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商干部述職述廉報告
三、正確處理“苦”與“樂”的矛盾,常思責任之重。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面廣量大,其辛勞可想而知。首先是眾口難調。我們面臨的對象,年齡不一,素質不一。既有領導,各類市場主體,也有普通群眾,而群眾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元,不是只有一種說法和要求,而是從各自的利益角度,有各種訴求和爭議,有時群眾對基層部門的工作要求還相當高,這就要求我們還得經常化很大氣力去做工作。比如消費維權,既要合法、合情、合理,又要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用“艱辛”兩個字來概括,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其次是工作量大。基層是最主要的執行主體,需要安排落實方方面面的法規政策、工作方案,既有上級的計劃部署,也有群眾的呼聲要求;鶎痈刹坎樘師o照、登記發照、實地巡查、文明創建、臺帳資料等,忙起來的時候任何一項任務都會讓人疲于應對,上級領導在“會、費、查、罰、考”這幾個字動作多一點,有時還來點創新,基層干部的辛苦程度就要加大,甚至加倍。三是責任重大。從某種角度看,基層工作作風就是一個社會和諧度的晴雨表。基層作為整個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同群眾接觸頻繁,在群眾眼中,任何一個基層工作人員的作風就是政府作風的縮影。群眾看基層、上級也看基層,每一個基層工作者肩上擔子和責任都是沉甸甸的;鶎庸ぷ鞲鞣矫鎵毫Υ、工作強度難度都不小、受到的督促嚴格而廣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是一個最能考驗人的地方。出于以上的認識,本人堅持樹立正確的苦樂觀,把人民群眾的快樂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以苦為樂,苦中作樂,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作有意義的事去做,把吃苦當作愉快,樂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工作中帶頭吃苦,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不僅圓滿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而且對份外的工作,也能以高度的責任心帶頭去完成,直至讓同事信服、人民群眾滿意為止。
四、正確處理“得”與“失”的矛盾,常敲廉潔之鐘。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有得與失的考量。何為得,何為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理解和追求也不同?v向看,前輩的失,才有今天的得;今天的失,才有后人的得。橫向看,他人的失,是為了我們的得;我們的失,是為了社會和人民的得。全局看,個人的失是小事,國家、集體的失是大事。所失雖多,但若失去的皆非緊要;所得雖少,但若獲得的唯此為重,就沒有必要氣不順、心不平。急功近利,只圖眼前,這必然導致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辯證地看,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當然,得包括實惠實利,也不可不慮不計。不能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但確也不能老想占便宜,撈好處,事事得,處處得。不能斤斤計較,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享受不比出力,比索取不比奉獻,比個別冒尖不比大多數。本人認為,樂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憂,這是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能把什么都認定是自己應得的,固執強求,得之以為應當,失之以為天欠,這只會自尋煩惱,總不快樂。得到了不知感恩,得不到怨天尤人,這不是人性的優點,而是人性的悲哀。在得與失的問題上,也能看出一個人的覺悟和情操。先進模范人物之所以先進,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淡泊個人得失。在得失觀上,須防“三失”。一要防止“失慎”。一些被查處的腐敗官員,很多人起初都是因為自己在言行、交友等方面的“失慎”造成的。因此,要時刻注意防止“失慎”,要做到“慎言”,即說話要“講政治”負責任,不能不分對象,不分場合;“慎行”,即要“三思而后行”,不該去的不去,不該干的不干,不該要的不要;“慎獨”,即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一日三省吾身”;“慎友”,既為人處事講原則,不唯利是圖,用正常的心態交友。二要防止“失意”。一個人的心態往往影響他的行事方法甚至思想作風,要做到廉潔自律,有一個好的心態十分重要。要先做人后做官,心態要平,不好高騖遠,寵辱不驚才是高境界。要保持高境界,就不能計較一時一事,不沉湎患得患失,心系群眾,求真務實,為群眾謀福利。三要防止“失足”。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要防止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失足,就必須潔身自好。坦然面對得與失,還要辯證地看待每一件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钡玫降,不一定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見得一定是壞事。關鍵是要分清哪些是該得的,哪些是應該舍棄的。要把勤奮工作、清正廉潔,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當作“得”一樣去爭取,去拼搏;把名利、地位、金錢當作“失”一樣看待,失去亦坦然。如此,才能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利,而不至于被過度的欲望沖昏了頭腦,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來。本人之所以未在廉潔自律方面出問題,就在于對得與失,能正確的把握,在心態上看得很輕,淡泊明志,做人重于做官,經常自省自警。深知,人的快樂,并不在于擁有得多,而在于對失去的東西計較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