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之行學習感想_延安之行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延安之行學習感想_延安之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十月的陜北,秋高氣爽,陽光明媚。
一輛載著光榮院院民和工作人員的專用豪華大巴正在向革命圣地延安平穩地行駛著,車上專門播放著革命紅色歌曲,老人們隨著雄壯的樂曲聲唱著、笑著……盼望已久的愿望就要實現了,怎能不令這些昔日的老兵們激動不已呢?
這些老人平均年齡73歲,年齡最大的86歲。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出生入死, 抗日寇、滅蔣匪,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出過力、流過汗,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我們光榮院里受到工作人員細心入微的照顧,豐富多彩的生活安排,使這些老人個個精神矍鑠、身體硬朗。但他們在高興之余,還有一個最大的心愿就是走出去,看首都北京,到革命圣地延安,在有生之年,再次追隨當年革命先輩的足跡,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對于他們的心愿,我心里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們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長途觀光學習,困難、風險很大,一方面又不忍心讓老人們失望。北京我們已經去過,難到延安之行將給他們留下遺憾嗎?我考慮再三,堅決不能讓他們失望,一定得讓他們去啊!于是經過慎密安排、精心組織,我們這支特殊的觀光學習團終于踏上西去的征途。
大巴在青銀高速上疾駛,郭樹茂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歡迎紅軍到陜北》、《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革命歌曲,李志德老人也講起了他的從軍經歷:七十多年前,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終于到達了陜北,從此延安就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成為億萬優秀青年心中夢想的圣地,十七歲的我光榮入伍后就一直在延安戰斗和生活了十幾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從這里走出、毛澤東思想形成體系并日漸成熟、西安事變、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巨幅標語映入眼簾,“延安到了”不知誰的一聲呼喊。老人們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帶領著老人們瞻仰了寶塔山、楊家嶺、棗園、黨的七大會議舊址等,看著一孔孔窯洞,一件件簡陋的陳設,一幅幅充滿歷史記憶的圖片……..老人們和院工作人員們無不感動!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魄,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還是在這窯洞里昏暗的小油燈下,主席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為了戰勝日寇和國民黨的經濟封鎖,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毛主席親自種菜,周紡線,王震將軍帶領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使之成為“陜北的好江南”……….當講解員講到毛澤東主席為了革命,先后有多名親屬被國民黨殘忍地殺害,子女流離失所、居無定所…….老人們和工作人員都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默默地向主席遺像鞠躬致意!并向紀念館捐出了平時攢下的零用錢,以表達對主席的敬仰之情!
八十六歲的李志德老人回到曾經戰斗和生活過十幾年的延安,更是思緒萬千,見到了闊別了六十多年的老戰友時,激動萬分,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久久地也不愿分開,他撫摸著延安的一草一木,看著延安的山山水水,是那樣的熟悉啊!站在寶塔山上,俯望著延安城的飛速發展和巨大變化時,浮想連翩、感慨萬千。此時老人不由的感慨地說到:“延安變化真大啊!共產黨領導真好啊!”
看到老人們精力充沛、精神抖擻,我們一行又驅車來到了塞上江南-------寧夏。那漫無邊際的沙漠、鬼斧神工般的沙雕、闊步前行的駝隊、惟妙惟肖的西部影視城、神韻猶存的古西夏城、神奇的賀蘭山巖畫…….使老人們再次留戀忘返。在國家五星級風景區沙湖,老人們乘座在游艇上,看到連天的碧水、翱翔的飛鳥、迷人的葦蕩……..老人們的心情溢于言表,爽朗的笑語聲在空中久久地回蕩著……
一路上,工作人員悉心服務,隨團醫生隨時為老人們檢查身體,飲食、起居、參觀、活動安排合理。并多次得到所到景區的特殊照顧,特別是在延安寶塔山景區,景區工作人員破例讓老人們乘座的車輛進入山頂,圓滿完成參觀學習。
這次延安之行對工作人員觸動很深,在座談會上,大家紛紛表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而創造這些奇跡的功臣就在我們身邊,為他們服務是我們的榮耀,對他們更增添一份敬重之情!因此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盡一切努力服務好院民,對院民要做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我們一定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地送給他們,使光榮院真正成為“溫暖家庭、幸福樂園”,讓他們更好的安度晚年!
