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精選6篇)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泥塑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以黏土為原料,在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涂上底粉,施以彩繪,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惟妙惟肖。作為組工干部,要練好壓模、著色、火燒等諸般“絕活兒”,在工作中下好“泥塑”功夫。
用擔當之泥,壓責任之“實”。泥塑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質地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制出原型,有時還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紙、蜂蜜等,再把和好的泥搟成片狀,然后壓進模子,壓得嚴絲合縫,形狀輪廓清晰美觀,也能避免胎體在烤制過程中產生裂紋。組織工作無小事,面對組織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組工干部必須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壓實工作責任,不斷給自己加壓鼓勁,打氣充電。工作中要肯鉆研,善鉆研,熟記理論政策,總結工作方法,形成最適合自己的思路,尋求解決組織工作熱點難點問題的招數,加快成為組織工作的“行家里手”。時刻保持一種“分內事”的自覺性、一種“放不下”的責任感、一種“往前趕”的主動性,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的爭先意識,壓實本領,努力成為黨性最強、作風最正、工作最優(yōu)的組工干部。
用信仰之筆,繪初心之“純”。泥塑匠人格外重視彩繪,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對色彩要求十分嚴格,“紅要紅得艷,黃要黃得鮮,藍要藍得純,白要白得凈”,講究色的明度,強調對比強烈,主次分明。組織部門是黨的一面旗幟,是黨的“門面擔當”,組工干部作為“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更應當帶頭做到信仰最純粹、黨性最純潔、目標最純凈、遵紀最純固、守規(guī)最純正。組工干部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嚴格執(zhí)行組織工作紀律,對自身用“鐵箍”,對原則用“鐵心”,對劣跡用“鐵拳”,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能打過硬的業(yè)務水平,樹立組工干部品行高潔的政治形象。生活中多一些寧靜思考、少一些燈紅酒綠,多一些人生積淀、少一些浮躁戾氣。堅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定力和“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價值追求,以堅如磐石的黨性作為定力之柱,以公道正派的作風作為立身標尺,在組織工作中揚浩然正氣,鑄高尚情操。
用忠誠之火,煉公心之“硬”。因泥塑是泥土做的,時間一長,泥中的水份流失,就會爆裂、空臌,剝落、起泡、掉皮掉色,變得面目全非,想要長久保存下來,就要經過大火燒制。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賢才。公道正派的原則是組工干部的靈魂,選人是否出于公心,是檢驗組工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公正用人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在組織路線上的體現,應該成為我們選人用人的根本要求。”組工干部要全面貫徹黨的選人用人路線,嚴守選人用人標準,不以自身好惡而為之,不以私情私利而為之。要始終堅持一把尺子量長短、一個標準論高低,把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不以偏概全。嚴把選人用人關,要堅守原則不動搖、執(zhí)行標準不走樣,堅決抵制打招呼、遞條子等不正之風,堅決反對權錢交易,暗箱操作等不良之行,著力提高選人用人質量,確保選出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流行病是指能在較短時間內廣泛蔓延的傳染病。我們黨的路線確定好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干部好壞決定事業(yè)成敗。廣大黨員干部要小心提防各種“流行病”,要經得起物質、金錢的誘惑和其他“糖衣炮彈”的襲擊,要經常性地自查自省,發(fā)現問題,及時治療,才能健康成長,更好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服務大局。
當前,官僚主義、以權謀私、關系學和一切向錢看,是不容忽視的四大流行病,是四股在黨內帶有普遍性的嚴重不正之風,從中可以派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看一個黨員的黨性和政治、思想素質如何,從他有沒有感染上這四大“流行病”和感染程度的深淺上,就不難檢驗出來。
警惕“官僚主義”,要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官僚主義的表現是形形色色的,但有一個共同的病癥: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缺乏政治責任心,特權思想泛濫,獨斷專行,公私不分,失職瀆職,貪圖享受。廣大群眾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問題還在于,這是一種“隱性病”,有些官僚主義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居然“自我感覺良好”,樂此不疲。反對官僚主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能關起門來靜悄悄地反,一定要形成輿論攻勢,歷數其表現,剖析其危害,然后對癥下藥,讓官僚主義者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站位,虛心接受人民監(jiān)督,自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警惕“以權謀私”,蠅營狗茍,專務一己之私,棄大義于罔顧。以權謀私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一己之私,把“權力”作為自己的“搖錢樹”或撈取各種“好處”的“手段”,管什么就借什么來謀私。這種“流行病”害黨、害國、害人也害自己。防止把權力私有化,把它作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謀取私利的工具,進行權錢交易,廣大黨員干部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觀念,懂得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謀私的事遲早要敗露,免不了輕則受黨紀處分,重則被國法制裁。所以,奉勸勿存僥幸之心,還是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吧。
警惕“拉關系”“走后門”,別讓“關系學”成了單位的不治之癥。所謂“公章如碗大,不如熟人一句話”“走正門行不通,走后門好辦事”,就是對講“關系學”的寫照。遇事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害出發(fā),只講人情、面子、私人關系,不講原則,把組織與組織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正常來往,都變成了互相利用的利害關系。現在,有些地方查處大案、要案,上下左右來人“說情”或有人袒護,往往障礙重重,辦得十分棘手。有些單位選拔干部時,由于個別領導干部“用人唯親”“用人唯熟”,就不可能做到公道、正派,“任人唯賢”。在“關系學”盛行的地方,規(guī)章制度形同虛設,照章辦事根本行不通。別讓關系學成單位的不治之癥,更不能成為腐敗的溫床,我們一定要堅決反對和抵制它,消滅它!
