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通用3篇)
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篇1
為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增強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特開展我校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國少工委提出的“我自護、我平安”全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為指南,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素質教育目標,充分認識加強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強安全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全面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安全教育的時效性,促進學生安全意識的提高,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安全教育周”活動,進一步強化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營造“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良好校園氛圍。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支持學校安全工作,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為創建和諧校園進而創建社會做貢獻。
三、活動時間
3月1日—3月7日
四、活動內容
(一)主要內容
1、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學校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校實際,加強行路常識、乘機動車常識、道路交通標志常識、交通法規常識、交通事故處置常識等教育,避免交通事故發生。要重點教育六年級騎自行車上、放學時學生要遵守交通法規,教育學生不乘坐&ldqu
o;三無”黑車、摩托、拖拉機等非客運車輛。
2、抓好消防安全教育。學校將加強對學生的用火、用電、用氣以及滅火知識、報警、自救與逃生、消防標識識別等教育,使廣大師生做到人人懂消防知識,保證學校師生不受火災傷害。
3、抓好衛生防病和飲食安全教育。學校將加強對學生的生理衛生、心理衛生教育,特別是群體性發熱、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常見病、傳染病、個人和集體飲食衛生、防食物中毒等衛生常識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抓好防溺水宣傳教育。學校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加強對預防溺水事故知識的宣傳,明確要求學生不準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私自下水游泳,不準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準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水。通過發放警示宣傳單、專題教育等形式提高廣大學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5、抓好自我保護教育。遇到敲詐勒索的事,要立刻告訴家長或老師,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同學或別人不正當的要求學會巧妙拒絕。一人獨處時要提高警惕,防范綁架、拐騙、傷害,一旦發生,要沉著冷靜,設法逃跑。了解發生自然災害時求生的方法。
(二)活動安排
1、為了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學校在門口設立安全標語,在樓道內設置安全警示語,利用廣播、板報等加大宣傳力度。
2、在開展“安全教育周”活動前召開全校師生動員大會,落實活動計劃及部署。
3、3月1日開學典禮,由校長對全體師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對安全教育周活動進行動員和部署。
4、通過學校宣傳櫥窗宣傳安全知識,發出“安全倡議書”,提高老師和學生家長對孩子安全的重視,呼吁全社會對學生安全的關注,共同來關心愛護學生。
5、發放《致學生家長一封信》,提高家長安全意識,聯合家長力量,配合學校切實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6、各班認真出好一期“珍愛生命,牢記安全”的主題黑板報或板報。
7、各班主任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學生學習、背誦《小學學生安全公約》。
8、各班舉行一次安全教育的主題班會。重點加強甲型h1n1流感預防、應急疏散、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及安全自救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9、各班主任對騎車上學、放學的學生進行對自行車狀況檢查,集中對乘車上學、放學的學生進行乘車安全教育,并加強對路隊的管理。
10、安全領導小組在活動周內對全校設施設備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找出安全隱患,針對校園門、窗、欄桿、圍欄、教室、活動室、電腦室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真排查,做好記錄,對發現的隱患,及時解決問題。
五、活動要求
1.全體教師要正確認識當前學校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肩負的責任,充分認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嚴格管理,強化安全意識,確保學校安全工作。
2.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教育工作,堅持做到常抓不懈,認真落實安全教育系列活動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
3.各班要加大安全教育系列活動的宣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措施,確保參與面,使安全教育系列活動能夠生動活潑地持續開展。
活動結束以后,我們將堅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的方針,繼續深入細致、有條不紊地開展上述活動,不斷完善和鞏固相關安全制度,目的在于以“安全教育周”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強學校師生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教育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識,努力打造“平安校園”,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育人環境。
