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生電腦知識培訓”創意項目策劃書
1、培訓對象:
三部分人:1.中小學生;2.輟學青年;3.普通村民
2、培訓目標:
總體培訓目標:使參加培訓的學員掌握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使用電腦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因地制宜的制定了我們的培訓內容提綱,詳見博客。
針對不同人群的目標:
(1)對于在校中小學生,培訓主要是為了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使他們盡可能擁有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基礎,因此教學以最基礎的電腦知識和一般操作的普及為主,使他們在學完之后能夠使用電腦來完成最基本的任務。(他們只學提綱中不加*的內容)
(2)對于輟學青年,除了最基礎的內容外,盡可能再多一些實用的知識,以便他們以后在崗位上比較方便的應用學到的知識,即使由于工作需要用到更多的電腦知識而去參加專門的培訓,他們也能從更高級的內容學起,因為我們已經為他們打下了基礎(他們盡可能學完所有設計的內容)。我們還會借助政府力量幫助聯系一些企業如縣城里超市、工廠等,采取與他們合作的形式,為他們培訓一些相對專業的人才,以激發輟學青年的學習熱情。
(3)針對農民主要是進行展示電腦功能的培訓,讓他們知道通過電腦可以干些什么,開拓他們視野,并引導他們多利用電腦。當然,他們平時利用電腦主要是委托我們指定的專人幫忙,因為各方面限制,這段時間很難讓農民掌握電腦的操作。
3、培訓安排
我們結合學員的情況制定出了培訓課程提綱,并據此便定出了教材。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會根據學員掌握的具體情況,對我們的教學作出積極的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我們的培訓工作分三個階段:
(1)進行最基礎內容的培訓(課程設計中不帶*號的部分),約需要18天;使學員對電腦有初步的了解,讓他們知道電腦能完成什么事情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
(2)進行擴展內容的培訓(課程設計中帶*號的部分),約需要5天;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完成前兩個階段任務后的所有剩余時間均用于此階段。
結合我們的資源:十名培訓人員,40臺電腦,兩間教室,30天培訓時間,我們制定出了具體培訓計劃:
30臺電腦在一個教室,主要用來培訓學生和青年。學員分三撥:小學生每次培訓1小時,中學生每次培訓1.5~2小時,輟學青年每次培訓2~2.5小時。每撥人一天最少安排一次培訓,兩天進行一次考核。由七人負責該班的培訓。
8臺電腦在另一教室,主要用來對農民進行展示電腦功能的培訓,由兩個人負責該班的培訓。
另外兩臺電腦放置在老師辦公室,我們計劃從該學校選取兩名老師進行比較專業的培訓,因為在我們開學后要在當地開設計算機課程,這兩名老師將負責以后的授課以及電腦管理和維護。以使我們在此次暑期為學生的培訓結束后,促成學校具備相應師資繼續開展計算機基礎的教學,開設相應計算機課程,使我們的項目具有長期、持續的影響力。
4、考核與激勵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我們將采取考核與激勵措施:
考核措施:
(1)出勤制度考核:對學員評分,遲到或曠課者會被扣分。最終的激勵都以學分為準!
(2)測試:我們將定期進行測試,并將測試情況反映到其得分中,同樣會有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