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保健課心得案例(通用3篇)
大學保健課心得案例 篇1
我不是從小就接觸籃球,第一次邂逅籃球是在四年級的時候。那會兒,家里剛裝有線電視,從原來的三、四個臺飛躍到可以搜到三十四個臺,這可樂壞了那個愛看電視的我。于是,只要一放學,我就一直守在電視機旁,看各種動畫片,小時候的動畫片是不多而耐看的。不過我也會有不停轉臺,不知看什么節目的時候。一天的這種時候,百無聊賴的我無意中看到了中央五套在直播籃球比賽,才看一會兒,那個少年的小小心中升起了一個關于籃球的稱之為情懷的東西。不知道老羅想做手機會不會也是這種心境下開始的呢?如果他是為了掙錢而去做手機的,那他的所謂“情懷”就的確僅僅是營銷策略而已,而我愿意相信他是真的有“情懷”的。
然后,我就癡迷上了籃球比賽。那時候因為姚明大家都喜歡火箭隊,我也喜歡火箭隊,不過我最愛T-MAC。即使與科比相比,他不夠柔美;與詹姆斯相比,他不夠霸氣;與艾弗森相比,他不夠靈動。他的職業生涯是不匹配他的天賦的,連續的帶隊止步于季后賽首輪,我都自做多情的覺得不好意思了。在前年的總決賽第六場,當雷阿倫射進那個三分球后,我竟控制不住奪眶而出的眼淚,因為他或許永遠都不可能染指總冠軍了。他確實不夠勤奮,不夠爭氣,只是,只有他是那個獨一無二的T-MAC。
小學只是看球。那時的小學是平房,殘缺的水泥操場上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固定籃架。它的籃板是木制的,上面的油漆掉了好幾塊,籃筐生著銹且搖搖欲墜。沒有人會有往那個籃筐里扔籃球的欲望,扔石子的倒是不少。不管怎樣,校區重建時,那個籃架總算被拆掉了。記得有一次,我走路時盯著一個大一屆的女同學看,還一頭撞在了水泥籃架上,成功的搏到了那名女生的注意力。
童年的時光總是拿來飛的。我就屁顛兒屁顛兒的走進初中校園了——一個離小學兩百米的地方。屁顛兒的我以為這下終于可以在籃球場上打球了。神秘的初中啊,有一個完整的籃球場,按輩分使用。初三的那班人打球,初二的那班人,初一的我們只有一邊看的份。于是,我就發動村里的小伙伴們籌錢買了一個迷你籃板,把它釘在房子外面的支柱上,做了一個小小的籃架。當時在村子里,我的籃球水平最高。比我高的技術沒我好,比我矮的自然打不過我,我們一共有四個人。我那時候的運球技術確實還不錯,體育課的時候,我可以一直胯下運球從球場一邊運到另一邊,而且我的轉身也很帥。在當時,打球帥是一個吸引女生注意的大招。我也就偶爾一個人在一邊默默的秀運球,總感覺有一大班女生盯著我看,我不好意思起來,就一直低著頭運球。事實證明:當時我很可能只是感覺而已。
我的第一個籃球是我的母親買給我的,是一個蘭華的橡膠球,很硬,害我吃了不少“蘿卜”。打了一段時間后,球的表面變得軟了一些,這個階段的球是手感最好的,再打一段時間,球的表面就會變光,變滑,球也容易起包。初中三年,我一共買了六個球,清一色橡膠球,五個蘭華,一個別的牌子的。那時候,打牛皮籃球是一件很拉風的事,同村的一個小伙伴就買了一個斯伯丁真皮籃球(他爸爸是村長)。那個球或許是我目前為止打過的最好的球了,因為那個球真的非常舒服,我發誓,我后來從來沒有打過那么好的球了。
初中有一個班主任是全校的體育老師,確實很不可思議,不過這個體育老師真的成了我們的班主任。全班的男生都很高興,因為覺得這樣一周的體育課就會變多了,全班的女生也很高興,因為這樣就可以看×打籃球了,當然不是,我也不知道女生體育課都干嘛。那個時候,我們打球真的很瘋狂。我們往往下課十分鐘就到操場打球,吃完早飯打一會兒,吃完午飯打一會兒,吃完晚飯打多一會兒。吃完飯就打球,我因此落下了胃病。教室里常常彌漫著一股汗臭味,男生上課基本都是氣喘吁吁的。這個體育老師看我們打球打的這么熱火朝天,竟然常常取消體育課改為自習,一周的三節體育課只會有一節。為此,班上一名男生還和他打了一架。打過架后,我們班就常常沒有體育課了。
我的母親給我買籃球,我的姐姐常常給我買籃球報紙——《籃球先鋒報》。直到現在,我也會偶爾去圖書館三樓看《籃球先鋒報》。當然,姐姐還在上學,不可能每期都給我帶。我就省吃儉用,托去縣城上課的學長幫我帶籃球報紙。無論哪種籃球報紙,都會附送一張“精美”海報,這些海報貼滿了我過去房間的墻上,貼不下的送給村里的小伙伴們。那么多海報,真正稱得上“精美”的只有一張。那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海報,是買《扣籃》雜志附送的超大“麥迪扣籃”的海報。我把它貼在了門上,這樣就能常常看到。到了高中,我自己終于去縣城上學了,也終于可以自己放肆的買籃球報紙了,結果到了高三,我家堆得籃球報紙比高三一年做的試卷還多。學業上的壓力使得我不可能再做“長大能夠打球賺錢”的白日夢了。當然殘酷的現實也起了重要作用:我長了一米七,體重一百二十五斤,垂直起跳高度四十厘米。高考的那一年,我做的最多的是,晚上大伙兒臥床聊天時,給室友講一段NBA歷史,室友說:,聽你講這些真的很起勁呀!都可以和解說媲美了。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褒揚了,我真的很感謝一起奮斗的室友們。
時間回到現在,我學習的這門選修課叫:籃球裁判與賽事欣賞。我關注了很多關于籃球的,卻發現自己偏偏沒有關注過裁判。更多、更深的認識是:籃球、其實是一門學問。我還僅僅停留在最淺層,而我的籃球情懷也僅僅停留在了“喜愛”的層面了。以后,我還將不停地接觸籃球,而這種淡淺的情懷也將長駐心中。
大學保健課心得案例 篇2
今天我要在早上連續上兩節不同班級的體育課。
在第二次鈴聲響起,就到了我上課的時間了。我在課間就到了要上第一節體育課的四(一)門前等待他們下課。沒想到,一下課,激動的學生們就紛紛圍住了我,“老師,老師…”我自己都感覺要在一聲聲老師中淪陷下去了哈哈哈。不過我還是在敵軍甜衣炮彈中保留了一絲老師的尊嚴!用堅定的聲音讓他們排好兩列,然后把他們整整齊齊地帶到了一樓操場。訓練有素的我,整好了他們班的隊形。并且和體育委員一起帶著做準備運動。準備運動過后,當我說出解散一詞,他們別說有多高興了。一個個像脫韁的野馬,在操場上飛奔。籃球場,乒乓球桌等等處處有他們的身影。一個個小小的身體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他們的運動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都洋溢著青春的笑臉。這讓我想起了我逝去的青春,老了,說多了都是淚。
只不過也有很多小孩子都不肯聽話,以為體育課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叫他們也不聽,這讓我十分地苦惱。不過老師就應該有老師的樣子,樣子嚴肅起來之后,學生們都有點懼怕我。當然我所下達的命令就十分順從。我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不搗亂,體育課就可以很輕松。
