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逝世追悼詞(精選3篇)
爺爺逝世追悼詞 篇1
各位親朋好友:
大家好!
八月中秋,正直舉家團圓的美好日子,全家上下卻沉浸在萬般苦痛之中,只因為爺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每年的中秋將成為我們永遠懷念和銘記的日子,作為孫媳的我在這里,附上悼辭一,以告慰爺爺的在天之靈,寄托我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爺爺一生勤儉,是他在生活最艱難的日子里,和奶奶用辛勞的雙手,堅強,瘦弱的雙肩撐起了這個家的一片蔚藍,含辛茹苦將兒女撫養成人。是他們在食不果腹,饑寒交迫的歲月里,寧可自己饑腸轆轆,忍餓挨凍,也要讓子女吃飽穿暖。是他們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呵護,照料,疼愛晚輩兒孫,曾子,曾孫。讓孫子孫女為了前程夢想,不畏艱難,奮力拼搏。他們是這個家我們永遠最愛的人。
皎皎圓月,本該是家人共享團圓之日。可是今天,卻因獨獨少了我們最愛的人而變得落寞。天堂里的爺爺,您可知道,我們是多么的想念你!
在這個家里,你是最辛勞,操心最多的人。孫男滴女大大小小20余人,哪個不是你的掌中寶,心頭肉。曾孫更是一輩人,你更是疼愛有加。膝下嬉戲間,你的盈盈笑語回蕩心間,音容笑貌在腦際揮之不去,是你以實際行動,把真,善,美的種子深深的植根于我們的內心最深處,你以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子子孫孫,教他們去做像你一樣的好人。一樣的善人。一樣溫暖的的人。你,就是我們永遠的榜樣。我們這個大家庭中永遠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您和奶奶廣博的胸懷,仁愛之心最真實的寫照。你們善良,對待老人,早早晚晚,噓寒問暖,賢惠孝順。對待他人,視如己出,當為楷模。對待子女,言傳身教,慈母嚴父,敢為人先。對待晚輩,疼愛掛牽,呵護有加。
我是一名教師,教了12年的書,在你們的眼里是榮耀的象征。感謝你們的疼愛,總是信奉這樣一個教育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今天,站在這里,我想說爺爺奶奶,你們就是這個家里的好“家長”,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好老師。你們用你們的善良,寬厚,仁愛之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是你們告訴我們后輩,做人當與人為善的道理,是你們告訴我們,做人不可貪得一時便宜,吃虧是福的道理。影響就是最是最好的教育,這讓我知道,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感謝你們,教給了我們如此多的做人的大道理。你們就是我永生的老師。
再此,愿爺爺在天堂里不會孤單,八月中秋,唯有借皎皎圓月,遙寄思念。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想念你!
爺爺逝世追悼詞 篇2
尊敬的各位長輩、親戚、父老鄉親們:
感謝大家前來參加爺爺的葬禮。白沙垂首,伊洛嗚咽!爺爺走了,走的匆忙,沒有留下任何遺愿。
爺爺,于農歷19xx年**月**日出生在吳起薛岔鄉背山溝,于農歷20xx年**月**日晚點分因車禍在吳起縣人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歲。爺的一生是勤勞、平凡、樸素的一生,他沒有給我們留下物質財富,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他教導我們如何勤儉節約,如何做事做人。爺爺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少年時代是在黑暗的舊中國度過的,年幼的爺爺從小就懂得愛國愛家。1945年也就是爺爺**歲那年,參軍當兵,近兩年的時間參加過“堆子梁”等多次戰役,曾身上攜帶超重量的武器彈藥奔跑三十多里路程后,胃受損而導致嚴重吐血,但爺爺依然堅持,他從沒有放棄。