警惕“一切向錢看”像吸毒一樣上癮,成為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這種“流行病”,多是一些黨員黨性薄弱,經不起物質、金錢的誘惑,容易被“傳染”上的。這樣的人,忘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入黨誓言,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置黨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顧,一頭栽進錢眼里面不能自拔;有的把自己當商品和雇員,講“按酬付勞”;有的爭工資、獎金打先鋒,爭職位、級別當“能手”;更有一些人由于個人主義惡性膨脹,不擇手段撈錢,終于走上了經濟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見,要防治“一切向錢看”這種“流行病”,必須增強黨性和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不可。
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預防是手段,防治才是根本。剎歪風、堵漏洞,就有關黨風的嚴重問題,由黨政領導做出硬性的規(guī)定,令行禁止,從黨性、提高黨員素質方面下功夫,常抓不懈,“釜底抽薪”,收到“固本祛邪”之效。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3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也是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規(guī)定:“黨支部應當嚴格執(zhí)行黨的組織生活制度,經常、認真、嚴肅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必須大膽用、經常用,形成一種自覺、一種習慣和常態(tài),使之常用常新、越用越靈,發(fā)揮利器本色、彰顯利器威力。
有無認真地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它政黨的顯著標志。當前,在少數黨組織內、黨員與黨員之間,主動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少了、批評的聲音弱了,有的奉行“一團和氣”,有的開展批評避重就輕,有的奉行明哲保身,不但讓需要解決的問題久拖不決、成為積弊,讓利器成了鈍器,甚至上了銹、失了鋒,影響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破壞黨內風氣。歸結原因,還是少數人黨性原則不強,存在私心雜念。必須磨亮批評與自我批評利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持續(xù)進行思想改造,方能祛病去疾,保持肌體健康,推動各項改造開展。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貴在出于公心、坦誠相見。要本著對黨的事業(yè)、對同志和自己高度負責的精神,從大局出發(fā),從黨性原則、團結同志出發(fā),克服“怕”的思想,出于公心、不帶私貨,經常大膽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以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匡正黨風,促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在接受批評時,要葆持“聞過則喜”的姿態(tài),堅持開門納諫,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找準問題所在,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根源,在接受批評中受到警醒,在改正錯誤、修正偏差中改造提升,使批評和自我批評真正成為轉變作風、修正錯誤、增強團結的有力武器。在開展自我批評時,要放下思想包袱、拋開顧慮,刀刃向內、真刀實槍,深入剖析自己,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在自我批評中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刀用得好能救人,用不好則傷人。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機制,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環(huán)境,讓黨員同志間既敢批評與自我批評、也善拿起利器治病救人。要保護好那些敢提意見的同志,對那些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行為,要嚴肅教育、堅決處理,以制度之力保護和傳承好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抓好問題整改,制定好問題整改時間表、路線圖,做到立行立改,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效果檢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效果,推動工作開展,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服務好廣大人民群眾。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4
濃濃粽香情,艾香飄四溢,又是一年端午到。今年與往年不同,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又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之年,為了完成既定任務,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從端午節(jié)中汲取營養(yǎng),厚植“三個情懷”,發(fā)揚“安專迷”精神,履職盡責,為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要厚植愛國情懷。愛國,是中華兒女最樸素、最忠貞的情懷,根植于中華民族血脈之中,薪火相傳,永不泯滅。2300多年前的屈原,在汨羅江畔演繹的慷慨悲歌,穿越歲月長河,激勵和感召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為國奮斗。諸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近代以來,無數與屈原血脈相同、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先烈英杰,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以其錚錚鐵骨、鐵血丹心,換來了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局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而作為組工干部,愛國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要厚植創(chuàng)新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宏遠、抽象,是哲人的“終極之問”;當下國人的求索,明確、具象,有的放矢,是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端午前夕,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號收官發(fā)射一波三折,因2次航天發(fā)射任務失利,發(fā)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fā)現產品技術問題,發(fā)射再次推遲。