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質專業總結(精選3篇)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 篇1
地質測量是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基礎工作,煤礦地質測量工作是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工作包括煤礦的勘探、安全生產、都要從地質測量工作抓起。煤礦的生產建設是從煤炭地質勘查工作開始的。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務就是為煤礦建設遠景規劃、礦區總體發展規劃、礦山建設初步設計提供必需的地質資料以減少開采風險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煤炭地質勘查工作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都離不開煤礦的測量和測算通過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和開采技術條件可行性評價為有關部門和企業投資決策確定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等提供依據。
由于煤礦所處地質環境不同,造成礦山開采煤層、開采規模、開采方式各不相同,且上覆地層的巖性、厚度也因地而異,故造成煤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程度和模式是有較大差異的,從而顯示了地質測量工作在開采過程的重要性。特別是地質測量工作不論在礦山前期設計規劃,還是在在施工過程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地測部門要對設計、施工、采回等部門提供的地質、測量資料的質量全面負責,如出現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負責重解釋或重新調查。針對每個掘進工作面,都要實際及時編錄、整理,如發現疑難問題,及時向公司匯報,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使生產正常進行。還要經常分析研究周圍已采工作面資料,結合現工作面的地質情況,預報未開拓區的地質變化,每季度末對該季度內的地質預報的準確程度做一次全面總結,為下一季度地質預報提供借鑒。
二是在施工中,回采工作面設計前,必須根據已有的地質資料加以綜合分析,提出回采工作面連續推進和斷層和褶皺形態。在回采過程中,掌握工作面的地質變化規律,經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無影響回采的各種地質隱患,若有應及時提出補救措施。綜采工作面必須用物探、鉆探、巷探等方法查明工作面中間有無隱伏斷層或陷落柱等。在每一工作面回采結束后,都要認真進行采后總結工作,對提供的掘進、回采地質說明書的準確程度做出評價。另外,地質部門還要對有巖漿巖侵入的煤炭測定煤的變質帶范圍及變質程度,測定煤層沖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帶范圍對煤質及回采的影響,通過核實后的煤厚,計算工作面儲量,為生產銜接提供可靠的依據。測量部門現場實測的數據,為導線布設,預計導線誤差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特別是發生地測事故時,要實事求是,認真追查,查明事故原因,認定事故責任抓好責任落實,為以后工作提供借鑒。如果不及時校對和更正,必將對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帶來災難的后果。另外,要提升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由于部分地質測量人員認為地質測量只是為生產提供數據服務,沒有從安全生產的角度來提高自己的認識。要想改變這種觀念,必須加強對地質測量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確實使他們認識到這項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所處的地位。地質測量人員在工作中確實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準確的數據,來贏得自己的地位,要正確處理好數據和現場施工的關系,為施工單位提供一流的服務,為他們在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排優解難等等來不斷提高本人的思想認識,這樣地質測量工作才能永遠立于重要位置。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 篇2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
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
學習地質專業總結 篇3
今年以來,黨支部在工作面地質構造復雜、搬家倒面頻繁的生產條件下,瞄準200萬噸生產目標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截至9月底安全產煤一百五十多萬噸,為安全高效生產區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扎實開展培訓工作,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黨支部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把提升員工隊伍素質和增強隊伍凝聚力作為提高隊伍戰斗力的有效手段,扎實開展技術培訓工作。他們以新裝備的投入為切入點,緊密圍繞操作員工的技術素質開展了系統培訓,制定了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建立了員工培訓管理考核機制,出臺了員工參培和考試成績考核機制。在培訓方法上,他們采取
“走出去,請進來”,“自我培訓,自我學習”,“技術練兵,領導在先”等培訓措施。每當引進新設備,這隊黨支部都積極選派技術骨干、技校生、生產骨干等參加廠家組織的培訓,在第一時間掌握新設備的操作方法。同時,這隊黨支部定期選派員工去機采科、設備科等單位交流學習,有針對性地了解和掌握設備的維修技能。在此基礎上,這隊黨支部從專業技術人員、技術骨干中聘任兼職教師,由兼職教師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理論培訓。為鼓勵員工學技術,這隊黨支部對員工的‘一招鮮’
技術進行表彰和獎勵,并把這些技術推廣到全隊的相關操作人員。此外,這隊黨支部還采取管理人員、技術尖子與操作員工“結對子”等幫教互助方式,來鞏固、擴大技術員工的層面。為深入挖掘農民工隊伍的潛力,這隊黨支部鼓勵農民工報考技校,選拔7名優秀農民工走上了管理崗位,為農民工施展才華搭建了平臺,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
二、強化現場管理工作,確保原煤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圍繞安全高效隊建設,這隊黨支部從機制建設入手,制定了《值班人員信息反饋制度》、《班組長班末匯報制度》、《保正規循環“三規定”制度》、《影響時間預控制度》、《生產準備管理制度》和《機電檢修管理制度》等二十多項崗位責任制,實現了全員覆蓋,考核落實到人頭。按照走動式管理要求,這隊黨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到工作現場,在管技人員中實行全過程巡查、安全確認和日清日結,突出強調責任鏈管理,實現了工作無死角、管理全覆蓋。在生產過程中,這隊黨支部從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入手,要求專職管技人員認真參加新裝備的培訓工作,超前掌握設備運行狀況,保證設備的順利運行。在此基礎上,這隊黨支部大膽創新工作方式,打破過去兩班生產、一班準備的傳統生產方式,改為三班生產、一班準備的“四六制”工作法,既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又增加了有效生產時間,實現每天最高可多出兩千多噸煤。
三、細化安全管理標準,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
今年以來,這隊黨支部緊緊抓住安全生產這一核心工作,從制定各工種、崗位規范操作標準和管技人員規范管理標準入手,本著全員、全過程的原則,對全隊所有的管理崗、操作崗進行了全面梳理。每個操作環節都按照操作規程、安全規程和文明生產的要求進行了具體分析,并確定出崗位流程中的安全操作關鍵點。對員工在每個工序中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進行哪些安全確認都進行了重點提示,并逐一制成流程圖。經過幾次修改完善,這黨支部整理了14個工種崗位、168個操作環節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流程,15個管技人員現場規范管理標準,形成了一整套崗位過程現場管理和操作標準流程體系。同時,這隊黨支部還結合老工人、技術人員和現場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針對重點工種、常見事故編成易記可操作的安全提示警句,結合編制的工序流程輯印成冊,下發到全隊員工手中,為員工規范操作提供了依據。通過細化安全管理標準,這隊實現了安全生產。
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截至目前依然保持了年產煤200萬噸水平,杜絕了重傷及以上事故,質量標準化達標率達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