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
一、支持學校教育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不拖沓,今日事今日畢。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通過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了解課本內容的掌握情況。
(2)整理歸納錯題。通過階段性的錯題整理歸納,強化鞏固易錯知識點,查漏補缺。
2、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
(1)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的近況。尤其是在課堂上的專注度,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是關鍵,是重中之重。
(2)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通過積極參加學校或者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例如家長會、家訪、實踐活動等,創造家校溝通交流的機會。
二、做好家庭教育
1、父母做好分工
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父母盡可能做好分工,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比如學習方面,媽媽輔導的多一點;戶外運動方面,爸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以及家里的長輩們需要達成一致,不能對孩子寵溺,不能答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形成相互攀比、不尊敬長輩等不好的生活習慣。
三、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
這里想重點和大家分享小朋友減肥的事情。
(1)減肥的過程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痛苦的,需要極強的自制力。我們的做法是家人一起參與進來,通過陪伴孩子一起運動、分析肥胖的害處、設置激勵手段等方式,讓孩子堅持下去,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2)過程總是痛苦的,在無數的汗水和淚水之后,小朋友成功地將體重從80斤降到了65斤。
(3)體重降了,身體素質好了,體育成績也上去了,同時還收獲了信心,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通過親身經歷,明白了任何成功都不是輕輕松松得來的,一份汗水一份收獲等樸素的道理。
四、融入社會教育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時間,通過參加城市生存挑戰賽,攀登挑戰賽等團隊活動,鍛煉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融入團隊的能力。慢慢的,從一開始的怯場,過渡到可以大膽地、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2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關鍵。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環境,對孩子良好的行為養成和優秀品格塑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將伴隨孩子一生。在一項關于當代大學生畫像的調查中顯示,當他們遇到問題時55.1%的孩子仍會選擇求助父母。可以看到,雖然已經成年,開啟獨立人生,但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度仍然是非常大的。其實人的一生有很多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于不同階段的孩子,教育的方法、方式、內容都不太一樣。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我覺得重點不在于教給他們多少知識、多少技能,而在于給予充分的引導和陪伴。
首先是引導。
引導什么?引導孩子的人生方向。我的理解其實就是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正確的“三觀”,孩子就會沿著“好”的方向發展。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前幾年的生活和學習中掌握了一些知識和對世界的基本看法,自我的三觀認知開始萌芽,正是三觀啟蒙的關鍵期。對于我們家長來說,正是引導的最好時期。怎么引導呢?在開始引導之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因為如果不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就很難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進不了他們的認知世界,就無法讓他們接受我們給出的建議。
其次是在陪伴中引導。
在陪伴的過程中將我們的建議和人生經驗一點一滴地教給孩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需要我們陪伴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我們逐漸退出孩子的世界,孩子慢慢獨立、長大、成熟。陪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寫字、一起做游戲、一起運動、一起做家務、一起互訴傾聽……孩子天生會充滿好奇心,而且他們天生會有一些方面的天賦,我們只是在他們提出各種問題的時候,在他們表現出對什么事情的好奇和熱愛的時候,給予鼓勵、贊美和正確的引導。我覺得對“美”和“美好”的正確認知,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且影響極大。所以,在陪伴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對孩子美學教育的培養,引導孩子發現美、熱愛美、創造美。比如,我會跟孩子一起畫畫,然后跟她說:“畫畫的時候,讓我覺得自己進入到一個美好的世界,非常寧靜卻有五彩斑斕”。孩子聽了之后很迷惑,但很快就開始去思考我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開始去循著我說的方向汲取各種知識。比如,我堅持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其實主要是想讓她懂得一些樂理。孩子經常問我為什么?我跟她說,音樂是人類唯一沒有障礙的交流方式,它不受任何語言、文字的影響,任何人都可以聽都可以感受,所以媽媽不希望你對這么美好的東西一無所知。我還會借機跟她講一講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然后跟她說:“媽媽最喜歡的樂器就是我們中國的古琴了”。孩子又是一臉茫然,我知道她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想應該會讓她有所思考,這就像是在她的腦子里種了一粒種子。
最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懲戒和規訓是必不可少的。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要與學校共同完成的事情。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愿與學校共同努力,爭取把她們培養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3
隨著雙減政策實施,孩子們的課后時間被釋放,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雙減政策是項利國利民的政策,減輕了家長孩子的負擔,可是許多家長缺陷入新的焦慮中,家長會覺得孩子放學后不補課了,那總該學點什么呀,于是胡亂地給孩子報了一堆新的培訓班,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基石。美國心理學家伯克曼說:“興趣是人們行為的動力。”有了某種興趣,才能積極地、主動地、充滿熱情地去發展這種行為。縱觀舉世矚目的科學家的童年,如達爾文整日觀察花鳥蟲魚,牛頓看蘋果落地,愛迪生孵蛋的故事,諾貝爾對火藥的著迷,就說明了他們從小對未知世界產生強烈的興趣,推動著他們不斷學習探索研究,說明了童年時代產生的興趣導致一個人將來的成功。既然兒時的興趣這么重要,又這么不易維持,父母們該如何去發現、挖掘、培育興趣的幼苗,使之長成參天大樹呢?
