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總結合集(精選3篇)
教師學習總結合集 篇1
陜西石泉縣城關鎮銀龍小學校 謝守毅
作為邊遠山區的農村小學老師,我能參加“國培”學習,我感覺很榮幸。“國培”這一學習平臺的鋪設,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能“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多好的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啊!我感覺到了:各基地學校對這次國培學習的重視。我也深深地被學校各位教學領域的精英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辟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這種高效網絡培訓模式,無異于給傳統培訓模式增添了新的亮點,為教師專業成長開創了新的基地,特別是讓我們教師能在緊張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方便。因此,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覺中,將近一個月的學習即將結束了,回味這一個月的培訓,感觸甚深。
一、 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
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論文撰寫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煉。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回首這一個月來的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培訓中學校各種教育的專題報告、一線教師的專題講座,我們所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各種行動學習等,使我們對語文教學相關知識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教育專家的講座和優秀教師教學過程的實錄,使我大開眼界,給我指引了學科教學的新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在每個討論帖中,匯集了同仁們的精美反思和獨到的見解,對我的教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國培教育,給我們教師創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學習的空間。
以往的教師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訓聽評課活動范圍內,而國培行動,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城鄉地域的羈絆,它能使我們每個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在網絡平臺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對同一話題可以從不同角度自由發表個性主張和建議,交流方式實現了“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交流,在愉悅寬松氛圍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心靈的默契,每位老師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進步。
三、國培教育,給教師開辟了自我反思的驛站。
一段時間的國培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獲豐厚的一個月,也是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一個月!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
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 通過國培行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因此,知識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課余時間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資源學習專業知識。
2、自我反思。
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找出“得”與“失”,轉“敗”為“勝”,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日積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
3、相互交流。
虛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虛心聽取同事們直言不諱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會大有進步和發展的。
這段時間的學習,雖然很累,但是卻很充實。對我一個50多歲的人來說,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蕩滌,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將所學理論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和提高。
教師學習總結合集 篇2
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從這句話里看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作為教師,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自己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習慣。為了促使我們更好更快的成長,我校為我們精心的選擇一本名為《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的書,在平時詳細讀了這本書。
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后深知,只有好的教育習慣才能促成教師專業成長,影響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習慣是在行為中養成的,的確,在某一天,某一剎那,人是需要被提醒的。看著書中一個個好習慣,自己感到汗顏,與此同時自己的一個個壞習慣如電影般地一一對應起來。
我們常說,習慣成就人生,習慣決定成敗。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看了這本書之后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特別有感于“要善于換位思考”這一習慣,我正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新學期這一段時間,總喜歡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慢慢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后來,我懂得了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學生期望過高,急于求成等造成了近段時間我在教學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產生了一些摩擦和困惑。對,要善于換位思考,于是我放低了要求,放慢了腳步,終于感到眼前豁然開朗。
“毫不吝嗇地贊美學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心中最深刻的稟賦,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贊美學生,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回想起以前有過的一段經歷,課后我叫幾個后進生到我辦公室里進行補習,一次一句不經意的贊美:“,你今天的表現真不錯!”就這么一句很普通的贊語,卻讓這位同學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喜悅,接下來的作業字跡端正了,正確率也提高了,該生也變得自信多了。原來言語的贊美也是教育方面的一劑良藥啊,只要我們教師毫不吝嗇,恰到好處地運用贊美,你將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此揚起自信的風帆。
從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為”小事正可于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細節決定成敗”。由此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教師很多的工作都是些瑣碎的小事,只有做好這些小事,才能從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每一件小事做好了也就很自然地成就了大事,與自己對比還是有些慚愧,還相差很遠。
“活到老,學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囿于自己所學,教師所知永遠只是滄海一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在教學習慣篇中,還有很多方面我還沒做到。書中還介紹不可小看教學語調,豐富你的表情,教學要幽默,錘煉你的課堂語言,目前為止,我正朝著這些好習慣看齊,只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我相信以后我會做的到的!
在以后的教師生涯中,《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將成為我的榜樣和我的伙伴,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點點,每天多反省一點點,堅持看書,向教師的100個好習慣看齊。
教師學習總結合集 篇3
上午第二節課前,我迎來了教研員一行人。把她們引到微格教室的觀察室,分發給了教案之后,我就做起了課前準備。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按小組排好了座位。我調試了課件,孩子們也提前來到就座。先讓孩子們隨便看一看教材,隨意的有一句沒一句的與幾個學生聊聊。本校聽課的老師也陸續到了,時間也接近上課點了。
于是,我登上講臺,開始了正式上課。我先與學生聊一聊燃放煙花爆竹的情況,出示了一段煙花節的視頻,激起了學生對煙花爆竹的興趣。這時,我安排了一個在現場燃放小煙花的實驗環節,讓一個學生燃放,其他學生觀看之后談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覺怎樣?之后引出了pm2.5,引導學生探究大氣污染的眾多原因。談完了大氣,我又帶領學生認知了水污染的現狀。最后,落實到學生行動上,面對眾多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學生在小組討論后,都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上完課后,我們來到了會議室,開始了精心打磨。就像把一塊石材的毛料拿到設計室里,大家開始探討到底該雕刻什么內容以及如何安排這些內容。首先,陸老師站在教材的角度為我定下了教學方向。接著,大家仔細斟酌教學目標的制定。因為只有制訂了明確的目標,才能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真可以說是字斟句酌,一點點在摳目標。有了清晰的目標之后,我們開始交流怎樣安排教學環節。在我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大家都幫我提供了素材,考慮了呈現方式。甚至每一處的小結語,每一處的課堂生成預設,大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正所謂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大家思維火花的交流碰撞下,這堂課的骨架漸漸構建起來,血肉慢慢豐富。
經過兩個小時的琢磨,我的這堂課經過刪減、充實、調整、重組,可以說是有了巨大的變化。經過教研員的悉心指點,我對課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也對這堂課的設計有了新的理解。每一次磨課,都是一種蛻變。磨課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破繭成蝶的瞬間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