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通用3篇)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 篇1
為加強我校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對突發火災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及處置能力,維護師生員工的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一、組織機構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各行動小組分工:
1.通訊聯絡組
組長:
組員:
2.滅火行動組
組長:
組員:
3.疏散引導組
組長:(初中)、(小學)
組員:全體班主任
4.安全防護組:
組長:
組員:全員值日教師
5.醫療救護組
組長:
組員:
6.后勤保障組
組長:
組員:
二、報警程序和接警處置程序
1.無論任何部門(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向校辦公室報警,并直接向公安消防隊報警(119)。
2.報警時要沉著冷靜,要講清楚以下內容:
(1)報警人的姓名、地址、工作單位、電話;
(2)失火的準確地理位置;
(3)能夠了解失火的情況,如起火時間、燃燒特征、火勢大小、有無被困人員、有無重要物品、失火周圍有何重要建筑、行車路線、消防車和消防隊員如何方便地進入或接近火災現場等等;
(4)耐心回答119接警人員的詢問。
3.辦公室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組織義務消防隊員趕赴現場,并及時通知事故發生部位的人員或電工切斷著火部位的電源;
(2)立即通知火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和通訊聯絡組,緊急趕往事故現場展開搶險滅火行動,同時核實報警內容情況是否正確,必要時再次向119報警,并派專人到校門前道口引導消防車快捷到達事故現場。按本預案(四)的程序和措施組織疏散和撲救;
(3)門衛值班人員在火災事故期間,嚴格控制出入車輛和人員。
三、應急疏散組織程序和措施
疏散引導組在發生火災時,先疏散被火勢圍困的人員,其次再進行火勢周圍的物資疏散,同時要注意疏散人員自己的安全,疏散后的'物資要放在不影響消防通道和遠離火場的安全地點,并安排人員看護,以確保安全。
1.在疏散時,要先疏散易燃物和貴重物資。
2.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人員的指揮進行疏散工作。
滅火行動路線和應急疏散逃生路線同我校防震防災疏散逃生路線。
四、滅火行動組撲救初期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1.滅火行動組在接到火警后,應迅速趕往失火地點,聽從總指揮的統一指揮實施滅火。在總指揮未到達的情況下,就近利用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迅速撲救火災,防止火勢蔓延;
2.滅火行動組人員到達火災現場時,如發現有人員被火勢圍困,應先救人,后救火;如發現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受到火勢威脅時,應迅速組織人員將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轉移到安全地點。
3.如起火物為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時,應在確定無爆炸危險的情況下,用干粉滅火器、沙子等物品進行撲救,用水將周圍的可燃物品淋濕,但嚴禁用水撲救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火災;如不能確定有無爆炸危險的,應在安全地點做好準備,等待消防部門的指揮人員的調令和火災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的命令。
4.在公安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部門指揮人員的指揮,配合滅火工作。
五、通訊聯絡、安全防護、醫療救護和后勤保障的程序和措施
1、通訊聯絡組
(1)通訊聯絡組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各行動小組到達火災現場;
(2)根據總指揮的要求,將停電、供水、車輛調配、滅火措施等指令傳達到火災現場的各行動小組;
(3)將火場的進展情況及時反饋,保障火災現場與外界的信息暢通和尋求相鄰單位支援的聯絡工作。
2、安全防護組
(1)安全防護組接到火警后,應快速趕到火災現場、進行現場保護、控制局面同時控制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校內和火場,并迅速通知有關人員清理火場周圍停放的車輛遠離火場;
(3)火災撲滅后,要全面檢查現場,消滅遺留火種,并派人保護好火災現場,等待公安消防部門的監督檢查與鑒定,并協助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
3、醫療救護組
(1)醫療救護組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組織醫護人員準備好搶救器械、藥品、救護車等,迅速趕赴火災現場,對受傷人員實施緊急搶救;
(2)如有人受傷或中毒,應根據傷勢情況處理,必要時撥打120救護。
4、后勤保障搶修組
對火災現場的水、電、煤氣、鍋爐及有關設施進行及時的控制、搶修,并對校園大環境水、電、煤氣等總體監控,如有必需,及時報請市政、水電、煤氣鍋爐等管理部門前來搶修。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 篇2
一、競賽時間:
四月下旬——五月上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競賽地點:
