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鄉鎮地震應急預案(精選3篇)
最新鄉鎮地震應急預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建立健全突發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應急救援行為,提高應急救援能力,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快速反應,協調高效,預防為主,平震結合,科學、有序、高效地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以及省市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二、組織體系
鎮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成員:公安、民政、衛生院、財政所、水利站、電信、城建、廣電、供電、人武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
主要職責:在市政府和上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下,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本鎮地震預防和應急工作。發生地震災害時,啟動應急預案,迅速了解震情和災情,確定應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搶險救災;必要時提出采取緊急應急措施的建議;及時將震情、災情向市政府及上級指揮部匯報,并傳達落實上級抗震救災指示;做好善后和災后重建工作;承擔其他有關地震應急救災的重大事項。
災情收集組:由民政、建設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組織調查人員傷亡和地震破壞情況。
物資供應與災民安置組:由工辦、民政、財政等部門單位有關負責人組成,負責抗震物資的組織調撥、供應和管理,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災民轉移和安置工作。
通信保障組:由電信部門負責組織力量搶修震區通信設備和線路,保證抗震救災通信暢通。
安全保衛組:由公安部門負責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交通秩序,負責金融、救災物資等的安全保衛。
醫療防疫組:以衛生部門為主,負責醫療防疫隊伍的組織安排,部署、組建震區臨時醫院或醫療點;組織搶救、轉運和醫治傷病員;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和食品衛生等,指導和幫助災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
宣傳報道組:由宣傳、廣電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組織抗震救災工作宣傳報道;按規定及時向公眾發布震情、災情有關信息。
三、應急響應
1、響應程序
地震災害發生后,根據震情和災情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領導應急工作。根據需要,組織有關部門做好穩定社會、安定民心等工作,及時向上級政府和地震部門報告震情、災情和應急工作情況。
2、指揮協調
地震應急預案啟動后,一般由鎮長先行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工作,現場搶救人員遇到困難時,通過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解決,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盡快協調解決現場的救援問題。
3、緊急處理
地震現場緊急處理的主要內容是:盡快溝通、匯集和上報地震破壞、人員傷亡和被壓埋的情況、災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動進展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劃分責任區域、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必要時疏散群眾。組織搶修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組織救援物資的接收與分配。組織建筑物的安全鑒定;組織災害損失評估等工作。
4、人員搶救與工程搶險
指揮部根據災害種類和分布情況,迅速組織搜救被壓人員,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公安部門撲滅火災,參與搶救被壓埋人員,兩個衛生院搶救傷員;各種專業工程隊伍搶修破壞的道路、供水、供電設施等,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
5、群眾的安全防護
受災鎮政府及時制定具體的群眾能夠疏散撤離方式、程序、行動組織指揮方案,規定疏散的范圍、路線、避難場所和緊急情況下保護群眾安全的必要保護措施。并分區分片逐一落實。
6、社會力量動員和參與
特別重大、重大或較大地震災害事件發生后,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動員非災區的力量,參加搶險救災、動員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對災區提供救助,根據需要開展捐款、捐物活動。
7、應急結束
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由現場指揮部組織相關小組和專家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評估。應急達到以下條件:地震災害事件的緊急處置工作已經完成,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經過震情趨勢判斷,近期無發生較大地震的可能,災區基本恢復正常社會秩序。鎮指揮部向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申請應急結束,由市政府批準并宣布災區震后應急期結束,終止應急狀態。
四、后期處置
1、善后處置
地震災害所在地區必須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為受災群眾提供臨時住所和應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須品,做好現場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2、社會救助