首先,給孩子時間、空間,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除了學習以外的一些事物。比如參加一些活動(學校或社會的畫畫,表演,手工,體育),在活動中家長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和擅長部分,當發現了這種興趣亮點時,家長就要不失時機地把它挖掘出來,創造條件加以引導,有意識地去培養,以鞏固延續這種興趣的幼芽。在家里,家長也需要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需要設立界限,如看手機玩游戲等),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自己合理安排學習和做感興趣的事情。
其次,尊重孩子的選擇,對于興趣愛好,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不要嘲笑貶低,否定孩子的興趣愛好(模仿、觀察蟲子,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讓孩子自己做一些選擇,讓孩子體會到選擇帶來的快樂和體驗。讓他感受到決策產生的積極效果,增強自信,從而產生自主行動的動力。與此同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建立目標。
第三,深入了解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并給予支持。父母要多鼓勵少批評,讓他體驗其中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有了快樂感,才有繼續探究的動力和熱情;多啟發思考,少給現成答案,不斷激發他的好奇心,推動他不斷向前探索。
并不是所有的興趣火花一定都能變成成功的播種機,但是,多發現一種興趣,就多一條通向成功的路,多培養一種興趣,就多一項生活的樂趣。作父母的應盡的責任,不是考慮這種興趣幼芽能否長成參天大樹,而是要以最大的努力去播種它、栽培它,使它盡量長成大樹。
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做呢?答案是就家長需要更多地陪伴孩子。
孩子的人生就像一部連續劇,每一天都在變化著,連續劇不看可以補,但是孩子的每一天是補不回的。陪著不等于陪伴,有質量的陪著才叫陪伴!優質的陪伴,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是陪伴的質量!
如何做才是高質量陪伴呢?
第一、陪伴,不是簡單的陪著,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相當于沒有陪伴;
第二、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輕易發脾氣;
第三、不要敷衍孩子,認知回答和回應,不要“好的”“知道了”“你真棒”去應付;
第四、不要去說教,說教不是教育,不要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第五、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總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第六、父母用心去傾聽、用心去關注,才能一起去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七、共同成長,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今“雙減”政策之下,家長不能再用簡單的經濟投入來代替精力投入,在孩子成長中更需要投入的是時間、精力、情感、智力、陪伴、自我學習、互動溝通。作為家長,要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相處模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規范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4
三年級是一個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過渡,學習習慣趨向成熟的年級,也意味著學習難度提高,作業量增加。我認為,首先還是應該積極引導、繼續培養和堅持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我們是要求她必須要認真聽講的,這個可以從她每天的作業反饋中可以看出來,而且任何課內外作業的完成都基于上課認真聽講。目前作業還不是很多,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我們規定她必須在學校完成大部分作業,這樣她就有時間在家針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預習和復習,預習非常重要,可以讓她在課堂上學習新授知識時不會覺得很陌生同時也能提高她的興趣。寫作業時,不允許她邊做其它事情邊寫作業,比如吃吃東西,玩玩文具,這些都是不允許的,一定要靜心定心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作業,讓她自己安排好各科作業的先后順序。在我們家有比較明確的分工,確保有1位可以檢查和訂正當天的作業,所有作業完成以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說畫畫做手工,周末可以適當看看電視,有規劃同時也有時間觀念,時間長了,可以培養孩子學習自主性和計劃性,但是無論在她做作業時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包括看電視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不去打擾她,不去分散她的注意力。有些家長經常問怎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平時生活中很多細微的事情都在決定著孩子注意力。
再說說我們怎么對待考試的態度,她考得比較理想很得意在等我們來夸她的時候我們會說:“還行,作為一個學生考的好是應該的,希望你下次還能保持。”讓她一腔驕傲平平落下。回家分析試卷,不看正確率,只看里面是否有寫字潦草,是否有錯別字,是否有計算錯誤。此時她已經不再驕傲,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她保持清醒。
分數不好的時候,我們家就看情況,如果是因為習慣不好造成了錯誤和失分,比如錯過三遍的字照樣錯,粗心計算等,哪怕考了優秀,那肯定也是一頓狠批。但是安慰的話也給足她,讓她壓力不是很大,然后分析原因,總結教訓。這樣可以讓她依然有足夠的自信心,同時理性看待分數。
