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精選6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1
前不久落下帷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華籍導演李安不負眾望,憑借《少年派》成功斬獲三項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家和最佳原創音樂,以我的看法應該是可以獲得最有含金量的最佳電影獎的。很多觀眾評價少年派故事簡單、情節乏味、敘述拖沓,簡單的說一點都不好看,我這里要替《少年派》辯解下,如果你這樣看這部電影,那我要對你說:你一點都不了解這部電影,你沒有用心去看。
獲得最佳導演獎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從故事情節的安排上看,很多人認為開頭敘述派的名字的由來、派的多種信仰、派在動物園的故事毫無意義,其實不然,如果沒有這些情節,如何來體現派的善良,派的信仰、派的幸福,也就無法和后來海上漂流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無法產出強烈的心里反差和外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的掙扎。你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個屠夫在海上漂流,他會為殺魚而痛苦嗎,他估計會把老虎也殺了。這是一直愛、一種信仰,宗教里的博愛。宗教各有差異,但是它都告訴我們博愛,不殺生,愛世間萬物。故事的結尾,派被救了,他失聲痛哭,他痛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為被救的激動,而大部分是因為孟加拉虎走了,而且沒有回頭看他一眼。很多時候你愛一個人,而他只是你生命的一個過客,走了以后再不會回頭,永遠的失去了聯系,就像那只孟加拉虎,你不知道在他的心里,有沒有在意過你,而你只是希望他走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轉身,也足以安慰這一段緣分。
因為保險公司的調查者的懷疑,他們不相信派和孟加拉虎的故事,也不相信那個食人的漂浮島,派無奈說出了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他說好吧,故事是我和我的母親還有一個廚師、一個水手在救生艇上,最后廚師殺了水手和母親,并吃了他們的肉,我也吃了一些,后來我把廚師殺了。。。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細節,后來記者在派家里看到保險公司調查者的結論書上,明確的寫著他們相信了派說的第一個故事,那個他們一開始完全無法相信、無法接受的荒誕離奇的故事,甚至有些魔幻。他們為什么沒有采用第二個看起來更加真實、更接近現實世界的故事呢,我們不得而知,如果是你你會相信哪個故事呢?
我是看完電影后看完了《少年派》全書的, 書里更加細致的描寫了派的成長、派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海上漂流更多的故事,甚至看到海上漂流快結束的是時候,我已經無法分清夢境、幻覺和現實了,這一點才是《少年派》最具價值的一點,人有時候不能活的太現實,太現實必將殘忍、必將無情、必將違背良心、必將泯滅人性、必將爭名奪利。
最佳攝影獎也有人質疑,就有一位知名導演說最佳攝影家給《少年派》,完全是不合情理,說《少年派》根本就沒有攝影,畫面全是合成。我覺得這就是有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老兄合成也是需要技術的,沒有攝影師的取景角度、拍攝手法、精湛的技藝,后期合成也無法完美的融合幻境與現實。《派 》的攝影就是最好的幻境與現實的融合,才給我們以享受夢幻的畫面、唯美的意境。
至于最佳原創音樂,我這里就不想多說什么了,我也不是專業的音樂人,對音樂只能憑自身愛好來評量。只想說好的音樂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一部電影是讓人哭、讓人笑、讓人深思、讓人回味,全靠音樂,正所謂余音繞梁 、三日不絕于耳, 音樂是唯一讓人擁有的靈魂的享受。
最后說,朋友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請回家看下吧,用心的去慢慢品味,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他的思想上的高度,甚至超越了我之前最喜歡的<阿凡達>,它所表達的愛不局限在人和人直接,它涉及萬物,請用愛對待這個世界。世間不只名利、金錢、點頭哈腰、勾心斗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2
周六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據看過電影首映的網友評論此片有條件一定要看Imax 3D版的,于是下血本準備體驗一次視覺盛宴。影片的視覺效果確實讓人贊嘆,但更令人揮之不去的是影片揭示給我們的深刻內涵。這是一部關于愛和勇氣、信仰與信念的電影,這種愛和信仰幻化成不同的形式始終貫穿于影片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記得影片中派的媽媽曾經說過理智和科學可以幫助我們尋求和探知外面的世界,但愛和信仰卻可以讓我們認知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正是這種信仰讓派創造了奇跡,活了下來。這種信仰不只是對神靈和上帝的信仰,更是一種對生存和生活的信仰,在遇到困難和磨難時的態度和心境。影片中派從不吝嗇自己的感恩,在補到一條大魚后,他感恩于上帝化作魚贈予他的補給;在面對危險重重的227天海上漂流時,他感恩于老虎理查德·帕克的陪伴,激發起他對處境的憂患對生命的渴望;甚至當他第二次遇到海上風暴,生命垂于一線時,仍不忘感恩于上帝賜予他生命。面對困境,派臣服于生活帶給他的一切,但這些都不曾帶走他心底的善良、愛和感恩,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生活、對生命的最大信仰。是這種信仰的力量賜予了派愛和勇氣,愛和勇氣支撐起了堅定的信念,造就了一段傳奇。培訓光盤
