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組學習小結2篇
2、性格和氣質差異。
同一班里的學生,性別有不同,性格也有外向和內向之分。有些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樂于表現,那么他們所呈現的氣質是大膽、熱情、積極。有些學生較為靦腆或文靜,那么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呈現的氣質是內斂、溫和或較為被動。外語學習側重交際性訓練,因而性格和氣質對外語學科有一定影響。
3、動機和習慣的差異。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驅動力。學習動機和學習的關系是辯證的,學習能產生動機,而動機又能推動學習。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受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態度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學習動機有不同。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動機積極的學生容易產生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容易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從而造成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不同學生學習動機和習慣的差異,必然導致他們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
4、焦慮差異。
研究證明,焦慮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倒u形曲線,即中等程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習者維持適度的緊張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過低或過高的焦慮水平都對學習不利。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焦慮水平,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擁有適當的焦慮和緊張感,從而對英語學科有了一定的重視,于是他們把這種焦慮轉化為動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有些學生過度焦慮,擔心考試不過關,擔心上課被老師點到發言或受批評,發言時擔心發音不準而怯于開口,如此焦慮,造成他們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干擾思維活動,影響記憶效果。而有些學生焦慮水平低,而使個體缺乏緊張,行為松懈,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從而缺少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5、意志差異。
英語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下功夫學習和操練,學習過程中,還會碰到背單詞,認句子,記語法等困難,需要學習者有持久的耐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但在一個大班里,有的學生意志堅強,學習時迎難而上,不屈不撓。有些學生意志薄弱,無法克服畏難情緒,對較難的知識點或需要記憶的內容望而卻步,甚至放任自流,自暴自棄。
6、學習策略的差異。
oxford(1990)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自己的學習更輕快、快捷、有趣、高效而采取的特別行為。在一個班里,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會形成不同的學習英語的策略。現代教學論認為,在學習活動中,應該運用各種學習策略。策略的優勢,直接決定著學習效果。各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情感策略,認知策略,理解策略,記憶策略及復習策略,學習效果自然各有千秋。
可見,一個大班里的學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雖然在同一個班級,由相同的老師授課,但這些差異會給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過于強調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等方面的統一,而忽視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這樣,教師安排的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往往適合這些學生而不完全適合另外一些學生。教師只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差異教學,才能在客觀上為每個孩子提供真實而公平的教育環境和學習機會。
二、如何進行差異教學
在大班條件下,我們更應該開展照顧差異的課堂教學。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呢?盡管有些教師開展“異步教學”、“分層教學”和培優輔差,但這些方法只是從某個側面、某個角度來考慮和照顧了個體差異,而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多方面的,有些差異例如智力、性格和氣質上的差異是不同個體發展的自然趨勢,教師很難改變或消除這些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人為本,因“人”制宜,充分照顧學生的差異,從而使不同的個體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