就這樣,愉快的一天又度過了。今天我在上課中學到了對待小孩子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我也有信心能做好一名好的體育老師
大學保健課心得案例 篇3
在本學期的體育保健課中,我繼續學習了八段錦、易筋經,對太極拳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雖然上個學期我已經學過了八段錦和易筋經,但每套動作的學習都需要經過五個層次:做對、做會、做好、做妙、做絕。學習功夫要循序漸進,在領悟中提高自身的境界。
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對運動與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傳統的體育保健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完美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然而,要達到健康的理想狀態運動必不可少。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征,因而積極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確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并從形、氣的關系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臥”,強調應“和于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注:“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
適量的運動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暢達經絡、疏通氣血、調和臟腑、增強體質而使人健康長壽。這一點,我在這學期進一步學習八段錦的過程中深有體悟。
八段錦,又名“長生安樂法”,是古代導引術的重要分支,據文獻記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它是由八種基本動作組成的一套練功方法,故稱為“八段”;之所以稱其為“錦”,是言該功法柔和優美,如同絲帛一般,另外也有言其功法珍貴之意。八段錦不僅是一種形體活動,而且還與呼吸運動緊密結合。通過活動肢體,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經絡;而與呼吸相合,則可行氣活血、周流營衛、斡旋氣機。經常練習八段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正如《老老恒言》所云:“導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錦……之類,不過宣暢氣血、展舒筋骸,有益無損”。
八段錦包括肢體運動、呼吸、意念三部分。個人認為,練習時要注意使身體動起來,精神靜下來,動作一致、準確、伸緩、勻長,最好能同時配合腹式呼吸。在做肢體運動時,要注意動作綿緩,松緊結合,動其梢節,加強旋轉。八段錦對五官、頭頸、軀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進行了鍛煉,對相應的內臟以及氣血、經絡起到了保健、調理作用,是機體全面調養的健身功法。
每次下課前,老師都會跟我們談一談鍛煉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這使我每節課都獲益匪淺。尤其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我們把什么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我們還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我們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我們還是處于“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么會傷元氣呢?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于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能保持健康。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了。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當今社會,某些領導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污受賄,其結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藥存在一樣。
眾所周知,人生有三大財富,即知識、友誼與健康,而健康則是知識、友誼的載體;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個基本要素,沒有健康就一事無成,健康屬于個人,又屬于社會。新的健康意識與新的自然、環境意識是并行的,參與體育即意味著將意識付諸于行動;體育對于更好地利用閑暇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參與體育運動就是使人們產生發自內心的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沖動,它能開發人們的活動潛能,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夠提高個體的創造力。
在我看來,通過體育保健課教學,會使我們大學生較好地掌握體育保健的基本知識,體育保健運動的一些訓練方法,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注重能力培養,使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使我們成為具有完美的情操,強健的體魄和全面素質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