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精選3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1
本學期雖已接近尾聲,學校對安全工作特別是近期的預防溺水安全教育當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今天通過班會,廣泛開展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在主題活動中向同學們介紹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及嚴重后果,出示大量觸目驚心的溺水事故,以實例警示同學們,使同學們深知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增強防范意識;還有向同學們介紹游泳和行走安全知識,教會大家一些簡單的自救辦法,使同學們明白如果一旦落水、一旦遇禍,首先學會自救……
現將防溺水安全常識介紹如下:
(一)、游泳小常識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必須在家長、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
(2)身體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臟病、皮膚病、癲癇、紅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發熱、精神疲倦、身體乏力者不要去游泳,因為上述病人參加游泳運動,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還容易發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傳染病患者易把病傳染給別人。另外月經期不宜游泳。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后再下水游泳。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或捉弄對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參加劇烈運動后,不能立即跳進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滿身大汗、渾身發熱的情況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則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7)惡劣天氣如雷雨、刮風、天氣突變等情況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中的緊急情況及自救
1、抽筋
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性收縮,水溫過低或游泳時間過長,都可能引起抽筋,發生抽筋時最重要的是保持鎮靜、不驚慌。
一般處理辦法:(1)如果發現有抽筋現象,應馬上停止游泳,立即上岸休息,并對抽筋部位進行按摩。(2)如果在深水中發生抽筋,且自己無力處理,而周圍又無同伴時,應向岸邊呼救,千萬不要慌張。
強調:不管發生什么樣的抽筋,都先向同伴或其他游泳者呼叫:“我抽筋了,快來人呀!”
2、溺水
發現溺水者如何將其救上岸:
方法一: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繩索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方法二:若沒有救護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護。接近溺水者時要轉動他的髖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運。拖運時通常采用側泳或仰泳拖運法。溺水者因為逃生潛意識會掙扎、會死死勒緊救護者,救護者應有充分準備、并避免。
特別強調: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盡量不要下水營救,應立即大聲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當時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繩索等物件進行營救。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2
在城關鎮中學的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從開始的對學校環境完全陌生,不適應,比如說吃飯沒得選擇,一天三頓只能是師傅做什么,我們就得吃什么,感覺吃不飽。尤其是周五下午和周六一天沒有飯吃,周圍連一個賣面皮的都沒有,只能去縣城,要么就得挨餓,感覺很糟糕,周末我們幾個人守著一個空空的學校,晚上沒有電,校園很黑,感覺很害怕。晚上上廁所不方便,比較遠,而且也比學校要冷。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在抱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也習慣了,覺得日子過得也是比較舒心的。轉眼間,為期四十天的教育教學實習工作已經結束了,對這里的一切真得很不舍。感覺自己好多事情剛剛做的得心應手,和學生之間剛建立起感情,又結束了。感覺還是很難過的,到最后有一種留在那里的沖動。再回首看看,這近一個多月的日子里,認識了許多人,學會怎么和學生老師同事相處,學會處理一些突發事件,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實習上的困難。不過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都克服了。在這次實習中,我初次體會到為人師表的滋味,真正體會到處于基層教育工作第一線的酸甜苦辣。我的工作現在已經簽了,等明年畢業后回去還是教書,這次的實習對于我以后的工作也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很珍惜這個機會。這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很感激我有這個機會。
這次實習的任務主要有兩方面: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教學方面,我實習的是整個七年級四個班的地理。城關鎮中學為了配合我們實習工作而又不耽誤學生學習,要求我們第一周聽課,從第二周上課。我的知道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很精干,屬于學校的精英,我稱她為魏老師,她人很隨和,對我很親切,我有不會的問題,就去請教,每次都會得到滿意的答案。七年級的地理是每周兩節,共四個班,共八節課,其實也還是蠻輕松地,每周二有個小早讀,屬于地理。周二和周四的中午輔導室地理,我和魏老師一人兩個班,給學生進行輔導,有時候講卷子,有時候講導學單。現在的學校和以前的模式不一樣,不再是老師講,學生悶著頭記得模式,而是“高效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組織指導的作用,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個組有組長,而且有自己的組名和組訓。在每節課之前都要喊自己的口號,還要比比哪個組最優秀,還有自己的小黑板,上面是每個組員的姓名,還有加分的地方,上課展講的時候就在自己小黑板上去
展示。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展示要進行評價打分,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要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的小組。我開始去聽魏老師的課,學習她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經驗后,老師就叫我開始去上課,我硬著頭皮答應了,其實我心里沒譜。不過我也認真的備課、查資料。本來以為這樣就夠了,可是當我第一次走上講臺的時候還是非常緊張,差點說不出話來,教學途中也多次忘了下一步該講什么了。連貫性也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卡了,可能語言不夠生動,整個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下來之后又總結了一下,這讓我體會到上好一節課真是不簡單,同時發現了教案與現實中的課堂又是兩回事來的!教案時死的,可是學生是活的,面對學生的問題,必須要有足夠的準備才能拿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不斷努力地改正不足,遇到問題就及時向老師咨詢。在了解每個班的具體情況后,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整個實習期間,還有班主任的實習。