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育實習總結(精選3篇)
生物教育實習總結 篇1
一.實習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二.實習目的
學生通過教育實習全面參與中學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和鍛煉學生從事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并使學生在中學教育教學實踐中接受深刻的專業思想教育,增強對中學工作的適應性,培養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獨立工作的能力。三.實習的內容
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我院教育實習定為一個學期。教育實習包括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三部份,每個實習學生至少完成四個教案,獨立組織一次班級活動(要有計劃、有記錄),撰寫一篇教育調查報告。
四.實習成績
五.實習總結
1、對實習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其明確實習目的,端正實習態度,并按照實習大綱的要求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實習任務。
2、對實習學生的教案進行了認真檢查,嚴格把關,并應對教案中教學目的是否明確、重點是否突出、教學方法、步驟是否妥當等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3、參加指導學生試講,認真把好課前試講關,對試講不合格的實習學生要加強個別指導,幫助他們修改教案,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4、主持或參加實習學生的教學評議會,認真評議實習學生的課堂教學。
5、掌握實習學生的思想、教學、工作情況,對成績給予及時肯定,對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對不良傾向必須給予及時批評、糾正。
6、檢查實習學生課外輔導及作業批改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意見。
7、指導實習學生擬定班主任工作實習的具體安排,并檢查落實情況。
8、教育并嚴格要求實習學生模范遵守規章制度、遵守紀律和社會公德,使實習學生做到為人師表。
9、做好匯報和溝通工作,及時向實習學校領導和我院領導匯報教育實習情況,正確處理實習學生與實習學校之間的關系,搞好團結。
l0、在實習學校領導下,會同原任課教師對實習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定。
生物教育實習總結 篇2
小結
綜合上述,這次教育實習使我增強了教學實踐能力,認識到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老師只要認真投入教學,孩子就會積極配合。這種過程是很開心的!在這兩個多月中與學生一起生活、學習,我也嘗到了當老師的酸甜苦辣,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樂趣和幸福。為我今后從事教育事業打好一個堅定的基礎。
生物教育實習總結 篇3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發病,院內感染不斷增加。由于人類不斷婪用抗菌藥物,耐藥性不斷增加,這些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病原微生物在實驗室潛在對實驗室人員的威脅也日趨嚴峻。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樣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的學生,與臨床實驗室大量面對病人的、運送、培養、觀察、報告等各個環節的實踐結合起來,由基礎知識向專業技能有效轉化,把基礎理論知識在實習中有效發揮,與實踐相結合使之升華,是培養合格檢驗人才的關鍵。現就微生物室的實習體會總結如下。
1、重視標本送檢前的質量控制。
微生物實驗室每天都收到來自病房,門診病人送檢的大量標本,有痰、中段尿、傷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養、膿液、術中臨時所采集的標本等等。標本的采集、運輸和處理是否得當及時對試驗結論有直接影響。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只有讓學生全面認識標本采集與處理的全過程及影響因素,才能確保檢驗結論的準確性、有效性。
1.1標本的采集
例如中段尿的采集,應告知學生尿道內是人體無菌的腔道,尿道外則是有菌的部位。所以采集中段尿時必須對外陰進行徹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沖洗外尿道或外陰,留取中段尿于無菌杯中送檢。如痰標本的采集,應囑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無菌杯中送檢,如是支原體和衣原體的檢測,則應留取女性宮頸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為支原體和衣原體都只寄生在宮頸或者尿道的柱狀上皮細胞內。
1.2標本的處理
學生應知道,標本的及時處理接種對微生物的成活率至關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溫,保濕送檢,提倡床邊接種,培養基應先預溫,接種后放36℃溫箱、5%co2環境,保濕培養。又如痰標本應接種在血,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觀察病人痰標本里的基礎菌群的生長狀態。沙基主要觀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長,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觀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桿菌屬的生長,此平板在配制時加入了針對性抗菌藥物,能夠抑制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的生長,只適合于嗜血桿菌屬的生長。學生應學會每一份標本,接種到相應有用、有目的、有選擇的培養基中。
2、注重特征、綜合分析
細菌的鑒定是運用所學知識,綜合性判斷的過程。它需要根據病人基本信息,標本來源、診斷、平板上形態特征,生長情況,氧化酶、觸酶陰陽性狀、革蘭氏染色鏡下形態,生化反應,藥敏結果等進行綜合性判斷,最終得出鑒定結果。我們在帶教過程中應根據以上信息,逐項分析,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調動出來,溫故知新,對病人標本的狀況加以充分闡述,循序漸進,循循誘導。加深學生在視覺、聽覺、嗅覺的印象。例如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是有區別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在平板上直徑較大,約3—5mm,突起、圓形,濕潤、有光澤感,我把它比作面包。革蘭氏陽性球菌,在平板以上菌落直徑較小,約2—3mm,較前者小、圓形、濕潤。有光澤感,但不如前者,貼平板生長,我把它比作餅。一包一餅就簡單易記地把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區分開來。使細菌菌落生活化,形象化,易于記憶。如銅綠假單胞在平板上菌落邊緣不整齊,有綠色素,菌落邊緣向外延長,培養時間越長菌落越大,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學生通過芳香氣味等以上特征,進一步識認了銅綠假單胞菌。在常見的病人標本中,所檢出的.細菌菌落都具固有的特征和性狀,就像人與人之間通過性格,特征就能區分開來。我們也應該把各種細菌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加以描述,學生就較易接受學懂。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專科和本科的學生在微生物室的實習時間大約有八至九周。在第一周,會安排學習培養基的制備,在此期間學習微生物室常用培養基的制備,如巧克力平板、SS平板、麥康凱平板、藥敏平板、營養瓊脂平板、淋基平板、肉湯管、雙糖管、TCBS平板、4號瓊脂平板等的制備過程。帶教老師將邊帶邊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消毒平板、配制培養基,天平稱量,復溶瓊脂加血,倒平板等基本功的操作。第二周學習梅毒初篩,確證試驗和血清學的一些試驗,也將學習衣原體、支原體的檢測方法。第三到九周將學習細菌的鑒定。用一至兩周時間學習各類標本的接種,平板的選擇,平板分區劃線,熟練掌握接種的流程。第五周開始學習各類細菌的生化鑒定和藥敏試驗。帶教老師應結合平板上菌落形態。鏡下革蘭氏染色結果,各類平板上生長情況,病人的基本資料,診斷,本標來源等基本信息分析評述給學生聽,逐步推論出細菌的大致方向,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在每天應對比較常見而且較有意義的細菌進行鑒定,做生化反應及藥敏試驗,通過四周自己動手操作,能對臨床上常見的細菌有一定的認識,能把菌鑒定到種。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熟練掌握細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深化理論知識,使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提倡學生多提問,有疑問老師及時解答與學生的學習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