延安之行學習感想_延安之行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延安行活動結束一周了,陜北高原的黃土高坡、戴著頭巾的陜北漢子、手挎藤籃的純樸婆姨、滔滔的黃河水……這一切讓我還沉醉在延安的窯洞中。由中央宣傳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活動讓我們深深扎根于最基層的老百姓中。
遙想當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的時候,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但有一種力量一直讓他們勇往直前,戰無不勝——這就是后面我們稱之為的延安精神。這次到延安,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和絕大多數受苦的老百姓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追求真理、永不言敗的精神。那么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是什么呢——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以人為本,真正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中國老百姓過上幸福小康生活的奮斗精神。
這次延安行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就是要深深扎根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不尚空談。通過這次“三貼近”活動,深深感到人民需要我們來陜北最偏僻的地方了解真實情況,用自己手中的筆積極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績。盡管我們在窯洞里只生活了短短幾天時間,但我們與當地的老百姓相處十分融洽。我的房東馮至玉曾來回步行六個小時到黃河岸邊為我們釣魚,打兔子。
他的婆姨幫我們炒花生,我們臨走的時候他們又送綠豆給我們,真是親如一家人。這次活動使我們切身了解到中國農民的實際情況,黨的政策使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區人民對我們黨的貢獻太大了,他們需要的回報太少了,因此我以后不論走到哪里都會想到陜北純樸的農民,想到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陜北人民。我時時想,黨賦予我們記者的權力和記者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就是需要我們反映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我真想為當地老百姓做點什么。來下坡村的第二天,深圳的幾個企業家朋友不辭辛苦,利用一天半的時間到達延安延長縣下坡村來看我并了解了當地的情況。他們感概萬千。南河溝鄉鄉長王增元參加了我們的午餐,四位企業家一致認為他們將與下坡村“結對子”,幫他們脫貧致富。
這次延安行活動,更加堅定了作為中央新聞單位的記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我們要時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堅持正義,反映客觀,堅持主流,反對嘩眾取寵,以實際行動做人民滿意的記者。
延安之行學習感想_延安之行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萬代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們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盛夏六月,在慶祝建黨90周年前夕,我有幸參加了專員辦組織的延安之行,和大家一起近距離接觸延安,感知延安精神。作為一名剛加入專員辦大家庭的一員,自己能夠在入辦伊始,就接受這樣一次精神的凈化和心靈的洗滌,倍感榮幸。雖時間不長,但我覺得不虛此行,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延安精神歷久彌新,薪火相傳,是我們不斷走向勝利的政治瑰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延安精神,是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優秀分子,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的不懈奮斗中,在陜北延安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所體現出來的理想信念、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與生活作風的精華和結晶。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經過長期革命戰爭形成的。它繼承和發展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傳統,集其大成,同時又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使之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新中國成立之后,它又在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得到不斷深化。
走進延安,置身于寶塔山下,仰視那傲然聳立的巍巍寶塔,心中熱血沸騰,久久無法平靜。就是這普普通通的寶塔,作為延安時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國革命的航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勛,成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通過參觀學習,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讓我對延安精神的本質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追思革命前輩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產黨的偉大。
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依然擋不住大批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沖破反動派的層層封鎖奔向延安,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匯入中國革命滾滾洪流的熱情。同時也引起了我對如何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確實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時代雖然已不同于幾十年前的戰爭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將繼續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努力工作,銳意進取,讓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見之于行。
作為一名剛加入財政監督大家庭的青年員工,如何盡快轉變角色,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在新的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新的考驗。就在我迷茫、彷徨之際,延安之行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我將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努力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存之于心、見之于行。具體來說:
(一)堅定信念,端正態度。信念是方向,方向正,航向就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自覺把個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服從和服務于黨的性質和宗旨,服從和服務于為人民的事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都不為風險所懼,不被干擾所惑。同時,在具體工作中要端正態度,謙虛謹慎,不以監督者自居,既要堅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也要注意優化服務。
(二)加強學習,努力工作。通過延安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學習的重要性。雖說平時自己也在學習,但現在看來學的不系統,不連續,缺乏整體規劃和明確目標。今后,我會進一步樹立終生學習理念,多讀書,讀好書,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日后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僅要學習業務知識,還要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政治素養和水平。不僅要向書本學,還要向辦里的領導同事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業務技能、敬業精神。此外,還要善于向被監督單位學習。
(三)珍惜崗位,愛崗敬業。雖然來辦里的時間不長,但我能感受到社會對專員辦的尊重,對我們工作的配合和理解,所以對于我而言,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爭取取得更大的成就,為專員辦更好更快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四)善于思考,勇于創新。在工作中,不能僅局限于按部就班的完成,要結合本職工作,積極、主動的思考,善于發現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延安之行,讓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升華了思想,增強了黨性,磨練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和發揚新時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我也希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落實貫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終,切實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獻國家財政監督的工作激情和對黨的事業更加執著的信念與追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專員辦的全面、協調、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