊搞定,我再通知熊主任過來審片,之后是《鄉里鄉親》欄目的執行人胡東胡主任審片,審片通過后,徐姐再由胡主任簽一份認定單,之后再由我方帶著已編好帶子移交電視臺,19點35分,準時在文教臺播出,并同時發布到廣電網上。
在8月10號,宣傳部副部長朱明濤主持召開了新聞中心的一次例會。我也有幸參加了。在那次例會上,朱副部長正式把他管轄下的新聞中心與網絡科結合,把網絡科拉入宣傳部,也就是說自此蒸湘區人民政府信息公開網與《鄉里鄉親》欄目將合并,共同受蒸湘區宣傳部領導。在那次的會議上,朱部長提出要重點致力于提高廣電網的點擊率,增加廣電網的實用性,適當增添美食、旅游、衡陽歷史文化等等內容,要辦成群眾適用、真正便民,實實在在地為外來游客提供衡陽各旅游景點的旅游信息,甚至可以提供餐飲、賓館等的服務熱線,在方便游客的同時,也可以相應的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用,要盤活我們蒸湘區的喉舌,更好地為衡陽人民服務。隨后廣電網上就又增添了衡陽美食、歷史變遷、網絡時評、衡陽典故、民間傳說、生活便民等信息欄,豐富了網絡內容,大大增強了廣電網的實用性。廣電網在不斷學習進步,我的實踐學習也在一天天的實踐采訪中漸有提高。這個會議之后,我看著廣電網有這樣的變化,我所學習的傳播學理論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在實踐中讓我認識得更為透徹了。
在經過這兩周的實習后,我對記者這一職業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記者,首先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一定要準時、及時。其次,在實習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在實習中,態度要端正,虛心請教;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于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并要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讓就的各方面素質真正得到提高。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于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最后,作為記者,要永遠都保持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和一顆敏感的心。
電視臺廣告部實習總結 篇3
首先說說在百姓連線的工作心得。在編輯部二個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是我的第二個家,新聞工作可以在快樂中完成。編輯部的老師對我們這些新人親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態經常和我們一起唱歌,坦懷聊天,非但不擺領導的架子,而且還以關愛之心在引導我們做好新聞工作,對我們這些新人投以真摯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們隨時給予熱情地指導;工作之余,大家開懷談笑,不分彼此。正因為如此,在編輯部的工作,讓我體會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歡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獲主要有:1、基本了解使用和維護攝影機;2、基本掌握了社會新聞的采寫和區別;3、基本了解編輯新聞攝像帶的大致流程;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采訪拍攝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外出采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一個月的時間,我配合各位師兄一起完成新聞采寫近18篇,自己獨立完成的采寫作品1篇。老師每次安排的采訪任務都可以順利完成。
剛來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熱線電話,幫助老師收集新聞線索。開始覺得有些枯燥,沒意思。但后來發現,這些電話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寫出一篇好新聞,就要先找到線索。通過電話,我們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新聞,趕到新聞現場。
當我看到所記錄的新聞線索變為一篇篇新聞播出,更加感到新聞線索的重要性了,對接電話這樣的簡單工作更是不敢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個打進來的電話都會認真記錄。以方便之后的采訪工作。
老師告訴我們,在接電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問清楚事情大概的情況,對事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且時間久了之后,你會慢慢發現哪些事情是有新聞價值的,從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聞。
第一次的采訪顯得有些緊張,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害怕犯錯誤。怕漏掉了一些環節對報道會有影響。這時,老師總是很耐心的指導我,告訴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詢問清楚的,要仔細記錄下來的。雖然第一次的采訪,自己的表現有些慌亂,但畢竟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從學校的書本課堂,走到了真實的新聞采訪。
第一次采訪的是關于《機動車走非機動車道》,一位觀眾打來電話向我們反映,漢口唐家墩路石橋站那一段公交車都行駛到非機動車道上與行人一起搶道,極不安全。希望我們能幫忙反映。于是,老師和我趕到了現場,并看到在還不到400米的非機動車道上,每過十秒鐘就會有一輛公交車通過,給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嚴重破損。首先,老師在現場拍攝了一些畫面。接著我們采訪了附近的市民,進一步了解了情況。然后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屬于武漢市交管局管理范圍。于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采訪了市交管局新聞發言人姚先生。采訪結束后,我們回到了臺里接著寫稿子,剪帶子,打字幕聽錄音。完成后,交給后期制作進行編排。就這樣一篇完完整整的電視新聞“出爐”了。通過第一次的采訪也讓我了解到電視新聞采訪的整個流程以及后期制作的步驟。
從前都只是在電視上看新聞,對于新聞的畫面并沒有太多的了解而現在因為實習的緣故可以親身體驗如何來做新聞。原來做好一條新聞,除了要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以及進行現場的采訪,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新聞的后期制作,正因為有了后期的編排才使得一條新聞更加生動,整條新聞也更加豐富。
對于新聞的制作,之前在學校里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內容,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頁,只能從頭學起,還好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總是細心提醒。新聞制作并非想象中的簡單,首先開始剪輯,從拍回來的內容中選擇可用的片段,使得新聞畫面和新聞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應。然后就要處理聲音的部分,我們需要聽清當事人所說的話,并且記錄下來,因為最后我們需要給新聞加上字幕,使得新聞更加完整,也可以幫助觀眾更仔細的觀看新聞。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給新聞配上音樂,使得新聞更加生動,也更加吸引人。
由于我還缺乏后期制作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做非編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難題,另外做非編也需要非常的仔細小心,因為所做出的新聞節目會是面向成千上萬的電視機前的觀眾,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是不允許的,因此我這個新手總是格外小心,總是反復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編輯工作,也能幫上老師的忙,不用再向剛來的時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么。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后,讓我對于社會層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于我們周邊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閱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