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實習工作小結(精選3篇)
基金公司實習工作小結 篇1
智盈私募基金實習小結20xx年十月,面對著滿校園的招聘會,正當我為步入大學的最后一年而感到困惑迷茫之際,一場模擬炒股大賽的出現又重新燃起了我對活動的熱情,也激發出了我內心一些莫名的沖動。但當時的我并不知道,其主辦方無錫智盈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已經開始逐漸走進我的世界,并將帶領我去探索金融世界的奧秘。
十一月,在這個金黃色的季節,我來到了無錫,我知道,此時此刻,我的人生,將會邁出堅實而重要的一步。
看著漫天飛舞的落葉,感受著世間紛繁變遷。在這收獲的季節,我深信,我將會在智盈收獲更多。
記得剛來到無錫的那天晚上,在給我們安排好住宿之后,鄭師兄就給懵懂的我們進行了一場生動而精彩的培訓,使我們接觸到了好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包括像房地產、短期理財、信托、黃金、期貨、股權投資等不同的投資理財方向,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的不同,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價值投資可操作的方向等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聽的我們朦朦朧朧的,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同時,鄭師兄淵博的知識和生動的講解讓我們更添一份崇敬之情。
第二天,來到了公司,更是見到了傳說中的洪師兄,第一眼見到洪師兄,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智慧與沉穩。在之后四個星期的學習中,洪師兄教會了我們很多很多,他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價值投資,讓我們學會如何去進行行業分析,如何對一個上市公司進行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分析以及許多的案例分析等等。在這之中,我們看到了洪師兄對于堅持價值投資的堅定信念,看到了洪師兄對于公司未來發展的美好的規劃及期望。我們堅信,智盈作為一個新成長起來的公司,必將會以它獨特的企業價值文化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中迅速而茁壯的成長!
智慧、價值、財富、夢想!金色的落葉映襯著智盈逐漸成長的軌跡,展望未來,一個充滿光明的世界正在等待著我們!
在這個初冬的晚上,外面下著小雨,懷想著過去一個月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真的是感慨萬千,真的非常感謝洪師兄和鄭師兄這一個月所教給我們的,讓我們懂得了那么多,我會永遠銘記心頭。我想要用文字來記錄下所發生的一切,但又不知該寫些什么。不過,美好的回憶終將成為過往,未來,還有許多的路等著我們去走···
基金公司實習工作小結 篇2
華夏基金實習小結
實習地點: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33號通泰大廈15層。華夏基金擁有3、8、9、15、16五層;
實習部門:華夏經濟固定收益部債券研究員;
實習指導老師:曲波,華夏現金增利貨幣基金經理,基金規模162.35億,20xx年獲“基金金牛獎”;
本人寄宿于偉大的高中同學學校,在此要深表感謝,為我省去了很大的一筆開銷,公司給予的150元/天的住房補貼可以完封不動的揣進腰包,哈哈。
實習工作比較枯燥,壓力也蠻大,雖然環境很輕松,但是想完成課題研究、完成任務并不輕松。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六點半下樓等公交車。
公家車要坐3站:北京交大東門——北京交大南路——城鐵西直門——西直門;在西直門換地鐵
地鐵同樣坐3站:西直門——車公莊——阜成門——復興門;從復興門出來就是金融街,步行大約5分鐘進公司。每天大約7點10分左右到公司,一般早上到公司先換衣服,再到咖啡間沖杯咖啡。7點半在公司-1層吃早飯,大概7點40開始打開電腦看新聞和研究報告。
8點半開晨會,大約9點十分結束,上午11點20下樓吃午飯,晚上一般8點半離開公司;其余時間一直在看投資報告、市場策略分析、寫報告,周六、周日照常。
我的任務是要研究并預測銀行理財產品(中國版“影子銀行”)對我國流動性、貨幣政策、信貸調控政策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并預測其下半年發展前景,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并相應提出有關債市、利率的投資配置策略。投資報告全文大概2萬五千字;最后要做成PPT接受投資經理、基金經理以及其他研究員答辯。
通過寫作、分析、最后的答辯,以及與投資經理、基金經理的溝通,我認為如果你想去基金公司工作,成為一名研究員,將來要做一名基金經理,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素質:(當然這是我一家之言)
1、邏輯和架構十分重要。首先你的報告層次、架構必須清晰,這點不多談,是任何報告的必須;其次邏輯思路一定要清晰,也就是說你所說的每一句因為后面帶的結果之間必須有強大的邏輯思維做支撐,在這里不允許信口開河,更不可能做一些無根據的因果聯系。多數剛離開校園開始研究工作的人,在這方面都有待加強,寫作功底確實有待提高。我的研究生導師的那句話說的非常對“邏輯是最強大的,因為只有邏輯能戰勝邏輯!”
