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課體會心得(通用3篇)
大學講課體會心得 篇1
這周區教研室張主任就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專題講座,通過張主任的講解,給我解開了不少在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結合在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目前從事大班教學的教師都感到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痛苦,但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普遍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不喜歡上英語課。高年級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尢為明顯。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經歷幾學期甚至幾年的英語學習,但英語能力并無明顯提高。因此如何加強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優化導入,快速有效地營造英語氛圍
好的導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并將其調整到適于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導入這個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有效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實為課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師在導入這個過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師會在知識的呈現上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弄得很花哨,兜個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生真正要開始學習時,興趣已經少了一半。因此,導入環節是否有效能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
(二)優化課堂活動設計追求優質有效的英語課堂
“活動化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師常用一種學習方式,“以活動為中心”、“以活動促語言發展”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特別是低段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們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老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的背后,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么呢?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計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1、華而不實的游戲,不要只為游戲而游戲。
適當的游戲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可以化解難點、重點。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游戲針對性并不強,有些過程太復雜,要用一大堆中文解釋;有些游戲又過于簡單,圖個熱鬧,沒有真正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服務。
2、開展真實有效的調查活動
調查(do asurvey)是當今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熱門的一項活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查”,獲取相關信息,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評價要積極、有效
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課堂學習行為等進行引導,課堂上授課教師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一次“送教下鄉”活動中,我與當地本班的英語教師交流時,聽到他們抱怨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不僅素質低、紀律差,而且回答問題時聲音低,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生害羞和懼怕學習英語的心里有關。于是我決定采用積極性評價,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課前與學生多次接觸,并再三鼓勵學生:我們這個班是個很好的班級,同學們非常聰明可愛,相信同學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也一定很出色。果然,當上課時,全班學生都全神貫注地聽講,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另外還對坐得好,讀得好,聲音響亮的小組和個人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加上恰到好處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精彩的教學設計,學生們學得十分投入,教學效果極佳。
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教師應該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境作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大學講課體會心得 篇2
大學期間,我曾先后擔任五個社團的部門負責人或主要負責人,被認為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社團工作的一些常見問題談點體會,供大家參考,以求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如何解決經費問題
1.是組織負責公關的成員聯系商家拉贊助解決,這是主要的(聯誼會是否可以,有待研究);
2.是適當向成員收取會費;
3.是爭取學院或學校的學生工作經費支持。
二、如何提高成員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1.是活動的內容要豐富多彩,要適合年輕人的心理,對成員有足夠吸引力,且時間安排要合適,組織要嚴密,準備要充分,這是最主要的;
2.是紀律要求要嚴格,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明確成員如幾次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活動按自動退出處理,規定請假制度,通報請假和未請假人員名單,公示請假事由;
3.是要盡量讓大多數成員能夠參與活動的組織工作;
4.是活動前要充分征求各成員對活動的意見和建議,活動后要做好信息反饋,總結經驗和不足。
三、如何搞好組織機構成員團結
社團主要負責人要發揮主要作用:
1.是劃分權力邊界,要明確各分管負責人的權力和責任;
2.是要信任下屬,充分放權,善于抓大放小;
3.是要公正對待每位機構成員,不偏信,不偏私,公正獎懲;
4.是要低調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人;
5.是要經常和各分管負責人溝通。
大學講課體會心得 篇3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句法,環環相扣,間不容發,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了儒家學派“內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圣”;欲“內圣”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為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著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在這物欲橫流,文化泛濫的社會狀態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貪于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奮斗。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斗,不奮斗,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為,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于心而動于行,如此,才能實現志向,有所作為。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才是實現“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于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并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