我的指導老師是一個很有經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女老師,她給我指導班主任的工作,我帶的是七四班,共24個學生,每天早上6:50去教室查人,之后帶領學生飯堂領取早餐,8:00至8:15是早操時間,一起去做操,完了之后還要開個晨會。中午12:50至1:10在教室查人,周一開班會,總結上周工作,安排本周的任務。還要及時了解班上同學的動態,不管是學習還是思想,確保每個人的健康安全。每天下午的活動課時間,我會組織班上同學一起玩,不管是踢毽子還是跳皮筋,或者打乒乓球,都感覺很好,和那些十二三歲青春活潑的學生在一起時,我感覺自己似乎時光倒流回到20xx年前的中學時代。初中的學生還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問題,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還有待發展。也許我們的年齡與之相近,他們既把我們當作老師,還當作朋友,許多心里的問題都愿意與我們交流。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邏輯,遇到問題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辦法。在周末的時候,我還去了學生的家里進行家訪,和家長溝通一下,在校內,處理好學生的事情,比如有的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打架鬧事,有的上課不學習,還頂撞老師,這些都需要班主任去教導,既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還要達到目的,卻是要掌握技巧。學校是一個規訓的場所,學生接受的教育都是在控制之下和有目的的,目的是完善道德和形成良好的人格。班主任的素質主要體現在日常行為中。班主任要以作則。說到做到。班主
任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叫學生不要亂扔垃圾,自己就首先要做到不扔垃圾。班主任可以體現出班主任的性格、氣質、能力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過良好的素質征服學生,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愛,才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就通過自己良好的素質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健全的人格能感悟學生、感化學生、感染學生,使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產生情感共鳴,班主任只有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誠服,師生才能融洽交流。而為了讓學生的思想向真善美的方向發生變化,班主任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汗水和心血。回顧過40多天的班主任工作,心中充滿感激。我要感謝我的學生,是你們讓我感受到在工作中不斷成長的快樂和對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你們讓我找到作為教師進行專業發展的支撐點——基于實踐的學習與反思,是你們給予了我很多關于教育、關于人生、關于學習、關于生活的思考的火花。我要感謝學校的老師們,是你們兢兢業業的認真負責的態度給了我榜樣的力量,讓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與偉大。
這次實習體驗使我受益頗多,也對自己做了一場絕好的檢驗。作為一名老師,基礎知識要扎實,知識面要寬廣,平時要做有心人,多多細心觀察生活,留意身邊的事情,并將他們靈活的運用滲透于教學之中。作為一名班主任,耐心和毅力,理解和尊重,是處理學生工作時非常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哪一個角色,我深深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其實,學生也是我的老師,我們一起成長成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習生活雖然結束了,但我的教師生涯才剛剛開始,知識是無止境的,我會時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對教育事業,我將帶著滿腔熱情,不斷前行。要說實習的遺憾也是有的,覺得教給孩子們做人的東西不是很多,對于有經驗的老師的學習也不是很刻苦,不過還是很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謝謝城關鎮中學帶給我的一切。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3
見習結束,我們進入國慶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再結合本班實際,完成了下一周的備課。設計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體力也耗腦力,同時也是一件頗藝術的工作。經過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頭腦開竅,一個思路出來了,一個問題解決了,那種成就感、興奮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來的教學實踐,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體會到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教案和講課是相輔相成的,又是必須靈活變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我具體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種教學模式。某種程度講,它已經成為我在這一個月里的教學風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頗受指導老師的贊賞和學生的喜歡與接受。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引導呢?首先對學生的發言應該鼓勵。發完言后應有恰當的評價。不要小看了那幾句鼓勵的話,它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至關重要。有好幾位學生在給我的留言本里寫道:“謝謝老師對我的鼓勵,謝謝老師對我回答問題的贊美和肯定。我從沒想過我還會受人關注,我從沒料到我的發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們需要肯定,需要關注,需要鼓勵。”這是他們心底發出的話,因此不要忽視了給她們鼓勵。
引導可適當啟發、點撥。如教《華羅庚》一文時,分析課文結構、解讀傳主思想、分析文章寫作特色時,我都會聯系先前學過的課文《“布衣總統”孫中山》。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會啟發他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文章是通過生活中的幾個方面表現傳主甘于淡泊的品質。那么《華羅庚》還是不是從一個方面來寫的呢?”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時間為順概括了他一生的經歷。我接下來便問: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是漫長的、復雜的,作者是不是只寫了傳主某一方面的品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轉為課堂的重點——討論文章突出了華羅庚怎樣的品質,通過什么事怎樣來表現的。在上《作文有文采》這堂作文課時,
最后,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總結。可由老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總結。如“我們這堂課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從這節課中你們主要學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示”等,使學生對整堂課的重難點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一節課可能會涉及到很多內容,總結可以讓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抓住重點,消化難點,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