鎮民政部門要發動社會、個人開展救助活動,并按有關規定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運輸、發放工作。民政部門負責對社會捐贈資金和物資實行全過程管理和監督,確保救助資金和物資用于受災地區和受災群眾。
3、調查和總結
參與地震應急工作的各相關部門、單位做好各自應急工作的總結并上報鎮抗震救災指揮部,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對應急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改進建議,上報市抗震救災辦公室。
五、保障措施
1、通信保障
電信部門負責對通信系統的維護,制定通信系統備用方案,確保地震應急期間通訊暢通。
2、交通運輸保障
公安部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中的交通運輸保證,本著平震結合的原則,組織一定數量的應急運輸工具,供地震災害應急救援使用,并建立應急交通工具動態數據庫。
3、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負責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醫療衛生保障,組織應急衛生救援梯隊,及時提供現場創傷醫療救治、疫情處置的基本設備,建立醫療衛生保障動態數據庫。
4、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負責地震應急處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開展群防聯防。
5、物資保障
民政部門合理建立物資的儲備網絡,完善鎮級救災儲備管理制度,增強鎮級調控能力,必要時,可依法動員和征用社會物資。
6、資金保障
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所必須的專項資金由鎮財政予以保障。
7、社會動員保障
鎮政府建立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災害的社會動員機制,保證在特別重大、重大或較大地震災害發生后,能夠使社會各方面力量及時、主動地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實行。
最新鄉鎮地震應急預案 篇2
為響應和實施武漢城市圈防震防災平安計劃,提高我市防震減災能力,加強地震應急的基礎建設,根據鄂震發〔20xx〕37號文件精神特制定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方案。
一、建設場地與面積
市科技局辦公大樓于20xx年落成以來,其七樓長期閑置。本著因地制宜,節約發展的原則,經研究決定在市科技局辦公大樓七樓建設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包括指揮中心、數據分析中心、辦公室等,總面積151.06平方米(詳見附圖)。
二、建設內容
1、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面積60.41平方米,工程費用為86580.00元。
2、地震信息平臺。面積64.69平方米,工程費用144492.00元。
3、地震辦公室。面積25.96平方米,工程費用51240.00元。
以上工程總費用為282312.00元。(詳見工程預算書)
4.工程綜合管理費:按工程造價(282312.00元)的10%計算,費用為28231.20元。
5.水電路改造經費:按實際施工發生情況,水電路改造費用為35300.00元。
6.其它費用:包括材料運輸費、安裝費、設計費、稅金、垃圾清運費等,共計53996.0264元。
三、建設合同及預算
我局與市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施工合同(詳見工程施工合同),市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按項目建設方案提供施工圖紙和預算后進行施工(詳見工程預算書)。
四、實施日期
20xx年11月6日至20xx年元月15日(詳見工程施工合同)。
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成后,它將具有地震信息收集、管理、處理功能、集地震監測預報、地震應急和震治救災決策指揮為一體的現代化地震綜合指揮系統,成為市政府指揮調度全市地震應急工作的中樞。同時可實現與省、市、鄉鎮視頻互聯,并具備災情通報、快速響應、信息通告預警、數據庫管理等功能,保證震情應急的需要,并為應急處置的指揮前移提供有力支撐。
最新鄉鎮地震應急預案 篇3
編制目的:
為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保障國家財產和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保證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校處置地震災害事件的應急活動。
工作原則:
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學校要對廣大師生進行地震安全知識的教育,高度重視安全和可能發生的地震災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地震災害事件發生時,學校領導和老師,共產黨員、中青年教師和學生干部要發揚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精神,以全力保護學生的安全為宗旨,依據本預案立即開展地震應急工作。在學校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和指揮下,各小組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同合作,做好地震應急工作。在地震發生后,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應有的人生或財產損失的,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本應急預案由學校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分發到每一個成員,學校將定期組織演練活動。
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及職責
(一)領導小組。在校委會的領導下,成立學校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防震減災工作。
組 長:李享(校長)
副組長:王金福(副校長)
成 員:楊映梅(教務主任)
瞿國清(政教主任)
吳曉艷(總務主任)
鄒小敏(少輔導員)
(二)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負責領導、協調學校平時防震減災工作、震時地震應急工作和震后救災工作。