影片中同樣也在講述著關于選擇的故事,對信仰的選擇、對飲食結構的選擇以及對生活態度的選擇。影片的結尾,派向拜訪者講述了另一個版本的海上漂流故事。剛開始,并沒有太明白導演的意思,反而覺得第二個版本的故事有些多余,它和本片的奇幻美好的漂流經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充滿了恐懼、憤怒和悲傷。但仔細品味,便不難發現李安導演的用心良苦,或許這兩個版本的漂流故事都不是這次漂流的原貌,或許派的故事只是一次普通的漂流經歷。在經歷的過程中,如果你選擇用愛和感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給予,那么它就是一次美妙的充滿傳奇的奇幻漂流;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它丑陋的一面,用憤恨和消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那么它就是那個兇殘的、滿溢著悲傷和陰霾的第二個故事。最后成年派詢問拜訪者喜歡哪個故事,拜訪者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第一個,派帶著微笑的口吻對他說,你選擇了追隨了上帝—你選擇了用愛和感恩面對世界!這讓想起了一本書里的句子“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我們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3
早在放假前我就在學校看過這部電影,放假后我和弟弟重溫了一遍,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個派的印度少年,他父親開了一家動物園。在派十七歲時,他的父親決定帶著家人和動物去加拿大過更好的生活,然后就是在前往加拿大的路上,他們遭遇了海難,派的親人和動物都被暴風雨吞噬了,只剩下派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船上神奇的漂泊了227天的歷程。
這部電影驚險離奇讓我心驚肉條跳的,一直為派的性命安全所擔憂著,捏一把冷汗。
碧綠的海水、狂風暴雨、飛魚、夜光水母、海豚、鯨魚群、星光等等,今人十分震憾,畫面極其唯美、逼真,我佛置身之中。所以,我不得不稱贊這部電影的制造實在是高了。
最令我關注的便是那只孟加拉虎上岸后,當它走向森林入口的時候停了下來沒有回頭,派醒來時放聲大哭的這個段,我想,此時它也有許多對派的留戀與不舍,畢竟在一起共度了兩百多個日日夜夜,但他最后還是走進了森林里,在它生命中自再能是排第一位的,所以他并沒有回頭看派一眼,或者是因為看后會舍不得離開,從這我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通過這部影片我學會了勇氣,以后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難,我一定要勇敢面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4
派是一個出生于印度并且同時信仰多個宗教的少年。由于國家變故,父親決定賣掉動物園,帶著動物舉家搬遷加拿大。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故。經過一系列的機緣巧合。派與一群動物登上了救生艇,包括一只腿受傷的斑馬,一只鬣狗,一只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接下來的幾天,鬣狗吃了斑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殺死了鬣狗。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他一起漂流。七個月里,他竭盡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派與老虎耗盡食物準備赴死時,他們竟漂到了一個天堂般的島嶼。經過短暫的休整,派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食人島。于是他們再次開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灣獲救。老虎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電影確實是一部精彩的漂流記。但當派講出第二個版本的漂流后,之前的鏡頭便一幕幕在腦海里閃現,之前看似毫無深意的細節都成了伏筆,打破了這個原本充滿愛與和諧的奇幻之旅,變成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故事。
其實船上并無動物,只有一個斷了腿的水手,一個廚師,派和他的母親。廚師吃掉了水手,又殺死了派的母親,最后忍無可忍的派殺死了廚師。由此看來,第一個故事其實是對現實的隱喻。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母親,斑馬是水手,而派就是那只老虎。同時,也暗藏了導演要表達的核心——一個關于獸性與人性沖突的故事,引起全人類對信仰的思考。派信仰了多個宗教,他認為這樣更接近神。但當他經歷種.種磨難,卻對神產生了懷疑——“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一切都獻給了你,你為什么還要這樣對我?”這與《一九四二》中牧師安西滿有些相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么我還會經歷這樣的人間疾苦,信仰在人間地獄里崩塌。”派將完整的靈魂分裂成人性與獸性,出現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是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征。這其中有為生存而躲避危險的本能——在母親被殺后,他的勇氣取代了恐懼。也有面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力——殺死廚師。而最不容易在文明社會里顯露卻又蘊含著最大能量的,就是在饑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它的驅使下,他突破了道德的防線,吃食同類。而那個對老虎充滿恐懼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就是人性的部分。堅守人性,他才是一個人;而順從獸性,他才能生存。在人性與獸性的矛盾沖突下,派選擇了講血腥的現實轉變成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在影片中,派與作家有這樣一段對話。“你更喜歡哪個故事?”“老虎那個。”“對,你跟隨了上帝。”獸性與人性,就是這樣一個選擇。眼前獸性的事實已經發生,是在獸性中沉淪還是堅信人性會復蘇?因為心有人性,所以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者說因為相信上帝,所以心中的人性一定會復蘇。面對自己的獸性,派沒有去壓制它,消滅它,取代它,而是對它心存感激。那場暴風雨過后,老虎偎依在派的腿上。在那一刻,他心中的矛盾沖突已經和解。
