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應急預案(通用3篇)
農業應急預案 篇1
為及時、有效地做好農業自然災害的預防、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浙江省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浙農產發[20__]5號)《義烏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持續低溫陰雨、持續高溫干旱、突發性暴雨洪澇、臺風、強熱帶風暴、風雹、冷凍和雪災等農業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
二、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一)局成立農業抗災救災應急管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局抗災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局辦公室、產業科、資源管理科、安全監管科、法制科、農村發展科、綠化造林科、畜牧獸醫局、農業機械管理站、種子管理站、種苗站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抗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產業科,由局產業科長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主要職責:負責農林防汛防臺抗旱的監督指導,負責抗災種子儲備和應急調用及安排,提供農業水旱災害損失并參加災情調查和核災。
(二)局抗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局辦公室:負責全市農業自然災害信息收集、新聞宣傳等工作;根據應急響應安排人員值班,負責采購應急抗災物資。
局產業科:承擔局抗災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職責;負責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管理,督促決定事項落實;收集反映災害預測預報信息,災情統計上報,提出農業防災減災計劃、建議;爭取農業救災資金及災后重建項目。
局資源管理科:組織指導災損耕地復墾,濕地植被恢復等工作。
局安全監管科:負責督導農業安全生產等工作。
局法制科:參與督促應急處置工作的執行。
局農村發展科:指導鎮街針對農家樂發布災害天氣預警、落實防災措施;了解掌握農家樂的災情。
局綠化造林科:負責林地水土流失防治,指導綠化修復等工作;指導林場(苗圃)、森林公園的防災減災工作;承擔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等相關工作。
畜牧獸醫局:負責制定畜牧業防災抗災應急技術措施;收集和反映畜禽受災情況;督導各地組織飼料及畜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服務;指導災后動物防疫,督導落實免疫、消毒、檢疫等措施;組織疫苗、消毒劑、防護用品等應急防疫物資供應。
農村經營管理站: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防災減災工作。
農機管理站:負責農業機械、農機設施安全生產;配合做好農機人員參與抗災救災的督導工作。
種子管理站:負責制定農作物種子防災抗災應急措施;收集掌握災后需補種、改種農作物品種、面積和所需種子數量等情況,指導種子調運供應;組織救災種子儲備、調劑和調撥。
種苗站:及時收集、整理和反映全市林業作物的重大自然災害信息;提出災前預防與災后補救技術意見,指導開展林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三、建立預防預警機制
1.信息報送。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后,各鎮、街農業服務中心應立即向本級政府和上級農林部門報告。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立即上報。一時難以掌握詳細災害信息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并抓緊核查,3日內補報詳情。
信息報送內容主要包括農業自然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畜禽損失程度,農田及農業基礎設施、農機設備、農場設施及住房損毀情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及對策措施等情況。
2.災害預警。在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組織發布預警:
(1)收到氣象、水利(水文)等部門災害預測預報;
(2)接到熱帶氣旋(臺風)即將登陸或可能受影響信息;
(3)突發性雪災凍害;
(4)發生其它突發性農業自然災害的。
3.強化預防控制。指導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農業園區設施、機電設備的加固和防護。
4.做好抗災防災準備。指導完善不同類型災害防控技術措施;指導發展避災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和培訓。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儲備必要的救災物資。
5.適時采取措施。根據災害各時段要求,指導防御措施。熱帶氣旋(臺風)登陸前,協助當地政府及時組織人員、設備轉移。根據不同的災害種類,建議政府并協助氣象部門適時實施人工降雨和防雹作業。
四、應急響應
(一)應急響應級別
農業自然災害根據其嚴重性和損害程度,分為Ⅰ、Ⅱ、Ⅲ三級災害。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一次性災害,為I級:
(1)農作物成災面積占全市當季播種面積40%以上。
(2)特殊情況下需作為特別重大災害對待的。
2.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一次性災害,為Ⅱ級:
(1)造成或可能造成農作物成災面積超過全市當季播種面積30%左右。
(2)一個或多個鎮(街)農作物成災面積占該鎮(街)當季播種面積的40%左右的。
(3)特殊情況下需作為重大災害對待的。
3.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一次性災害,為Ⅲ級:
(1)一個鎮(街)農作物成災面積占該鎮(街)當季播種面積的30%的。
(2)在特殊情況下需作為一般農業自然災害對待的。
(二)應急響應行動
安排成員單位人員值班,做好值班記錄,并根據災害發生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級啟動應急響應。
1.I級
(1)召開局抗災領導小組會議會商災情,部署應急工作;將情況報告市政府和省農業廳;重大問題報請市政府組織協調。
(2)監視災情動態,及時統計上報災害損失。監督指導農業搶險救災工作。
(3)參與研究支持災區生產恢復意見,積極爭取救災資金及災后重建項目。
(4)請示上級農業部門動用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種子。
(5)監督各級落實農業救災應急措施和救災資金、物資等。
2.Ⅱ級
(1)召開局抗災領導小組會議會商災情,安排應急工作。將情況報告市政府,并通報市有關部門。
(2)監視災情動態,及時統計上報災害損失。監督指導農業搶險救災工作。
(3)參與研究支持災區生產恢復意見,積極爭取救災資金及災后重建項目。
(4)根據要求請示上級農業部門動用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種子。
(5)監督各鎮(街)落實農業救災應急措施情況和救災資金、物資的情況。
3.Ⅲ級
由局抗災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主持災情會商,加強災情調度和救災指導。將情況報告局抗災領導小組,通報市有關部門和局抗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三)應急結束。災害應急處置結束時,由局抗災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結束,進入常態管理。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處置。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指導搶修損毀耕地和農業基礎設施,幫助災后恢復生產。
(二)協調救助。協調區域間農業生產資料的調劑調撥,及時補充種子儲備。協助做好對農業損失的保險賠付。