2、做研究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放電影”,把當前存在的現象、觀點羅列雜糅,或者基本與一些觀點相重復。做研究員最關鍵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見解,自己通過分析數據、經濟、政策環境所作出的見解分析。
3、數據相當重要,雖然是我們國家統計局報出的數據。做研究工作,往往是要尋找數據背后的文字,所以數據分析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有非常深的經濟學功底,知道這些數據背后代表的含義,知道這些數據增加減少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對宏觀經濟的沖擊,更需要知道這些數據變化之間的邏輯、因果以及時序傳導關系。
4、知識面要相當豐富,才能對宏觀經濟運行有相當的把握。想要去基金公司工作,就一定要多學,各方面知識都要掌握,并且尤其在經濟學、金融學、財務、貨幣銀行、統計分析等領域有所見地。
5、要有決斷力,要學習做決斷,根據形勢快速反應的能力;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在掌握材料后,做出快速的判斷,同時思路要非常清晰,能夠敢于與眾不同。
6、是要能夠獨立思考,有客觀評價事物的能力。不被當前存在的觀點所牽引,要批判的看待一切問題。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由于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先寫這些了,大家如果真的有這方面興趣可以互相交流的。
PS:華夏基金對實習生的待遇也相當不錯,提供與在職員工基本相同的工作條件,而且工作氛圍很融洽,也很輕松。實習補貼150元/天,飯補22元/天,如果你是外地學生還提供150元/天的住房補貼。總之,在這樣的公司只要有才華就會實現價值。
基金公司實習工作小結 篇3
這一次的仿真實習,我的角色是生產主管。其實工商管理專業做CEO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由于這一次分組我們只有一個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如果做了CEO就沒有人熟悉生產方面的業務了。再加上大三時我已經做過了一個CEO,對仿真實習的熱情也消磨了不少,因此這次我選擇的是生產主管的角色,而CEO就交給了專業比較尷尬,似乎沒有角色適合的國際商法專業的同學。不過這并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好的CEO,因為她是第一次接觸仿真實習,熱情度高。有熱情的人總會把事情做得很好的`。
在動員大會時,老師已經首先聲明第一年的業務會比較混亂的,而事實也是如此。第一年之所以混亂,是因為大家都不太熟悉仿真實習的規則,對許多狀況都不太了解,不知道明確的信息。例如生產方面,因為不知道每年的訂單會有多少,因此生產排程就無法做。理論上生產應該是按照市場部要求安排的,但是市場方面并沒有像預期那樣首先給我們訂單信息,第一張訂單也是第一季度末才給出,但是那時生產方面想更換生產設備已經遲了,第一季度的生產排程也不能更改了,因此想要生產方面與市場預測吻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雖然情理上是應該以銷定產,但是銷售方面并沒有前瞻性,不能為生產提供有用信息,因此生產方面排程只能按照原有生產線進行。
生產線變更方面,主要是按照公司的戰略制定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公司是決定先研發生產P2,然后再研發生產P4。P2和P4兩種產品的組合就是公司以后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業務開始的時候,生產方面是按照研發生產P2的要求新增了兩條全自動生產線和一個B廠房,其他原有廠房和生產設備不變。但是在第一季度已經開始的時候,公司高層突然改變了戰略方向,只研發生產P4,放棄了P2。因為P4與P2的研發條件并不相同,現有的生產設備不能滿足P4的研發,因此在第二季度開始,我們就賣掉了兩條原有的手工生產線,另外再向租賃公司租一條柔性生產線和一條柔性裝配線。不過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這次仿真實習一個很大的漏洞。原來書本規則是要求所有設備和工人達到一定的等級才能保證P4的研發成功,我們根據這個規則作了很大的變動,換了高級生產線,也換了高級的生產工人和管理人員。但是當我們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老師突然修改規則,說只要裝配P4的設備和工人達到條件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平均水平達標。我們為了使平均水平達標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而且當老師宣布規則改動時我們已經不能改會之前的投入了,因為租賃合同已經簽訂了,工人也已經更換了。跟后來研發P4的組相比,我們的成本就太高了,因為過高的設備等級、過高的工人技術水平、過高的設備租賃費都給了我們公司很大的壓力,生產成本也因此比其他組生產同類產品高得多。因此我覺得這一點老師做得并不好,沒有及時調整好規則。
當然規則的變更不可能是公司混亂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出現在成員之間的溝通上。生產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因為銷售、人力、倉庫、采購都與生產部有著直接的數據交換。生產這邊做好的物流需求計劃才會有倉庫的進出庫計劃和采購部的原材料采購計劃;生產部做好了生產排程,安排好不同生產線的工人以后人力才能算出工人工資,才能做出招聘和解雇工人的計劃;生產做好產能預算后市場部才能決定接多大的訂單。從這些方面看來,生產的確是處于一個較為核心的地位。不過第八年生產在溝通方面的確有所欠缺。首先在原材料采購上,我只給了倉庫一個物料需求計劃,但是卻沒有強調好所需的原材料和時間的重要性,也沒有了解到原材料市場上的供應狀況就匆匆定下來生產排程,最后致使生產方面因為原材料的不足而使生產線閑置,浪費極為嚴重。另外就是人力方面,由于第八年生產排程是根據公司戰略做的,因此變動比較多,但是由于忘記了把變動情況告訴人力資源部,致使他們過早招聘和更換員工,使得部分工人閑置時間長達五個月,浪費了許多工人工資。
本次生產的任務重大,雖然有兩個人負責生產,但是曾經做過生產的我無疑會是生產部的主要力量,畢竟我對生產比較熟悉。雖然另一個業務主管會主動要求我分一部分任務給他,但是我這一點就做得很不好。因為根據以往經驗生產都是一個人做的,如果兩個人做的話要解釋給另一個不太熟悉的人聽會比較麻煩,因此許多重大的決策都是我一個人做,另外一些較為瑣碎的才交給業務主管做。最后下來我并沒有很好完成我的任務,而且還犯了不少錯。這一結果的確是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因為規則太多,我一時疏忽,也可能是業務過于繁多,忽略了一些問題。總之,這一年生產做得并不好,我應該分更多任務給業務主管,話更多時間一起做生產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