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航天戰(zhàn)線求真務實的科學求索精神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另外,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wèi)星,已經實現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單機部件100%國產化。100%背后是我們的求索創(chuàng)新在支撐,同樣也是在無數次求索基礎上取得的成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創(chuàng)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牢記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推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為鄉(xiāng)村振興開好篇、謀好局。
要厚植民生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一心為民、關愛蒼生,他的愛民、憂民、恤民情懷,時隔千年,依然能夠引起今人的共鳴。在與疫情斗爭的過程中,各級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醫(y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zhàn),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聞令而動、敢打硬仗,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最終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雖然一季度經濟出現了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了沖擊,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正如政府報告中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作為組工干部,要將民生情懷貫穿于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中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提升組織工作質量,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范文三
黨委組織部門擔負著貫徹執(zhí)行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路線的重要職責,組工干部更是管理服務黨員的黨員,管理服務干部的干部,管理服務人才的人才,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自覺踐行好干部標準,努力刷好時代賦予的“組工單”,爭做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排頭兵。
刷“正”單,事事出于公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黨的干部,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才能把群眾裝在心里,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因此,組工干部必須把公道正派作為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積累組織工作“正能量”,傳遞組織工作“好聲音”。要事事出以公心,做到“對事不對人”“一碗水端平”。要事事堅持原則,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是非界限清楚,不以私情廢公事、不拿原則做交易,當好組織原則的“守門員”。
刷“術”單,不斷提高本領。擇術不明,賢人難至。一名合格的組工干部,不僅需要良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修養(yǎng),還要有較高的知人識人本領,努力成為組織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學習的針對性、時效性,除了注重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還要注重黨的政策學習,特別是關于組織工作政策的學習。要注重在實踐中學習,在教訓中學習。自己參與或經手的工作,都要時常回顧、過過電影,看看過程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哪個環(huán)節(jié)做得還不夠到位,哪個地方出了錯,找出原因并想出改正辦法,堅決防止再次出現相同或類似的問題。
刷“實”單,轉變工作作風。組織工作嚴謹,決不能搞形式主義和花架子。要實現務虛向務實的轉變。通過試點檢驗、典型引路、整體推進,把思路轉變成現實,體現工作有“辦法”,促進“想法”落實。要實現成果向結果的轉變。力戒花架子,少做無用功,善于通過夯實、完善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實現既定目標。要實現想為向善為的轉變。組織工作的一些具體業(yè)務,由于敏感性強、關注度高,在開展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新情況。因此,就需要組工干部善于動腦筋、想辦法,以積極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決,切實做到與時俱進,順勢而為,苦干加巧干。
刷“廉”單,保持良好形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組工干部管黨員、管干部、管人才,一些人很看重這樣的“權力”,組工干部一旦疏忽,就會跌入泥潭。要嚴守紀律規(guī)矩,始終繃緊政治弦和保密弦,不管在任何環(huán)境、任何場合、任何時候,絕不能在言行上犯自由主義思想,不違反保密紀律,堅決做到不符合黨性原則的話一句不說,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話一句不說,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話一句不說。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做起,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嚴守思想防線,嚴守紀律紅線,嚴守道德底線,做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經得起人民群眾考驗的好干部。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5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關鍵,重點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選拔、管理、使用工作。筆者認為,培養(yǎng)年輕干部要像“種花生”一樣,從播種到結果,每個環(huán)節(jié)精心培育,方能收獲“優(yōu)質花生”。