中年的派依舊如從前一樣同時信仰著幾個不同的宗教,吃素、祈禱、感恩依舊是他習慣做下去的事。但他已經完全領悟了神父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所以對派來說,神的存在已經不必再去證明。派明白他對信仰的懷疑使神更加鮮活,他經歷的苦難使他的人生更完整,他的靈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因為即使墮入黑暗的最深處,信仰依舊指引著他走了出來。即使犯下了最極致的罪惡,神依舊原諒他,到達彼岸時神還給老虎自由。神從過去就一直存在于他的靈魂中,這是派可以不同于其他人之處。但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最終讓他得到普通人可以得到的生活,帶著人性給他的高尚的人格,保留住心底的純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5
假期里,閑來無事,隨手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重的書。
書名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者揚?馬特爾,一位加拿大作家。對于這位作家,我見識短淺,實在是沒有聽說過。只依稀記得這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被我國著名導演李安翻拍成電影,并斬獲包括最佳電影配樂、最佳導演獎在內的多項電影大獎。電影我是沒有去看過,想來讀讀這本原版小說,再去看電影,或許別有一番風味。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終于合上了這本書,閉眼細細回味,感觸頗深。少年派出生在動物園世家,十七歲那年,家里決定移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們一家人帶著動物開始了航程。然而非常不幸的,他們遇到了海難,家人全部喪生,派奇跡般地幸存了下來,同樣被幸運之神眷顧的,還有有一只名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盡管內心充滿了恐懼,派依然不得不與這位唯一的伙伴在救生小船上開啟了長達227天的漂流之旅。在這趟旅程中,人與虎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奇妙的聯系。最終,他們共度患難,獲得了重生。表面上來看,派的那種面對危險與恐懼,始終堅持不放棄,為了在重重困難中求得一線生機,一方面與老虎作斗爭,一方面更與自然作斗爭的精神確實讓人敬佩。然而從更深的層次來看,我們更愿意相信那在漫長的漂流之旅中陪伴著派,一直與他斗爭,激發派的求生欲望的老虎,其實是派的第二個人格。當先后來到船上的斑馬水手與猩猩母親被豺狗廚子給殘忍吃掉后,激發了他內心的血性,內心的惡被無限激發,促使著他化身兇猛的老虎,殺掉了豺狗。在漫長的漂流之旅中,正直,善良,理性的人類化身少年派,與兇猛,充滿欲望與惡的獸性進行著斗爭。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少年派代表著理性,有意識的自我,而老虎代表著遵循本性,潛意識里的自我。
當小說結尾,理查德帕克頭也不回地走入叢林,正代表著派戰勝了這一切,從一開始的恐懼與斗爭,到后期的接納與包容,最后戰勝了它,驅趕了自己內心的陰影,真正讓自己從絕望的邊緣被拯救。
我覺得,除了感概少年派的艱苦卓絕,這種剖析自我,戰勝自我的勇敢精神,或許更讓人敬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心得 篇6
個叫派的少年和他的一家人在印度開了一個動物園,快樂地生活著。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因種.種原因迫不得已賣了動物園,帶上所有動物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輪船。暴風雨來臨,船上的所有人都不幸喪生,只有派和兇狠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僥幸地逃到了救生艇上。派和孟加拉虎從對峙到相依為命,在海上漂泊了227天,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直到派獲救,理查德·帕克重返大自然。
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情節環環相扣,跌宕起伏,驚險神奇。觀影后靜下心來思考,少年派的漂流只有一個“奇幻”可言嗎?
不,不是的。派不僅要面對海上生活種.種突如其來的危險,還要隨時提防一只兇狠的老虎,那處境讓人無比擔憂。可若是沒了那只老虎,派也不會存活下來。正國為他要隨時提防老虎,他才會時刻不放松警惕,為了讓老虎不吃自己而為老虎捕魚。在海上求生,最可怕的就是精神恍惚,無所事事,寂寞地等待死亡來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吧。
當派回憶起那段漂泊大海的日子,說了這樣一句話:“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地失去,而最痛心的是,沒與他們好好的告別。”是啊,派與他眷戀的故鄉,不辭而別;派與他深愛的家人,不辭而別;派與他相依為命的老虎,不辭而別,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珍惜那些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雖然人或許不會一下子就生老病死,但光陰的流逝總讓人覺得不知不覺。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都要不遺余力地做自己要做的事,說自己那些發自內心的話。把握當下,這才不會錯過一些十分珍貴的東西。
正因為派有信念,沒有絕望,才會讓他絕處逢生。學會在絕望處希望,就會擁有一種巨大的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會幫人克服一切困難。我們的生活環境比海上漂流好了很多很多,更不應一遇到困難就停滯不前。只要有勇氣,有信念,生活中就沒有過不去的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