呂小田徑場
三、參賽單位:
呂小(1—6年級)均以班為單位組隊參賽。
四、競賽分組:
按年級分組
五、競賽項目:
(一)個人項目:
(1)1—2年級:60m、200m、立定跳遠、壘球
(2)3—6年級:60m、200m、400m(女)、800m(男)、跳遠、壘球、鉛球(女子用實心球)
(二)集體項目:(每班10男10女)
一年級:勇炸碉堡。
三年級:跳單、雙圈。
四年級:送雞毛信(50米往返跑接力)。
五年級:體質質量調研項目。
六年級:摸石過河。
六、參賽辦法:
1.凡有正式學籍的在校學生、身體健康者均可參加。
2.報名:
個人項目:1—2年級各隊可報男女各4人,每人限報1個項目,每個項目可報2人。
3—6年級各隊可報男女各3人,每人能報2個體育項,每個項目限報1人。
集體項目:每班男女各10人,與個人項目不得重復(已參加個人項目的學生不得參加集體項目)。
3.:報名日期截止4月15日,逾期不報作棄權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4.報名單交至廣播室秦琴老師。
七、錄取名次及獎勵辦法:
1.單項均淘汰一人取名次,按5、3、2、1計分。集體項目以3倍分計算。
2.團體總分獎:各年級團體總分設置獎項,給予相應物質獎勵。
八、其它事項:
各班要及時選好苗子,抓好訓練,以優良成績迎接校運動會的召開。
九、集體項目競賽方法及規則:
一年級:勇炸碉堡。
比賽規則:每位運動員在比賽開始時需先由起跑線跑到投擲線,再從放置乒乓球的容器中拿出球進行投擲,并且只可在比賽中投一次、一球,運動員投完球后返回隊伍時必須與下一運動員擊掌,擊掌后隊友方可出發,比賽完成后,清點各班桶內的球;成績以投進的球的多少判定,如遇數量相同,則完成時間短的班級為勝。
二年級:鴨歩接力。
比賽規則:每生胯部夾一個軟式排球(皮球),裁判發令后,每組排頭的學生夾球出發,在距起點越20米處,繞過障礙物后返回給第二個學生,一次進行,先結束的隊為勝。球落地必須返回起點重新開始,出發后手不得接觸球。
三年級:開心跳跳。
比賽規則:單圈與雙圈之間間隔50厘米;各隊隊員成縱隊站在線后,聽令后,每隊第一名隊員出發,采用雙腳并攏跳單圈(落在圈內),雙腳分開跳雙圈(每圈落一腳),至終點后,采用同樣的方法返回起點,同下一名隊員擊掌后,下一名隊員方可出發,其他隊員依次進行。時間最少的隊獲勝。
四年級:送雞毛信(30米往返跑接力)。
比賽規則:各班采用迎面接力法,每班將運動員分成男、女兩組,每組10人,在起點處站立一組,距起點30米處站立另一組,教師先將一組電話號碼給第一名學生看完記住,發令后學生開始向對面跑動,到達終點將號碼報給終點處第一名同學,依次往返,比賽完成的同學應馬上進入休整場地,不得干擾其他運動員,后面運動員忘記號碼可返回原處向前一位同學詢問。號碼傳遞正確的獲勝,同是正確的組別按照計時排名。
五年級:立定跳遠、仰臥起坐〔隨機抽測一項〕
六年級:摸石過河。
比賽規則:每個運動員二塊磚頭,放在起點線后(縱向放置),聽到裁判員發出“各就位”口令后,運動員兩腳站在兩塊磚上,當裁判員鳴槍后,運動員起動,提起左腳(左右腳可自定),用手拿起原左腳踏的一塊磚頭,并放置前方(距離自定),左腳踏上前方磚頭,提起右腳,用手拿起原右腳踏的一塊磚并放至到前方,右腳踏上前方木磚頭,這樣依此前進,直至最后一塊磚頭用手拿起,人出終點線。途中如有腳落地,判為犯規,不記成績。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 篇3
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及質量,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營造優美的育人氛圍,樹立良好的校風,構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務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機制,實現全員參與、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經學校集體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面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動員多方力量,整合多種資源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指導,真正構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務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機制,以“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宗旨,引導廣大教職工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從而有效地促進所有學生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二、目的意義
1、動員多方力量,整合多種資源,初步形成學校“全員育人”的局面。
2、實施親情化、個性化和全員化的德育模式,不斷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3、通過分組細化及導師的指導,重在過程,動態把握學生的成長及發展軌道。
三、 概念界定
“全員育人導師制”:即在保持現行班級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讀生兩部分單獨進行分組,每組的學生都有一名任課教師擔任導師。導師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全面負責該組學生的學習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等方面的教育,隨時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育人服務。班主任為本班導師組組長,定期召集導師,針對責任組內的問題,一起分析學生的日常表現,因人施教,全程指導。