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篇2
敞開樓梯間是指建筑物內由墻體等圍護構件構成的無封閉防煙功能,且與其他使用空間相通的樓梯間。目前,敞開樓梯間在多層建筑中被廣泛采用。由于樓梯間與通道之間無任何防火防煙分隔措施,所以一旦發生火災,將會造成火災煙氣沿敞開樓梯間蔓延,封堵其疏散通道,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筆者針對敞開樓梯間的消防安全問題,通過大量實踐工作的積累提出了三種解決火災煙氣通過敞開樓梯間向上部樓層蔓延的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優缺點。
煙氣控制是指所有可以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以減輕或消除火災煙氣危害的方法。建筑物發生火災后,有效的煙氣控制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控制煙氣在建筑物內的蔓延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擋煙;二是排煙。擋煙是指用某些耐火性能好的物體或材料把煙氣阻擋在某些限定區域,不讓其流到對人或物產生危害的地方。這種方法適用于建筑物與起火區沒有開口、縫隙或漏洞的區域。排煙就是使煙氣沿著對人和物沒有危害的通道排到建筑外,從而消除煙氣的有害影響。排煙有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兩種形式。
針對敞開樓梯間的消防安全問題,主要從防止煙氣通過敞開樓梯間向上部樓層蔓延的角度考慮,根據煙氣控制的基本原理,解決該問題有兩種可選方案:一是允許煙氣進入敞開樓梯間,在敞開樓梯間設置排煙設施,將有毒有害的熱煙氣從敞開樓梯間排到室外;二是應用防煙設施阻止煙氣進入敞開樓梯間。但是,如果把敞開樓梯間作為疏散通道,以保證人員在疏散時間內安全地從敞開樓梯間通過,這樣就產生了第三種方案,即發生火災時,應用防火防煙分隔措施將敞開樓梯間與起火層分隔開,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
我國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及《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中,均沒有對敞開樓梯間的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具體的規定。筆者提出了以下三種相應的具體解決方法:
1、在敞開樓梯間外墻上部設置排煙或機械排煙系統,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防煙垂壁。
2、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防煙空氣幕,以阻止煙氣進入敞開樓梯間。
3、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防火卷簾,將敞開樓梯間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
幾種方法的比較:
(1)在敞開樓梯間外墻上部設置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系統,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擋煙垂壁。
自然排煙方式是利用煙氣產生的浮力,把火災產生的煙氣排出到室外,使其不能侵入上部樓層人員疏散通道內。該方式不需要機械通風設備,不受電源中斷的影響,簡單易行,造價較低。其缺點是排煙效果將受到許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如室外風向、風速、室內外溫度分布和所在樓層等的影響。但如果能夠處理恰當,會是合理的防排煙方式之一。機械排煙方式是利用通風機進行強制性排煙,它不受室外環境條件的影響,排煙效果穩定,但需要有專門的通風設備、可靠的事故用電源及自動控制裝置等,并需設專人進行維護管理,定期檢查。擋煙垂壁是指用不燃材料制成,從頂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動的擋煙設施。活動擋煙垂壁是指火災是因感溫、感煙或其它控制設備的作用,自動下垂的擋煙垂壁。擋煙垂壁的作用是減慢煙氣擴散的速度,提高防煙分區排煙口的吸煙效果。為了提高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系統的排煙效果,應在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擋煙垂壁。在一些層高不是很高的商(市)場內,為了滿足敞開樓梯間的使用功能和視覺要求,可以設活動擋煙垂壁,但應注意維護保養,保證其有效性。
(2)在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防煙空氣幕,以阻止煙氣進入敞開樓梯間。
防煙的方法有擋煙垂壁防煙、正壓送風防煙等。但擋煙垂壁只能起到延緩煙氣蔓延的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防止煙氣向敞開樓梯間的蔓延;正壓送風防煙適用于密閉性比較好的構造,敞開樓梯和各樓層都是連通的,不適合采用正壓送風防煙。防煙空氣幕的作用在于提高阻煙效率,使煙氣在它面前難以通過。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具有隔煙、人員可自由出入隔煙場所和不影響視野等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煙氣的擴散,對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事故中的人員傷亡具有重大意義。但防煙空氣幕要達到以上效果,要有足夠的風量和風速,在條件允許時,可選用此方法。設置防煙空氣幕的優點是防煙效果好,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相關實驗表明,防煙空氣幕不僅防煙效果顯著,而且具有較大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但也存在其缺點,需要有可靠的事故用電源、自動控制裝置等,并需設專人進行維護管理,投資較高。
(3)在敞開樓梯間與樓層連接處設置防火卷簾,將敞開樓梯間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如果火災時敞開樓梯間用作疏散通道,則必須保證人員疏散時間內敞開樓梯間是安全的。對于商(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人員疏散時間比較長,而且商(市)場的空間結構形式、所售商品的類型、擺放形式等都是不確定的。從人員疏散行為知道,人員在安全疏散時習慣于原路返回;而從性能化設計的角度考慮,火災場景不明確就無法確定敞開樓梯間的環境在火災發生后多長時間內是安全的。所以,作為最保守的考慮,火災時需要把敞開樓梯間與起火區域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以確保人員疏散的安全性。
