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追悼會悼詞(精選6篇)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1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追悼會,深切哀悼趙承貴老人,緬懷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寄托各位子孫、親戚和朋友的哀思,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趙承貴老人是湖北省松滋市街河市鎮栗林子村人。1923年農歷正月十六出生,20xx年農歷六月二十九因心力衰竭而停止呼吸,永遠離開了他十分留戀的人世間,離開了他摯愛的子孫和親朋,享年84歲。他的高壽,是上蒼的恩賜。他的溘然長逝,讓親友們十分悲痛!
趙老是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他終身熱愛土地,甘當老黃牛。他勤勤懇懇了一輩子,也默默奉獻了一輩子,將勞動的汗水灑滿大地。他曾經身披蓑衣、腳踏草鞋,風里來雨里去,靠勤勞樸實的品格,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計,支撐起一個興旺的家。他與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一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趙老飽受了人間的辛酸和苦難。在青年時期,他被國某黨反動派抓過壯丁,慘遭摧殘,身患重病,被反動軍隊丟棄在山溝后,一路乞討回家,撿回一條命。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劫難。在人民公社時期,他為生產隊養牛,被一頭發瘋的牛刺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只能看到一絲光亮,因公負傷成為終身殘疾。這是他第二次死里逃生。趙老在面臨災難的時候,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他歷經苦難,卻絕不悲觀,從來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用平靜的心態與頑強的意志打造了人生的完美。
趙老用寬容與厚愛善待他人,一生奉行“吃虧是福”的人生道理,具有克己忍讓的高尚品德。他堅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老老實實做人,憑真本事吃飯。在此,我們應該講述趙承貴老人含辛茹苦、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感人事跡。
他不管家庭經濟狀況多差,始終鼓勵孩子們上學讀書。他節約一粒糧、一分錢,全家總動員,支持兩個兒子考學。大哥大嫂主動分擔起家庭責任,輔助兩個弟弟讀書。趙老視力不好,經常彎腰駝背地一路摸行到學校,給兩個兒子送米送菜。他自己卻穿舊衣,吃粗茶淡飯,他為孩子們求學盡了最大努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家庭親情作后盾,三兒子趙仙泉接連考上了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今在中央電視臺任記者、主任編輯。四兒子趙先國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趙家其他幾個子女也都自食其力、勤勞致富。
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培養出國家有用的人才,這是趙承貴老人的光榮,也是家鄉人的光榮。
趙老的一生,是值得紀念的一生。今天,老人安詳地去了,他去得很坦然,他的人格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尊敬的趙承貴老人家,您安息吧!
您永遠活在您的親人和鄉親們的心中!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2
是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他終身熱愛土地,甘當老黃牛。他勤勤懇懇了一輩子,也默默奉獻了一輩子,將勞動的汗水灑滿大地。他曾經身披蓑衣、腳踏草鞋,風里來雨里去,靠勤勞樸實的品格,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計,支撐起一個興旺的家。他與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一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雖然逝世了,但他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們學習和記取。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習和工作,再創佳績。以慰在天之靈。
安息吧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3
是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他終身熱愛土地,甘當老黃牛。他勤勤懇懇了一輩子,也默默奉獻了一輩子,將勞動的汗水灑滿大地。他曾經身披蓑衣、腳踏草鞋,風里來雨里去,靠勤勞樸實的品格,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計,支撐起一個興旺的家。他與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一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雖然逝世了,但他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們學習和記取。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習和工作,再創佳績。以慰在天之靈。