語數英學科中,語文和英語我們家比較注重她的閱讀,對于一些涉及到思維訓練的數學題目,還是需要家長保持和孩子相同的學習進度,任何錯題我們會跟她一起畫圖一起分析,以便能快速提供相應的解答和支持,分析過后我們還會讓她自己再試著完整地說出解題思路。
在我們陪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做的最好的就是堅持,現在的孩子學習確實不容易,我們也告訴她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因為辛苦,我們的一套套措施也總是在實施過程中被孩子不斷打折,不斷對抗,但是因為我們的堅持孩子也在堅持著,現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效。孩子也很有感觸,也嘗到了甜頭,中間肯定還會有質疑,有動搖,但是相信堅持總會有結果。
在坦誠溝通的基礎上,孩子也常常會把她在學校、班級的事告訴我們,把高興的事和煩惱的事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非常注重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并且及時給予建議。同樣的,我們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傳遞給孩子誠信做人,認真做事,并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激他人的辛勤勞動,同時鼓勵孩子熱心幫助他人,多為他人著想,多傳遞給孩子正能量。隨著她年齡增長,懂得事情越來越多,我們更需要對一件事考慮全面了再分析講給她聽,讓她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但不強迫她必須去做。
我們重視和學校對接,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真學習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里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系,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
為人父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砥礪前行,我們一直在路上,目標都是希望引導和輔助孩子找到她自己的路。靜待花開,但缺不了我們的默默耕耘!
小學生家長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5
說起男孩,很多人就會想到淘氣和搗亂,的確男孩在精力方面會比較活躍,所以生活中總是會創造出各種“驚喜”,讓家長手足無措。如果家里是兩個男孩,那父母估計常處于崩潰的邊緣。我也是兩個男寶的媽媽,和大多數媽媽一樣,也有著自己的擔憂。畢竟男孩長大后,需要面臨和承擔的社會家庭責任更多一些,所以要求父母更好的起到“人生第一粒紐扣”的作用。接下來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教育我家兩個男寶的。
一、樹立良好的家庭榜樣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除了“言傳”外,更要注意“身教”。父母的言談舉止,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在孩子面前,父母從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都沒有小事。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當兩寶在專心做作業時,我不看電視,只做家務活或者看看書,寫寫教案,讓他們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在做作業前,會預定好完成時間,如果能提前完成,就可以打15分鐘籃球。打籃球這件事交給爸爸,無論爸爸多忙,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畢竟男孩子的責任、獨立、勇敢都離不開爸爸的陪伴。
二、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我認為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比學業更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不僅從口頭上教育孩子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學會感恩,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則,當孩子的榜樣。比如一家人一起圍著吃飯,身為家長,我們主動給長輩夾菜剩飯,說些暖心的話語,平時的這些小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舉止。在學習中,我會讓他們學習和休息相結合,學習累了和他們適當的玩玩游戲,看看雜志或者讓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周末帶他們出去親近下大自然。我和兩個兒子溝通就像朋友一樣,很簡單,也很快樂,兩個孩子的性格有點內向,膽子也很小,他們有時候會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帶到家里來說,我會肯定他們好的想法或者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
三、構建互助互學的制衡
在日常學習中營造趕學比超的學習氛圍,在完成作業及完成質量上相互監督、相互比較,哥哥適當引導弟弟,取長補短,甚至有時在游玩中也讓他們互相提問互相參與,讓他們在娛樂中成長。
當然,兩個男孩間肯定也有沖突和矛盾的時候,當有沖突發生時,我從不先插手,能讓他們自己的解決的盡量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了,我會適當地給與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兄弟倆沒有“隔夜仇”,解開矛盾就會自己和好了。
教育男孩要分得清主次,成績固然是他們將來成功路上的敲門磚,但是內在的道德品質更加重要。尤其是家有兩個男孩時,更要注重家長的暖心陪伴和行之有效的引導,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