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觀看學習心得(精選3篇)
央視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觀看學習心得 篇1
20__年是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開端,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但此時卻是中國人民十分困難的時刻。今年春節可謂是近年來最困難的一個年頭了,因為中國產生了疫情病毒。
整個春節假期大多數人都是一天到晚足不出戶,被困家中,被隔離的人群也不計其數,F在出門口罩必備,已經出現醫療口罩急缺的狀況。而我的家鄉——溫州也一度成為感染人數排列第三的城市,這也時刻撥動著我的心弦,我雖然身處他國卻心系家鄉,時刻擔心著仍在溫州的家人與被病毒困擾的中國人民,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幫助、提升素質、自覺隔離,不給國家造成大范圍互相傳染的管理負擔,這個春節注定不安寧。
據報道,病毒的根源在于野生動物。一直以來,人類將動物關入籠子,如今動物成功將十幾億人關入“籠子”,正可謂是天道輪回。希望人類能善待動物,保護自然。
因為疫情蔓延,今年春節缺少了熱鬧的年味,沒有走親訪友,沒有集體聚餐,沒有集體娛樂,連一家人在小河邊散步、放煙花的情景都成為奢侈,曾經熱鬧,喧嘩的城市,現在也變得一片寂靜,沒有生機,所有的活動都局限于家。在家的那段時光,除了寫作業,看書,偶爾休息小憩,也只能眺望遠處的高山,近處的大樹,這個春節假期真是單調而乏味,全國人民期盼的是國泰民安。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討論回國一事,國內疫情傳染嚴重,許多航班都被取消,我們也不得不改簽。網絡上流傳,轉發最多的也是有關浙江,湖北等地區的疫情,以及國家發布的一些正能量。我的父親也在擔心國內的情況,都會在微信上發一些防范措施并讓家人們盡量不要出門注意安全。
在國外的這段時間我也感受到了來自國人的關愛。前幾天,在國外的一家餐館門口,我看到了一塊牌子上寫了“身處他鄉,心系武漢,中國人可免費領取口罩。”此外,我在一家超市中買單時,國外的友人也主動向我問好,并向我表達了他對中國的關懷。
央視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觀看學習心得 篇2
時代向前、青年向上,對新時代青年來說,人生的最強音一定是在與主流聲音的合奏中唱響的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在多個場合勉勵青年追夢奮斗。講好青年故事、激發青春夢想,應該是主流媒體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代青年身上有著信息時代的鮮明特點。對媒體來說,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講好青年故事、展示青春夢想,增強主流媒體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這就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事實上,盡管傳播途徑發生了變化,但時代呼喚主旋律、正能量的需求沒有變,講好新時代青年榜樣的故事,能讓青春的力量激勵更多人。涼山撲火英雄在執行任務時壯烈犧牲,相關圖片和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95后四川青年寧顯海拿下焊接項目世界冠軍,網友為之喝彩;“嫦娥四號”背后的年輕團隊成為青年偶像,被網友視為“青春好榜樣”……新的媒體傳播形式,讓各行各業的青年榜樣獲得更廣泛認可,以鮮活生動的形式,推動整個社會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和鼓舞更多青年奮發向上。
善用新媒體講好青年故事,要對新時代青年的特點有充分了解。當代青年出生、成長于改革開放時代,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對此,主流媒體要善加引導,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奮斗信心。同時,年輕一代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有自己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有自己的愛好和文化。主流媒體也要創新形式,拓寬傳播渠道,在深入了解青年特點的基礎上,講好青年的愛國故事、創新故事、奮斗故事、成長故事,以貼近性拉近青年、以共鳴感影響青年,與青年群體形成有效鏈接,才能實現對年輕一代的精準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針對年輕一代高度依賴互聯網的現實,主流媒體與其讓青年“到我這兒來”,不如“到青年中去”,把陣地放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端。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如短視頻、H5、動漫、網絡直播等傳播主流價值觀,拉近與青年的距離,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的“中國一分鐘”系列微視頻、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的“時光博物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的“有間國潮館”等新媒體產品,迅速成為“爆款”,贏得青年群體廣泛認可。這一現象表明: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采用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青年群體正能量,主流聲音同樣能成為青年時尚。
時代向前、青年向上,對新時代青年來說,人生的最強音一定是在與主流聲音的合奏中唱響的。主流媒體走近青年群體,搭建互動平臺,傳播主流聲音,就一定能在和青年一代的同頻共振中,不斷凝心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央視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觀看學習心得 篇3
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知道,所有成功都離不開汗水,離不開勤奮。無論是否擁有天賦,勤奮永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最美奮斗者”他們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他們在不同崗位履職盡責,出色完成任務目標,他們都是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業績的新時代奮斗者。向他們學習,就是學習這種奮斗精神,才能更好地弘揚和傳遞奮斗精神,將奮斗精神不斷傳承下去,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心中裝有這份奮斗精神,就會永無止境的去拼搏、去努力,而不會為已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更不會躺在已有的功勞簿上睡大覺,那樣就會得不償失,錯時發展良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良好的社會風尚。
通過深入挖掘“最美奮斗者”的典型事例,將他們的故事在社會廣泛傳播和頌揚,有助于在全省建立奮斗最美的社會風尚,讓奮斗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為國家、為民族做出平凡的貢獻。感悟“最美奮斗者”的人生,除了感動和敬佩,更讓人油然而生一股勇氣和自信——我們離“最美奮斗者”并不遙遠,每個人都是為中國強起來而奮斗的人。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在奮斗的路上加快腳步,就是縮短與榜樣之間差距的最好辦法。奮斗,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實踐邏輯,也是新時代的精神氣質。在禮贊這些“最美奮斗者”的同時,有一點不能忘記,就是他們中許多人提及的,是時代和社會給予了最公平的奮斗機會。這種公平的奮斗機會,讓有夢想的人找到了最廣闊的圓夢舞臺,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熱情。這個時代讓我們相信,“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立足時代坐標,我們都是追夢人,青春逐夢需要榜樣力量引領,于迷茫中堅定信念,于黑暗中指引方向。奮斗是揮灑汗水的姿態,也是踐行初心的宣言。
“最美奮斗者”的評選,為社會樹立起榜樣標桿,把向上向善、自強不息、敬業奉獻、為民服務等優秀品質作為社會共同遵循。我們要學習最美奮斗者,也要做最美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