安息吧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4
各位父老鄉親,各位親朋好友: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大人的逝世。
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大人,出生于公元1913年冬月,不幸于20xx年農歷10月16日下午6時2分因年歲已高,與世長辭,享年93歲。
老大人的一生是極不平凡的一生。
在萬惡的舊社會里度過了他人生苦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壯年階段,因生活所迫,幾經搬遷,幾度展轉,從出生地桃源縣遷至安鄉縣,解放后,又帶妻兒老小回到了桃源。
他老人家全靠勤勞、節儉的雙手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的復雜社會環境中撫育了兩兒一女。
在鐘老大人高貴品德、勤勞儉仆的影響下,使其家庭后裔丁口興旺,財源廣進,事業宏偉,人才輩出,是遠近聞名的和諧家庭戶、才子出眾戶、事業興旺戶。
今天,鐘老大人雖然和我們永別了,可他老人家的勤儉治家、勤勞致富、嚴肅教子、誠信待人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和發揚老大人的好傳統、好作風,將悲痛的'心情,溶化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浪潮中,努力奮斗,拼搏進取,把生我養我的家鄉建設好,讓老人的在天之靈永遠安寧。
尊敬的鐘老大人,安息吧!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5
20年3月10日,農歷正月廿五,我親愛的父親因患肝癌不治,永遠的離開了我,享年58周歲。父親是9億農民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員,然而,在我心目中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是我做人的標桿,是我永遠的榜樣。平凡的農民,偉大的父親,沉痛悼念我的父親
20年11月19日,父親因持續低燒查出肝硬化需住院治療,我請假陪老人家前往第一中心醫院消化科住院,經三天的詳細檢查,確診為肝區出現三塊癌性腫瘤,因腫瘤分布在左右兩片肝區,無法進行切除,采取了介入術治療,三個月后主治大夫談話指出,照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建議出院回家。
20年1月22日臘月初八,父親在兩個伯父的陪護下回到了定州老家。得知消息的村民們男男女女結伙前來探望,算起來有大半個村子的鄉親。----此時,父親已經有近十年不在村兒里住了。
父親是個鐵匠,做了幾十年的武術刀劍,一九八幾年為某電影制片廠特制了劉關張兵器道具:青偃月刀、丈八蛇矛槍、雙股劍,以及象鼻大刀等。他老人家念念引以為豪。
饑荒年代講究藝多不壓身,在我老家祖宅“套屋”里,放著當年父親干活用過的工具:泥瓦匠的刨錛、大鏟;木匠的推刨、鑿子、木工鋸;甚至釘盆釘碗的“金剛鉆兒”。他唱過現代樣板兒戲,他輪過盆兒(就像電影《人鬼情未了》上捏制泥盆一樣,只是需要人工腳踏轉盤,而不是電機帶動轉盤),他掄過大錘打過鐵,他上過灶子當過大廚。這不,等到他的.兒子--不肖的我在保定安家落戶生兒育女,他和母親一起來保定幫我帶孩子,于是大廚成為他的主業,一邊是母親抱孩子,一邊是父親在工地上給農民工做飯掙點零花。
父親愛喝酒,據母親回憶說是因為年輕時掄錘打鐵,三冬六夏滿身汗永遠不能穿厚衣服(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見到過的冰天雪地里父親赤裸著上身掄錘打鐵的場景),秋冬為了防止著涼,一泡兒活兒下來,就一定要喝口酒驅驅寒氣,否則滿身的熱汗一著風就鐵定要招病了。從那時開始本來就不太喝酒的父親習慣于大碗灌酒,三兩的口杯從來都是一氣干。所以我們掙錢以后,都是給老人家買上幾瓶度數高的烈酒。兩年以前,父親在檢查時被診斷出酒精肝肝硬化,我們沒有理由責怪老人,只有勸慰他戒酒。
印象里父親在作坊里干活,一個人孤獨的身影在火花四濺的明暗光影中如同剪影畫。鄉親們拿來一個完整的炮彈皮,讓父親打幾把好菜刀,幾個“七爺”叫下來,父親欣然答應,放下手中的活兒,生火添煤手持小錘當把式,年輕的后生輪番赤膊上陣掄大錘,折騰了一天,制作了8把菜刀被鄉親們盡數拿去,你爭我奪好不熱鬧,晚飯時母親抱怨自己家里沒有一把像樣的菜刀。被父親一句話頂了回去。他從來不占別人的小便宜。
父親大人去世了,我懷念我的父親。
我是農民的兒子。
農民追悼會悼詞 篇6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大人的逝世。
我們尊敬的老前輩老大人,出生于公元1913年冬月,不幸于20xx年農歷10月16日下午6時2分因年歲已高,與世長辭,享年93歲。
老大人的一生是極不平凡的一生。
在萬惡的舊社會里度過了他人生苦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壯年階段,因生活所迫,幾經搬遷,幾度展轉,從出生地桃源縣遷至安鄉縣,解放后,又帶妻兒老小回到了桃源。
他老人家全靠勤勞、節儉的雙手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的復雜社會環境中撫育了兩兒一女。
在鐘老大人高貴品德、勤勞儉仆的影響下,使其家庭后裔丁口興旺,財源廣進,事業宏偉,人才輩出,是遠近聞名的'和諧家庭戶、才子出眾戶、事業興旺戶。
今天,鐘老大人雖然和我們永別了,可他老人家的勤儉治家、勤勞致富、嚴肅教子、誠信待人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和發揚老大人的好傳統、好作風,將悲痛的心情,溶化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浪潮中,努力奮斗,拼搏進取,把生我養我的家鄉建設好,讓老人的在天之靈永遠安寧。
尊敬的鐘老大人,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