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組織工作會議上經驗交流發言: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一、深化黨領村辦,種好“增收田”
2019年以來,xx鎮深化黨領村辦,積極探索實踐“黨支部+自主經營”發展模式,增強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xx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碩果累累。2019年x月,xx村黨支部收購xx畝x年樹齡的果園,創建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產業園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由村“兩委”牽頭抓生產抓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組織運行,優先雇傭周邊村屯貧困戶入園就業,全年為x余人(次)提供就業機會,發放勞務工資多萬元。產業園實現當年創建即獲大豐收,產量萬斤,收入xx萬元。 二是xx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共生。2019年x月,xx村黨支部通過土地流轉xx畝,創建村集體產業園,立體生態混養。產業園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發展模式,由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日常管理,村黨支部派專人參與賬目管理,存欄雞羽、鴨只、魚尾,形成“禽糞育魚、魚類凈水、互利共生”的水域生態體系。目前,產業園收入xx萬元。
二、強化多元發展,拓寬“增收道”
一是整合使用資金,發展“資金扶持型”集體經濟。積極爭取到中央、xx區等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共x萬元,主要用于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入股分紅等,全鎮村集體經濟實現資金投入和產業項目全覆蓋,確保每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到x萬元以上。二是盤活集體資產,發展“資源效益型”集體經濟。挖掘“自然資源”模式,xx村、xx社區等通過公益林獲得收益,團結村通過供水獲得收益;發揮“坐地生財”模式,xx村、x村等通過出租門面、水庫等形式獲得收益,xx村獲得征地補償x萬元。
三、“融”化后盾支持,走好“增收棋”
一是隊伍得力,增強“造血”本能。發揮后援單位“后臺”作用,“大村長”、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和“百日攻堅工作組”凝心聚力,各盡其才、各顯神通,化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攻手”,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二是資金助力,增強“輸血”功能。動員經濟實力強勁后盾單位為幫扶村提供財力支持,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2019年上半年,xx村后援單位市委辦和xx縣xx局出資多萬元,促成xx村創建了“xx畝油茶+xx畝果+xx畝”產業基地,構建村集體經濟“長中短”產業發展布局。同時,將駐村第一書記的5萬元工作經費用于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三是技術給力,增強產品“潛能”。積極對接農業、林業等部門,結對技術幫扶。xx縣農業農村局對口幫扶xx村、xx村,發揮種植、養殖技術專業特長,充當“技術保姆”,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有效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優化財務管理,盤活“增收庫”
一是實行“村賬鎮管” 模式。全鎮xx個村(社區)的財務全部收歸鎮財政所統一管理,使村級資金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和“自下而上”的報批機制,有效提高了村級財務管理水平。二是推行“村財村用” 模式。規范村集體經濟收益金使用。xx村、xx村等用于村委樓修繕、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河道清理等;文雅村等用于村級文體活動。目前,全鎮使用村級集體收益金xx萬元,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使用近x萬元。三是踐行“以錢生錢”模式。將村集體經濟收益金再投入再開發,xx村、xx村和xx村利用村集體收益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實現村集體經濟“滾雪球”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