1、全面負責學校抗震救災工作,進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識和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學校師生應急意識和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2、制定學校地震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3、發布后,負責對學生進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識的強化宣傳,做好地震應急準備工作;
4、地震發生后,負責學校地震應急工作,指揮各工作組按照預案確定的職責開展抗震救災;
5、負責向上級匯報震情災情,必要時爭取外援。
二、各工作小組及職責
(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組 長:王金福
副組長:鄒小敏
成 員:羅國風、余昌悅、曹艷
主要職責:
(1)制定和定期修定學校地震應急預案、應急救援工作程序;
(2)檢查督促各小組地震應急措施的落實,地震發生后提出具體的抗震救災建議和措施;
(3)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震情、災情,及時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4)協調各小組之間的應急救援工作,做好應急資金及所需物資、裝備、設備、器材的調度供應;
(5)組織學生開展防震知識的宣傳、應急模擬演練,負責抗震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6)處理領導小組的`日常事務,負責上級指揮部人員接待、聯絡及其他事項[FS:PAGE];
(7)起草學校開展地震應急工作的報告、總結并上報有關部門。
(二)搶險救災組
組 長:張杰
成 員:閆光千、李婕、蔣仲強、
主要職責:
(1)搶救被埋壓人員、重要財產、檔案等;
(2)搶修被破壞的供水、供電等重要設施,盡快恢復學;A設施功能;
(3)及時運送重傷員和救災物資;
(4)負責可能發生的火災預防和撲救。
(三)應急疏散組
組 長:瞿國清
成 員:各班班主任、代課教師和各年級組組長
主要職責:
(1)破壞性地震或強有感地震發生時,具體負責師生就近避震,并組織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學校震時疏散方案,確定疏散場地、路線和緊急情況下保護師生安全的必要防護措施;
(3)組織師生開展避震、疏散演練;
(4)妥善安置受傷師生,做好受傷人員統計、上報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 長:劉國榮
成 員:戴紀玉、曹海波、康琴、艷
主要職責:
(1)準備必需的藥品、器械和設備;
(2)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立即進行現場救護;
(3)部署救護力量,妥善安置和轉送重傷員;
(4)做好學校衛生防疫和水源管理,防止疫情發生和蔓延。
(五)安全保衛組
組 長:楊映梅
成 員:趙宏偉 陳建民 馮 鈞。
主要職責:
(1) 制定學校安全保衛措施及方案;
(2)破壞性地震或強有感地震發生后,負責重點部門(部位)的安全保衛保護工作;
(3)維護學校治安,嚴防各種破壞活動;
(4)迅速檢查了解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儲場所受損情況,清除次生災害隱患。
(六)宣傳組
組 長:丁小成
成 員:曹玉琴 陳 楓 孔敏君 靳 菊 李春梅 張會玲
主要職責:
(1)宣傳普及地震科普知識,增強師生防震避險、自防自救能力和地震應急應變能力;
(2)適時宣傳報道抗震救災先進事跡,模范人物;
(3)及時向師生宣傳黨和政府的應急、救災決策。
三、平時應急準備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職責,責任到人,落實各項應急措施。
2、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渠道進行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師生開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定期修定學校預案,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學習和熟悉預案、應急工作程序,并適時演練;
4、制定人員疏散方案,確定疏散路線,疏散場地;
5、做好搶險救災工具、器材、設備的準備,落實數量,明確到人,組織搶險救災組成員定期進行演練。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強對重點部門、設施、線路的監控及巡視。
四、臨震應急反應
接到縣政府關于我縣境內地震后,全校進入臨震應急期,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和全體教師應迅速到抗震救災辦公室集結,進入臨震應急狀態,做好地震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
1、召開學校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緊急工作會議,通報震情,安排部署應急措施。
2、向上級抗震救災領導機構報告學校抗震救災措施。
3、根據上級抗震救災指揮機構發布的地震動態,宣布臨震應急期的起止時間,根據震情發展趨勢決定師生避震疏散時間及場所。
4、檢查學校各部門、各應急救災小組的應急措施和防震減災準備工作的落實情況。
5、強化地震知識的宣傳教育,防止地震誤傳和謠傳,穩定社會秩序。
6、排查學校重點部位和易發生次生災害的部位,采取緊急措施和特殊保護措施,檢查消防設施。
五、震后應急對策
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領導小組即刻轉為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學校地震應急預案,統一指揮全校師生開展震后搶險救災工作。
1、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立即進入各自崗位履行各自職責。
2、各工作組按照職責分工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根據災情,組織全校師生,迅速開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難場所,妥善安置受傷師生;
5、及時上報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
6、必要時請求援助。
六、附則
(一)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二)本預案由學校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