(三)災情評估。總結分析災害預防處置工作,肯定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和落實改進意見。
六、應急保障
根據突發事件資金管理規定,爭取將農業災害應急處置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做好農業抗災救災種子儲備。保障信息渠道暢通。
建立完善內部責任制,加強監督檢查。對在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不認真履行職責,造成嚴重損失的,依法給予責任人行政處分;違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農業應急預案 篇2
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縣安委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縣安委的要求,規范和強化我局對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管理,進一步提高我局保障生產安全和處置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及其造成的損害和影響,保障我局干部職工的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組織機構
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瀘溪縣農業局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事件領導小組。
三、分類與分級
本預案所稱的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社會危害,危及本地區安全生產的緊急事件。
安全生產事故按其性質和嚴重程度、傷亡人數、財產損失等因素,分為三級:Ⅰ級(特大)、Ⅱ級(重大)、Ⅲ級(一般)
四、預測與預警
農業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完善預測預警機制,注意收集在本局可能會造成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對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1、建立農業局安全工作管理體系
以局辦公室牽頭,局屬各二級機構及鄉鎮農技站各做為一個安全責任區,分化多個安全責任區,每個負責人為責任區第一責任人。
2、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制度
一是召開安全工作專題調度會,就安全生產工作的某一個專題,如防火工作、危險源排查工作等進行工作調度;二是領導小組不定期就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對未來的安全工作進行安排和布置。
3、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工作檔案
安全生產工作檔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安全工作的組織機構和責任分工;二是各種規章制度和文件;三是對重點安全隱患單位的排查、整改、復查、上報的記錄;四是與二級機構簽訂的“安全生產責任狀”;五是安全工作會議的會議記錄和各種安全宣傳工作的活動記錄。
4、建立地區安全檢查、督查工作機制
預防安全生產事故、排除安全生產隱患,首先要以日常檢查為主。建立以安全責任區為單位的自查、互查和抽查的工作機制。責任區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安全檢查工作,定期對單位進行安全檢查。領導小組還要定期組織各個責任區的第一責任人進行互查,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某個責任區的'單位進行抽查。
5、加大對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
提高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是一項重點的工作。要加大對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和安全演練活動。
6、制定信息上報制度
農業局要綜合分析可能引發的各類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預測預警信息并及時上報。加強值班和信息報送的有關規定,配備兼職值班人員和監測人員,加強應急值班和信息報告。
農業局在確認可能引發某類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預警信息后,要根據制定的應急預案及時開展部署,迅速通知各相關二級機構采取行動,防止事件的發生或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預測將有較大以上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時,農業局應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趨勢,根據事件的發展狀況和嚴重程度,快速將動態信息報告縣安委及相關單位。信息報告應及時、準確、規范。
五、處置與響應
1、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農業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控制事態,組織搶險救援的同時,及時匯總相關信息并迅速報告。對于一般性、較大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或者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如實向縣安委報告,來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通過電話報告。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及已經采取的措施等。應急處置過程中也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2、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農業局迅速成立現場指揮部,主要領導要立即趕赴現場指揮開展救援行動。現場指揮部應維護好事發地區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員疏散和群眾安置等各項工作,盡全力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及時掌握事態進展情況,隨時向上級領導報告。同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盡快研究確定處置方案。
3、在接到上級結束應急處置工作的命令后,按照規定,在指定時限內,就發生突發性安全生產事故的有關情況、現場處置工作以及善后工作情況整理成文字材料向上級報告。
4、應急工作宣告結束后,農業局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恢復正常社會秩序。對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二級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
六、責任與獎懲
突發安全生產事故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參加突發安全生產事故處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二級機構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未依照預案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情況或者在處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有關責任人要追究其相關責任。
農業應急預案 篇3
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為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好全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保障全縣農業普查各項工作有序和順利開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大姚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