“過了谷雨種花生,沙山花生土山糧”。谷雨時節(jié)后,沙質土壤中,是種植花生的必要條件。年輕干部成長需要“機遇”,也需要“寶地”。機遇是組織搭建的平臺,是干部爭取的機會,需要等待,也需要創(chuàng)造。年輕干部要在等待時機時韜光養(yǎng)晦,在機遇來臨時厚積薄發(fā)。“伯樂識馬”固然好,厚積薄發(fā)更具底氣。項目建設、信訪穩(wěn)定、招商引資、征地拆遷等一線是歷練干部的“沙質土壤”、強大“戰(zhàn)場”,要扎根練,不能“洋灰地上種花生”,組織應在這個過程中精準識別考察干部。
“覆膜于上,見干見濕”。意思是種植花生,尤其在初期需要保持濕潤,催芽育苗。培養(yǎng)年輕干部既需要鍛煉錘煉也需要組織關懷“澆灌”。年輕干部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組織上加強關心愛護,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干部攻堅克難、“沖鋒陷陣”解決后顧之憂,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激情,促其專心謀事、放心干事。但又不能“過于滋潤”,只重關懷,不重鍛煉,成長出的只是“空殼”,而不是實在的“白胖子”。
“光照充足”。數據表明,短日照下,花生生長不充分,開花早,結果少;光照充足,則生長健壯,結實率高。培養(yǎng)年輕干部要幫助其筑牢信仰之基、風險防線。要沐浴在理想信念的光芒下。有的年輕干部在基層工作數年后,精神“缺鈣”,喪失抵御誘惑的能力;有的年輕干部思維敏捷,但工作挑三揀四,帶有功利性。及時予以關注,強化理論武裝,“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方能幫助其行穩(wěn)致遠。要展露在公開透明的陽光下。要加強對年輕干部的監(jiān)督考核管理,綜合政治素質、綜合表現、突出實績,及時選樹先進典型,對不作為、缺擔當的干部予以通報曝光,讓干部成長人人可見、人人可期。
“清棵蹲苗”。出苗后,需刨開土表,讓葉子露出土面,有利于開花結果。年輕干部初入職場、初露鋒芒,不能藏于保護下,要提供更加廣闊的歷練天地,跨崗交流、一線墩苗、掛職鍛煉等都是砥礪品質、增長才干的有效途徑,強化人才流動,拓寬干部視野和思路,積累工作經驗,同時加強日常“養(yǎng)護”,充足“光照”、適當地給予“營養(yǎng)液”,相信“花生”會多開花、多結果,年輕干部會成長為國之棟梁。
年輕干部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遵循規(guī)律、精心培育,終能收獲滿滿。
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個人心得體會 篇6
近期,各省市區(qū)陸續(xù)發(fā)布公務員和選調生等相關招考信息,廣大考友們積極備考,即將下沉到基層一線,踏上為人民服務之路,加入到公務員隊伍中。身為基層萌新,我在熱烈歡迎之際,也想和你們粗淺地談談對“公”“務”“員”的認識。
一心為“公”,書寫忠誠擔當。寫好奉公守法之“公”。在公務員隊伍里,不論身處哪一級,只要有職務就會有對應的權力。這種權力的使用是要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前提的,要知道公務員“公”字當頭,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使用前不妨自問有無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無愧于心,方能不負人民。寫好夙夜在公之“公”。“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一天”是傳說中公務員的生活,“811、6+8”工作制才是更多基層干部的真實寫照。脫貧攻堅、拆遷維穩(wěn)、招商引資等絕大多數項目政策的落地就在基層,要落實好各項舉措就離不開基層干部,說干嘴、跑斷腿已是常態(tài)。只有充分認識到基層事務之繁雜瑣事,才能積極調整心態(tài),以不變之姿應對基層廣大天地之變。寫好開誠布公之“公”。既要在與群眾相處中開誠布公,真誠以待,用真心換得群眾的點贊,建立良性的干群關系,也要在定期“復盤”交流中開誠布公,分享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深入剖析失敗根源,讓個體思考轉化為集體智慧,提高整體服務水平。
敦本“務”實,促進真抓實干。多點識時知務之“務”,少點不務正業(yè)之“務”。基層接觸面之廣、變化之快是難以預料的,要切實提高執(zhí)行力,就需要干部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變化,實時跟進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變化。要跟準變化節(jié)奏,掌握變化規(guī)律,及時將減負理念貫徹在“精簡會議、精簡文件”等行動中,將更多的時間聚焦在民生等實事中。要將學習當作工作本身的一部分,積極主動謀求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多點開物成務之“務”,少點談優(yōu)務劣之“務”。紙上談兵中趙括的真實案例已深刻闡釋了實踐的重要意義,作為基層干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形象,凡事要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效,拒絕空談、崇尚實干。將實干當作必修課,將人民當作評分者,扎扎實實推進一項工作,實實在在干出一番事業(yè)。
多“員”一體,踐行為民初心。當好一線指揮員,就要下沉一線摸實情。基層天地廣闊,是急難險重任務匯聚之地,年輕干部接幾回“燙手山芋”、當幾回“熱鍋螞蟻”都是常有的。要想盡好指揮員之責,就要養(yǎng)成走進群眾、下到田地間的習慣,對職務范圍內的群眾、民生、產業(yè)等系列情況了如指掌,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好基層服務員,就要走穩(wěn)黨的群眾路線。基層干部直接站在接觸人民群眾的一線位置,要牢記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深刻理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內涵,充分發(fā)揮一線力量,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更有所為”。當好群眾講解員,就要學會群眾語言。不少考友都是直接從校門進入到機關門,沒有基層工作的經歷,在溝通上習慣用普通話,而對方言土話束手無策。“一臉懵”是真實情況,“牛頭不對馬嘴”是現實場景。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在走進群眾前先通過自學、模仿和實踐等方式鍛煉自己講方言土話的技巧和能力,解決語言關,方可打開交流的大門。
即將加入公務員隊伍的你們,還請收好“公”“務”“員”三字解囊,望有朝一日在為民服務的路上助你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