“全員育人”的涵義: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組內每一層面的學生都能受到來自導師的親情關懷和來自同伴的友情幫助,讓每一位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與互助合作中不斷進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二是根據班內教師任課情況,由學校政教處確定導師(原則上以文化課教師為主,其他教師自薦,自薦者優先聘用;藝術班的專業輔導教師要安排聘用),相關導師都有責任組,都要對組內的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負責、全程指導,并在責任組內創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最佳人文環境。教師在具體指導學生成長,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實現教書育人和個人的專業發展。
“育人”的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指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責任心強。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導師”的涵義:導師必須履行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職責。“導師”在學養、視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應高于一般意義上的教師,是終身學習著的教師。
四、 組織實施
1、 成立學校全員育人導師制實施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副組長:成員:
2、具體分工
高一年級:高二年級:高三年級:
3、職責:
(1)根據學校安排,制定工作計劃和細則,召開有關會議及經驗交流會議,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思考學校德育發展方向,引領廣大教師在全校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
(2)檢查督導導師對所帶學生的指導情況。
(3)年級主任以評價導師所帶學生的成績為主,政教處的包級主任以評價導師的宿舍管理及常規管理為主。
五、導師工作職責
1、對受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學校、愛生活、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質,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遵紀守法、明理誠信的好學生。
2、教育受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輔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3、關心受導學生課外生活,指導學生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興趣和個性特長。
4、協助學校、班主任對受導學生進行安全、衛生、文明禮儀等方面的教育。
5、經常與受導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積極爭取家長在教育學生方面的支持。
6、與班主任及其他任課教師要經常溝通交流,并對受導學生的操行品德及評定提出意見和建議。
7、每位導師應為學生做好有關成長檔案記錄,如活動記錄、談心記錄、家訪記錄等,注意積累素材并撰寫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學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項工作各位導師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安排時間處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調查,建立檔案。
導師要調查所帶學生,為他們建立檔案,內容包括學生家庭詳細情況、學生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和學生跟蹤檔案等,記錄受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措施。
2、建立家訪聯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訪、電話聯系制度。每月至少與受導學生家長聯系一次,每位導師必須對受導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對其家庭情況簡要分析,密切與家長聯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幫助和指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法。
3、談心和匯報制度
導師堅持每半月至少與學生個別談心一次,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學習方法、生活、行為等方面幫助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同時要求受導學生每半月向“導師”匯報生活、學習情況。建立導師跟蹤手冊,記錄師生活動全過程。
4、“全員育人導師制”領導小組不定期舉行導師、受導學生座談會,聽取導師育人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