一、普查目的和意義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由國務院組織實施的一次全面了解“三農”發展變化情況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組織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查清我縣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掌握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生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等新情況,反映農村發展新面貌和農民生活新變化,對科學制定“三農”政策、促進我縣實現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普查對象、行業范圍和普查內容
(一)普查對象: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對象是在我縣縣域內的下列個人和單位:農村住戶,包括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戶和其他住戶;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
(二)普查行業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
(三)普查內容:包括農業從業者基本情況;土地利用與流轉情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情況;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農業生產能力和結構情況;村級集體經濟與資產狀況;鄉村治理情況;鄉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生活狀況;建檔立卡貧困村與貧困戶情況;主要農作物種植等空間分布情況。
三、普查表種類及登記原則
(一)普查表種類:按照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的要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設6張普查登記表,包括農戶普查表、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鄉鎮普查表和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實地調查表,其中:農戶普查表、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鄉鎮普查表由縣、鄉、村共同組織實施。
(二)普查登記原則:由于登記對象不同,普查登記原則不同。
1.農戶普查表。用于登記農業經營戶、居住在農村且有確權(承包)土地的住戶。登記原則是在鄉鎮的普查區范圍內居住,以居住地為原則登記;不在鄉鎮的普查區范圍內居住,但在普查區內從事農業經營活動,以生產地為原則登記。
2.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用于登記符合規模農業經營戶標準的住戶,登記原則與農戶普查表相同。
3.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用于農業經營單位的登記。以在地原則登記,地域范圍為縣域。在縣域范圍內的農業法人單位以及所屬的全部農業產業活動單位作為一個對象在普查區登記;如果其所屬的農業產業活動單位在本縣域范圍之外,則在該產業活動單位經營所在地的普查區登記。
4.行政村普查表。用于登記所有的村民委員會,以及有農業經營活動的居民委員會和具有村級行政管理職能的管理機構,由普查區農業普查工作組收集相關信息直接填報。
5.鄉鎮普查表。用于登記所有的鄉、鎮人民政府,以及有農業經營活動的街道辦事處和具有鄉鎮政府職能的管理機構。由鄉鎮農業普查辦公室收集相關信息直接填報。
四、普查工作流程及工作進度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采用“統一方法、統一時間、統一表式、統一內容”的方式開展。
(一)普查工作流程:普查工作流程包括普查準備(建立普查機構、籌措普查經費、擬定普查方案、普查物資配備、普查宣傳)、普查登記(普查業務培訓、普查區劃分、普查“兩員”選配、小區地圖繪制、清查摸底、現場登記、查缺補漏)、普查數據處理(普查數據現場采錄、匯總、邏輯審核改錯、事后質量抽查)、資料開發(分批發布主要普查數據和普查公報、普查資料分析編印)、普查總結表彰等五個主要工作流程。
(二)普查工作進度。見附表《大姚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進度安排》。
五、普查工作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組織原則為“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縣、鄉、村都要成立普查領導小組,組建辦公室和工作組,實行普查工作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全縣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1.縣級普查領導機構及辦公室:經縣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大姚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負責綜合指導和協調安排,主要工作職責是制定本地區農業普查工作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并負責組織實施,根據普查工作需要,協調各有關業務部門間的工作,統籌安排,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農業普查任務。縣級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全縣農業普查日常工作,制定全縣農業普查工作計劃,具體部署農業普查工作,對全縣農業普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
2.鄉鎮普查領導機構及辦公室:各鄉鎮普查領導機構主要是協調指導,解決普查工作中在人、財、物等方面的困難,確保普查工作有序開展;鄉鎮普查辦公室主要負責普查方案在本鄉鎮的全面實施,做好各普查區普查指導員、普查員的選配和普查業務培訓,抓好普查業務指導和督促指導,負責《鄉鎮普查表》的填報工作。
3.村普查工作組:主要抓好普查區內普查工作的協調,選配好本普查區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開展農業普查宣傳發動,組織好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做好入戶普查登記工作,負責填報本村的《行政村普查表》。
(二)強化普查經費保障。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所需經費實行分級負擔,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幫助普查機構落實好普查經費,列入相應年度財政預算,并根據普查工作需要及時撥付到位。
(三)強化堅持依法普查。縣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有關規定,嚴肅查處普查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進行,確保普查數據質量。普查取得的農戶和單位資料,嚴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為任何單位和部門對普查對象實施考核、獎懲的依據。鄉鎮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普查所獲取的普查對象個人和商業秘密,必須履行嚴格的保密義務;要做好普查資料管理、開發和共享,發布普查數據必須經上一級普查機構核準。
(四)強化宣傳引導。縣鄉普查機構要會同宣傳部門認真做好普查宣傳的策劃和組織工作,主動向新聞單位提供情況。要通過黑板報、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普查的重要意義和要求,引導廣大普查對象配合普查人員依法開展普查,為普查工作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