7.4 樓梯間、樓梯和門
7.4.1 疏散用的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樓梯間應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并宜靠外墻設置;
2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
3 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礙物;
4 樓梯間內不應敷設甲、乙、丙類液體管道;
5 公共建筑的樓梯間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
6 居住建筑的樓梯間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設置可燃氣體計量表。當住宅建筑必須設置時,應采用金屬套管和設置切斷氣源的裝置等保護措施。
7.4.2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7.4.1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2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3 除樓梯間的門之外,樓梯間的內墻上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4 高層廠房(倉庫)、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設置封閉樓梯間時,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5 其它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可采用雙向彈簧門。
7.4.3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范第7.4.1條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樓梯間應按本規范第9 章的規定設置防煙或排煙設施,應按本規范第11章的規定設置消防應急照明設施;
2 在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開敞式陽臺或凹廊等。防煙前室可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0m2,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m2;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以及高層倉庫不應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應小于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5 除樓梯間門和前室門外,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內墻上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住宅除外);
6 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防煙前室,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篇3
一、責任到人
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從思想上、組織上、裝備上做好火災的預防工作。建立防火責任制,將防火安全的責任落實到每個建筑施工現場,每一個施工人員,明確分工,劃分區域,不留防火死角,真正落實防火責任。
各施工隊伍、各施工現場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2、建立防火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設置防火標志;
3、實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防火安全檢查,必要時實行每月防火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并建立檢查(巡查)記錄;
4、對職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
5、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定期組織消防演練。
二、消防安全措施
1、領導措施。各級領導應當高度重視消防工作,將防火工作納入安全生產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的主要領導是消防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防火預警機制,防止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
2、組織措施。應當建立消防安全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布置、檢查工作,并設立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消防工作,有條件的單位應當建立義務消防隊伍。
3、技術措施。根據國家消防安全法規和技術標準,結合防火重點部位,制定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積極開展防火安全培訓,提高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所及和掌握新的防火安全技術,推廣和應用科學的先進的消防安全技術,從施工工藝、技術上提高預防火災事故的防范能力。
4、物質保障。在消防安全上要舍得投入,每年作出消防設施的建立、消防器材的購置計劃,定期更換過期的消防器材,推廣和使用新型的防火建筑材料,淘汰易燃可燃的建筑材料,從新阻燃材料和物質上,解決火災的危險源。
三、火災險情的處置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因意外情況發生火災事故,不要驚慌,應一方面迅速電話報警,一方面組織人力積極撲救。
火警電話號碼為“119”。火警電話撥通后,要講清起火的單位和詳細地址,也要講清起火的部位、燃燒的物質和火災的程度、著火的周邊環境等情況,以便消防部門根據情況派出相應的滅火力量。
報警后,起火單位要盡量迅速地清理通往火場的道路,以便消防車能順利迅速地進入現場。同時,并應派人在起火地點的附近路口或單位門口迎候消防車輛,使之迅速準確地到達火場,投入滅火戰斗。
火勢蔓延較大,火勢燃燒嚴重的建筑物,施工單位熟悉或者了解建筑物的技術人員,應當及時將受損建筑物的構造、結構情況向消防官兵通報,并提出有關撲救工作的建議,保障救火員工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災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