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活回憶美文:曬草鋪鋪
天很冷,母親卻不同意開空凋。她的理由是:有電熱毯就行了,想想曬草鋪鋪的日子吧。
母親的話霎時把我推回到少年時代。
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我所在的生產隊還沒有擺脫貧困,不少人家都是兩間屋草屋。我的父親在海安鎮工作,在農村有三間草屋,就是生產隊里比較好的人家了。
草屋的泥墻比大人高不了多少,據說矮能防倒塌。窗戶很小,多數人家用一塊塑料薄膜封著,也有窗戶糊紙的,俗語“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大概由此而來。而屋子小而低,據說有利于保暖。冬天,寒風呼嘯,滴水成冰。這時,屋子再保暖,睡覺還是感到冷,怎么辦呢?大人會告訴你:有稻草呢,還怕天冷嗎?
在莊稼人眼里,稻草無疑是個寶貝。有的人家,早在秋收后生產隊分草時,就把挑回家的稻草進行整理,分揀出一些色澤金黃的上等稻草,攤放在太陽底下曝曬,干透后捆好,堆放在屋角,留作寒冬墊床鋪。也有的人家動手晏一些,直到睡覺感到冷,才取出藏在室外草堆中間的稻草捆鋪放在地曬上一兩天。然后將稻草均勻地鋪在鋪板或代替鋪板的竹簾子上。
稻草剛剛曬過,還殘留著陽光溫暖的氣息,散發著草香。講究一點的人家在稻草上鋪上床單,不講究的,在稻草上面鋪一張舊草席。睡覺時,人躺在上面,又軟又暖和,那感覺比睡席夢思舒服!
稻草墊鋪,厚薄可以隨時調整,彈性也一樣。覺得不暖和了,只要把草曬一曬,或者再添些新稻草,就會很暖和,彈性十足。鄰居貴爹就炫耀過他的床鋪。我特地看過,貴爹睡的床是用土墼碼一個長方體,鋪在上面的是亂糟糟的穰草,中間有一道凹槽。他不無得意地告訴我:不少人圖個好看,用整齊的草,鋪得很平,草的空隙小,睡在上面,遠不如墊亂草透氣舒服。墊穰草更軟和,中間有了凹槽,人睡在凹槽里,隨你怎么翻身,被子兩邊都不會有冷風漏進來。不是吹牛,睡皇帝的龍床,不見得有我這樣睡舒服。
貴爹是個只講實惠的人,我相信他的話。不過,他說睡墊穰草的鋪比睡龍床舒服,我有些將信將疑。因為睡在鋪了穰草的鋪上,人體有時會有一些汗氣滲進穰草,時間久了,草會散發霉味。如果有小孩尿床,稻草的氣味更難聞。龍床大概不會有難聞的氣味吧?當然啰,只要經常把墊床的稻草抱到外面去曬,或者換草換得勤一些,就不會有霉味了。
曬草鋪鋪,有時可能是臨時的,一次性的。鄉下交通不便。婚喪喜慶,客人來一趟不容易。就說祝壽吧,城里人安排壽宴只吃一頓,鄉下交通不便,有些客人是步行來的,哪能來了就走?按傳統,壽宴待客得安排三天。鄉下沒有旅館,借宿在鄰居家,可以作為權宜之計。但是,也有不少人不想麻煩人家,就把泥地掃一下,把稻草鋪開,放上一張草席或床單,地鋪就打好了。待客,一般是自家的鋪讓給客人睡,家里人睡地鋪。客人一走,臨時用來墊鋪的稻草也就成了燒火草。
我曾經睡過地鋪,那一次是去鄰居家借宿,鄰居剛好打了地鋪。地鋪大,鋪的是稻草,十分松軟。我提出睡地鋪,鄰居答應了。增加睡的人,再鋪開一捆稻草就行了。可是枕頭不夠,我只好把厚厚的棉褲當枕頭,墊在腦后。棉褲的味道不太好,管它呢,躺在稻草鋪的地鋪上,真舒服,也很暖和。哦,屋梁上是啥?是蛛網,有一只灰老鼠溜過來了……鄉村的夜,靜得能聽到老鼠的腳步聲,只不過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今天,母親忽然提起曬草鋪鋪的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些荒涎,可是,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生活啊,我能說母親說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