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點秋香心得600字(精選4篇)
唐伯虎點秋香心得600字 篇1
這些經典影視作品再次被人拿來翻拍,我沒有了那種經典的感覺,剩下的只有遺憾——又一部經典作品被糟蹋了,不過也許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或者現在年輕人會視之位經典呢?!
這次用了“穿越”劇情這種手法。現在的人穿越到影片中,導致劇情完全不同,最好玩的是,他們還帶回了好幾個人。
黃伯虎(陳浩民飾)穿越到劇中成了唐伯虎,他帶著好兄弟劉浩南(何浩文飾)、排骨(林子聰飾)以及本是影視作品中人物的祝枝山(陳百祥飾)在華經歷了與各個丫頭,然后與華夫人、華太師的斗智斗勇,當然也與華小姐華秋(甄琪飾)互有好感。之后又幫助華府對付世子,在華府大獲好感。
其實,我最覺得有意思的電影中那些人物對外來的人一點都不排斥,祝枝山看到那些與他們不同的穿著的人一點驚訝都沒有,華府的人后來也穿成現代警察的樣子,既不排斥也不覺得與當時的社會禮儀不符,就這么理所當然。
好吧,一部鬧劇,不要想那么多,看個熱鬧就好。
唐伯虎點秋香心得600字 篇2
有一種經典如《還珠格格》,一聽到片頭《當》“啊,啊,啊啊啊啊啊”就讓人沸騰,仿佛回到十幾年前吹著風扇啃著西瓜的夏天。而有一種經典如《唐伯虎點秋香》,并不那么引人入勝,但其中有太多東西都變成理所當然的存在,比如從此之后“小強”成為蟑螂的代名詞,而“如花”的所指則變成詞義的反面。并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再創作素材,比如各式各樣的表情包,段子圖,致敬的橋段。更是影響了很多人對于喜劇的審美傾向。
這部經典的喜劇作品,臺詞設計也頗為人稱道,各種對聯俗語打油詩古典rap信手拈來(雖然大多是帶有顏色的),不得不說配樂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看到“紅燒雞翅我喜歡吃”是不是情不自禁就唱出來了?
再說人物,有人覺得鞏俐融不進這種“無厘頭”的畫風,表演違和云云。可能是鞏俐的秋香已經深深刻進我的腦海,我覺得這版《唐伯虎點秋香》創作者們想體現的秋香就是這樣的,就是要體現一種反差,就是通過反差來突出喜劇效果。雖然今天看來,一位演了《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的大陸女星,混進了港臺無厘頭喜劇片里,確實是有一種突破了次元壁的觀感。
再說配音,大概腦海里浮現的就是石斑魚極具特色的夸張聲線,而我比較奇怪的是,它本來是粵語電影,但是后來電視重播的都是普通話版本,連廣東臺的也是。因為我實在好奇周星馳本來的聲音,卻實在怎么也想不起來,就去找了粵語版本,星爺的聲音是要比石斑魚低沉的,也沒有那么夸張。順便我還看了B站搬運的有N站彈幕的日語配音版本,握草更低沉了,不過并沒有違和感。
唐伯虎點秋香心得600字 篇3
從故事的開頭已經鋪墊了結局,從四大才子出場就一直笑料不斷,這部影片中更是顯示出周星馳的特色笑點,從做家丁開始一直在哪不間斷爆笑登場,還有最可愛的就是石榴姐出場的那段了,媽呀當時看的時候笑的我直不起腰了,吃到嘴里的暑片噴了一地呀
十多年前,俺們村東頭露天電影,自帶小板凳。臨近幾個村的小孩幾乎到齊了。
一大幫子人聚精會神地盯著那塊飄忽不定的銀幕——忽而笑得前仰后翻。
尤記得秋香百花叢中一回頭,乖乖,那個驚艷!
那年秋夜,夜涼如水!
第一次看《唐伯虎點秋香》是淮海電影院看的,老媽領著,那時我頂多九歲十歲,記得最清楚的是唐伯虎有八個老婆,還有那句誰說沒槍頭就捅不死人。后來97年上初一時在表哥家看VCD,看了一大半,笑的快岔了氣,要回家了,硬拖著又看了會到最后還是沒看完,之后無數遍的看無數遍的笑,每一秒都是經典。
如果非要說這個片子哪里好看,實在說不出太高深的東西,但是就如同87版《西游記》一樣,每次電視播起來我都會有繼續看下去的沖動。開頭的真人作畫,小強之死,對詩都精彩絕倫。有時候我們都會陷入一種境地,仿佛非要言之有物、意義深遠,才是一部好電影、好作品,然而很多東西并不是如此。越簡單反而越純粹。
唐伯虎點秋香心得600字 篇4
我很好奇拍這樣一部電影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向周星馳致敬嗎?
電影選擇了時下最熱門的“穿越”題材,讓幾個年輕人穿越到了老電影當中,這樣的故事本身是有可能獲得看點的,因為可以有很多對于原作品的詮釋以及可以在原有劇情的基礎上增加很多新的“聯想”。
而事實上,這部電影中并沒有太多的懸念或者搞笑場景,最主要的問題時,陳百祥、苑瓊丹、陳浩民、林子聰……有點太老了,完全沒有了應有的活潑效果。
陳浩民飾演的黃伯虎在很大程度上算是像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的,一些局部的小動作,肢體語言等等確實引發了我的一些懷舊感。但是苑瓊丹和陳百祥的對手戲就太兒戲了,二十多年前,風騷的石榴姐可能會讓觀眾覺得有趣,但是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后,石榴姐還是這樣,真的有新鮮感嗎?
我很喜歡港片,也覺得陳浩民飾演的一些角色還不錯,但是這部《唐伯虎點秋香20__》卻真的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不僅故事山寨了周星馳的舊作,連水平也很有山寨感……
王晶老了,港片的再度輝煌還要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