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白鶴林
孤獨
◎白鶴林
“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
照顧著
歷代的星辰
(原載《星星》2007年第8期)
孤獨:一首小詩的命運
◎白鶴林
2013年10月某天,詩友本少爺在微博中談趙麗華的《悼張立勤》一文時,曾提到我的小詩《孤獨》。但很快事情就過去了,我沒太在意。一首詩有它自己的命運,作者無能為力。
2014年2月28日上午,閑來無聊,在網(wǎng)上又意外發(fā)現(xiàn)這首小詩被漫畫家慕容引刀抄寫后配了手繪小圖,發(fā)布在他的微博上。百度后知道,這位漫畫家是一位帥哥,出版了很多本漫畫著作,曾入圍過2010動漫風(fēng)云榜,代表作有繪本《我就是刀刀》等。他抄寫《孤獨》之前,并不知道作者是誰,但發(fā)布時已不知從何處打聽到。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更有趣且令我倍感意外的還在后面。因為聯(lián)系上一位與此事有關(guān),且曾在成都芳齡舊事酒吧的一個詩歌朗誦會上有過一面之緣的重慶詩友荷香(她同時也是漫畫家),我才知道,他們不少人在一個微信群的“每日一抄”里抄寫喜歡的詩歌,而我的這首《孤獨》被他們中的西門不暗在微博上發(fā)現(xiàn)并分享出來,已經(jīng)有20多位朋友抄寫了一遍。然后我與荷香取得了聯(lián)系,她發(fā)來了抄寫詩歌的微信網(wǎng)址和全部內(nèi)容。其中附有這樣一段話:
“這是首很美很美的詩,一讀到的瞬間就被打動,是朋友@西門不暗分享出來的,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具體的作者是誰,可它美得我心碎。于是,今天,我們二十多人,一起抄寫了它,瞬間就不孤獨了。我們都來一起守護星星,也被星星守護,感謝亙古的星辰,感謝我們每個人的相遇。”
《孤獨》這首小詩,本是我的組詩《小零碎》中的一首。組詩中的20首小詩,都是三五行的短章,是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以來的很多年里,我在寫作中的一些即興的感悟片段,所以整理到一起時取名為《小零碎》。按照現(xiàn)在的時髦說法,這些詩歌都可稱為微詩歌。《小零碎》曾被分別選發(fā)在2007年第8期的《星星》和《詩歌月刊》上。其中《詩歌月刊》選了11首,而《星星》只選了4首,但得到了著名詩歌批評家羅振亞先生在同期發(fā)表的《穿越時光隧道的智性之光》一文中的肯定。
《孤獨》一詩的寫作靈感,源自于存在主義先驅(qū)、哲學(xué)家索倫·克爾凱戈爾。上世紀(jì)九十年代的某一年,我買了一本《克爾凱戈爾日記選》(說實話那時幾乎讀不懂,也沒讀完)。我被大師的一句話所深深觸動,他說:“從童年起,我就已經(jīng)成為精神。”
神奇的是,當(dāng)我再次翻閱這本書,卻一時沒有查到這句話的原文所在,所以或許它出自克爾凱戈爾另外的著作也有可能。但總之有一點是確定的,這是克爾凱戈爾的句子。而后來,我將這句話引在了我的隨筆《靈魂的碎片》里。再后來,重溫我的這篇收錄于我第一本詩集《四個短途旅行》里的文章時,我寫了《孤獨》這首詩。
需要說明的是,詩的第一行“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雖然加了引號,但并不是“引文”,而只是一種有意的篡改寫法。顯然,我的這首詩之所以深受大師精神的影響,其深層次原因就在于我在當(dāng)時所處的外部世界里是很孤獨的,而只有在內(nèi)心——在閱讀和寫作中,我才有陪伴,才有對話者。盡管這一切都是虛幻而不可觸摸的,但足以陪伴我度過那些迷惘而安靜的青年時光。
克爾凱戈爾是丹麥人,我認(rèn)為他同時具有哲學(xué)家和寓言詩人的偉大品質(zhì)。而他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思想中的一個重要關(guān)注就是“孤獨個體”,正是他首先告訴我們:人作為個體存在本質(zhì)就是孤獨的。
2014年2月27日于綿州景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