1948年2月,爺爺便去了青海擔架隊,期間,10人一組住在一間破窯洞里,半夜,窯洞坍塌,除了爺爺幸存外,其余9人均被掩埋死亡。爺爺的生命是頑強的,直到九月份,終于返回家中。爺爺成家后,以務農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奶奶靠勞動和汗水,長期過著艱苦而平淡的日子,那年頭,糧食短缺,只能靠野菜、樹皮充饑,如果能飽飽的吃上一頓煮洋芋,已經算是很高興的事了,那時候,家里的土炕上就一塊破沙氈,被子、褥子破破爛爛,根本達不到每人一套,到了冬天,早早的把炕燒上,以此取暖,由于炕太燒,父親和叔伯們在爛氈上翻滾,爺爺就給這個蓋蓋,給那個揪揪,又怕凍著,又怕燙著。為了能讓家人都吃個飽飯,都不要受罪,爺爺每天砍柴,步行十多里地到集市賣柴,一次也只能買兩三塊錢,就這樣,爺爺不辭辛勞,為我們這個家默默地承受一切,默默地付出一切。
爺爺共有兒女10人,7男3女,其中一女七歲病亡,一女出嫁后因意外火災而亡,其余子女均健在。共有子嗣64人。老人家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撓,不向困難低頭,艱辛的人生歷程,仿佛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爺爺74歲時,為了尋找根基淵源,下定決心,立志尋根,于20xx年正月,遵照爺爺的爺爺(也就是老祖輩)的遺言,到處打聽,開始尋找老家,幾經打聽,輾轉反側,用了七天的時間找到老家定邊縣盧草溝,失散百余年的親人終于相認,爺爺是為了爺爺的爺爺的七代360口人的根源,含辛茹苦,老心勞累,這是對親人的無限牽掛和無私大愛,爺爺為了我們高馮相認做出了非常大貢獻,同時完成了幾代人都沒有完成的遺愿。
教子齊家語不聞,寸草何曾報爺恩?望云路斷親何在?空余血淚灑新墳。
失爺之痛,催徹心肝,欲絕之情,萬言難盡,今天兒孫共64人,僅以薄言鉛淚一把敬爺爺。爺爺啊爺爺,若魂升天國則請極樂,若靈赴九泉則請含笑,無論何處,敬請安息。萬世千古,永垂不朽,萬世千古,永垂不朽!
親愛的爺爺,請您安息吧!
爺爺逝世追悼詞 篇3
尊敬的各位長輩、親戚、父老鄉親們:
感謝大家前來參加爺爺的葬禮。
農歷10月10日6點02分,爺爺走了,享年八十四歲。在他的床邊,有我的爸爸和娘、姑姑姑父、叔叔嬸嬸。他的孫子孫女們也都回來了,一個在準備考試的孫子也趕回來了。心里已經有了預感,在醫院堅持了幾個月,受了很多很多苦,堅強硬朗的爺爺,還是走了。
回上海的車上,沒有預想中地嚎啕大哭,只有意外中的平靜。心里的念頭是,爺爺終于不用再受苦了,不用辛苦地每天躺在病床上。我想,爺爺是到天上去享福了啊,不用悲傷,不用難過,爺爺是解了啊!
爺爺的遺照畫得很安詳,仿佛他從來沒有生病,仿佛他從來沒有受過那幾年的苦。爺爺老實忠厚了一輩子,從打游擊的戰場上下來,成為了一個本分的農民。前來悼念的人很多。葬禮上我們依舊很平靜,反而對那些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們的人反復地說:“爺爺已經八十四歲,是高壽,是值得高興的。”
我以為,爺爺住院的幾個月時間,或許已經讓家人逐漸地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次次的病危通知,會讓我們的心堅硬起來。可是,在葬禮上,大家的情緒還是失控了。但是我硬是強迫自己控制住了情緒。我以為,悲傷也許就這么淡淡地過去了,心里有的,只是對爺爺的懷念。
爺爺身體一直很硬朗,70多歲的時候,還可以做很多事,去照看他的寶貝樹林。一個這么健康硬朗的爺爺,突然就病倒了。那個喜歡說笑話、逗小孩兒的爺爺,突然間就不會說話了。在住院的頭些日子里,每次去看望爺爺的時候,爺爺還會逗我玩,會用還可以動的那個手跟別人打招呼。可是慢慢的,爺爺越來越沒有,那只假裝揮舞拳頭的手,也慢慢地變成了求饒式的擺手。爺爺是真的很不喜歡打針。最后一次去醫院看他的時候,他身上幾乎都是青紫色的皮膚,針頭插在他的手指上。就是這么難受的爺爺,在我走的時候,還跟我揮揮手,表示再見。
回到上海,就在回憶的那么一小會兒,我突然崩潰地嚎啕大哭,仿佛才得知爺爺去世的消息,后知后覺的要緊。
以后再也見不到爺爺了,只能給他老人家上香掃墓了,挺過那么多次病危的爺爺,還是走了。再也聽不到爺爺很大聲地喊我小成子了,再也不會被爺爺手中的草蜢給嚇到了,再也聽不到爺爺給我講那個重復了很多很多次的故事了。
爺爺,您走好,好好的,去天上享福吧!那里沒有煩人的護士和醫生,沒有打不完的針吃不完的藥,只有安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