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環境保護實習總結
1、向省市報送環保政務信息31篇,縣電視臺播出新聞錄象3次,廣播稿2篇,完成《中國環境報》征訂任務27份。
2、通過刷寫標語、辦板報、印發傳單等多種形式,在群眾中廣泛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據統計,今年全縣共刷寫各類環境保護宣傳標語30多條,懸掛橫幅21條(副),印發傳單6萬份,播放環境教育警示專題片8場次,舉辦各類咨詢活動5場次,咨詢群眾3.5萬多人(次)。
3、在“6.5”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城區設立咨詢服務點3處,懸掛環境警示圖片16份,向有關部門贈送《中國環境報》6.5特刊90份,并現場播放了環境警示光盤和環保法律宣傳錄音,直接受教育人數3000多人,出動宣傳車一輛,抽調12人組成宣傳小分隊,歷時4天,巡回7個鄉鎮,散發各類宣傳材料3萬余份,咨詢群眾近萬人,同教育局在全縣中小學生中開展了以“我和環境”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共收集征文8700多份。在宣傳教育活動中我們注意把集中宣傳同經常性宣傳結合起來,保證了宣傳活動的長效性和實效性。
4、積極開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動并順利通過市縣驗收。通過廣泛宣傳,使各級領導、干部職工、青少年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重視和支持環保工作、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增強,目前電話舉報多了,來信來訪多了,關心環境、支持環保工作的人多了。
5、積極開展“雙綠”創建活動。為了使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優美鄉鎮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我們制定了《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優美鄉鎮工作實施方案》,今年確定馬嶺中學等9所學校要建設成為達標綠色學校,北區住宅區創建為綠色社區,赤城鄉等6鄉鎮要創建為環境優美鄉鎮,為了促進這項工作順利進行,我局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向創建綠色達標學校的9所學校撥付創建活動補助經費1.4萬元。據統計,開展創建活動的單位用于美化、亮化、硬化、綠化工程投入經費共計達65.32萬元,創建工作基本達標,并于XX年9月順利通過我縣驗收。
6、推行“綠色認證”。今年,我們把推行綠色認證作為環保部門服務農村經濟建設的一項新的工作措施來抓,協同有關部門,狠抓巴彥無公害大米生產基地的建設,并協助完成了巴彥無公害大米基地認證工作,巴彥縣被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大米生產基地。
(三)、總量控制目標得到落實
結合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年初,我們對排污單位實施量化管理是層層分解污染物排放指標,并定期對其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督促排污單位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污染防治水平,轄區內17戶磚瓦廠是排放so2、煙塵大戶,我們在嚴格控制燃煤類型的同時,進行技術指導,降低能耗,減少排污量,確保企業增產不增污,監理人員累計深入企業現場檢查指導32人(次)。2是從源頭抓起,全力推行使用清潔能源(型煤、液化氣),全縣有80%的燃煤用戶使用中低硫份的華亭煤,60%左右的餐飲業(包括夜市)使用石油液化氣,降低了so2的產生量,減輕環境壓力,建成煙控區3.8平方公里,覆蓋率達80%。完成沼氣示范點1個,沼氣用戶200多戶。根據初步測算,全年二氧化硫、煙塵、化學需氧量、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均在控制指標以內。
三、實習體會
由于這是我的第一次實習,對于實習方法、調查技巧沒有什么積累,因此,這次實習中,我覺得學到了很多,對一些過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視了。
首先是對比的方法。許多事物只搞正面調查或許能得知它現在的情況,但是不經與過去的對比,我們卻始終無法了解它的發展趨勢。我想,調查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預測未來,為實際服務,而要預測未來則一定要掌握發展趨勢。有些問題如果不與過去的情況對比,我們是不可能認清問題所在的,我們只會一味的認為,現在的情況還很好,而且將會一直好下去,這樣管理的問題就被不經意間忽略了。而有些時候,對比會幫我們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癥結。當我們單獨看問題時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當我們把若干個問題、若干種情況聯系起來加以對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個是采訪的手段。很多情況下,我們喜歡自己查資料,但是,文字的資料畢竟有滯后性,而且,普通民眾的個人看法也很難找到。而采訪,不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貼近于生活,特別是要了解當地居民的看法時,自己查資料是無法得到所需信息的。總之,我認為,沒有采訪的調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調查的。
四、實習展望
這次實習雖然我學到的實際技術和知識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終于明白了中國的環境是如何被破壞的了,人為的破壞和故意的破壞都有,我很惋惜也很憤怒,可是我憤怒也不頂用,誰也不會聽我的。
我想我面臨著很別扭的境界,一方面知道環境保護很重要,需要重視,可是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什么用呢,環境保護需要大家集體的努力才能保持。所以喚起全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加大宣傳。我以后會積極的參加環境保護的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