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孝昌元年秋,屆于洛陽。陛見后,就館舉哀,追服三載。寶夤時在關西,遣使觀察,問其形貌,斂眉悲感。朝廷賞賜豐渥,禮遇隆厚,授司空,封高平郡公、丹楊王。及寶夤反,贊怖,欲奔白鹿山,至河橋,為北中所執。朝議明其不相干預,仍蒙慰免。
建義初,轉司徒,遷太尉,尚帝姊壽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都督齊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寶夤見禽,贊拜表請寶夤命。
爾朱兆入洛,為城人趙洛周所逐。公主被錄送京,爾朱世隆欲相陵逼。公主守操被害。贊既棄州,為沙門,潛詣長白山。未幾,至陽平,病卒。
贊機辯,文義頗有可觀,而輕薄俶儻,猶有父風。普泰初,迎其喪,以王禮與公主合葬嵩山。
元象初,吳人盜其喪還江東,梁武猶以為子,祔葬蕭氏墓焉。贊,江南有子,在魏無后。
蕭正表,字公儀,梁武帝弟臨川王宏之子也。在梁封山陰縣侯,位北徐州刺史,鎮鐘離。正表長七尺九寸,雖質貌豐美,而性理短暗。
初,梁武未有子,以正表兄西豐侯正德為子。及自有子,正德歸本,私懷忿憾,以正光三年,背梁奔魏。魏朝以其人才庸劣,不禮焉。尋逃歸梁,梁武不之罪,封為臨賀王。
侯景將濟江,知正德有恨,密與交通,許推為主,正德以船迎之。景度,攻揚州。正表聞正德為侯景所推,盤桓不赴援。景尋以正表為南兗州刺史,封南郡王。正表遂于歐陽立柵,斷梁援軍。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遣兵擊破之。正表走還鐘離,以武定七年,據州內屬,封蘭陵郡王。尋除侍中、太子太保、開府儀同三司。薨,贈司空公,謚曰昭烈。子廣壽。
蕭祗,字敬式,梁武帝弟南平王偉之子也。少聰敏,美容儀。在梁封定襄縣侯,位東揚州刺史。于時江左承平,政寬人慢。祗獨蒞以嚴切,梁武悅之,遷北兗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圍建業,祗聞臺城失守,遂來奔,以武定七年至鄴。齊文襄令魏收、邢邵與相接對。歷位太子少傅,領平陽王師,封清河郡公。齊天保初,授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時梁元帝平侯景,復與齊通好,文宣欲放祗等還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鄴。卒,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
子放,字希逸,隨祗至鄴。祗卒,放居喪以孝聞。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后更不下樹。每臨時舒翅悲鳴,全似哀泣。家人則之,未嘗有闕。時以為至孝之感。服闋,襲爵。武平中,待詔文林館。
放性好文詠,頗善丹青,因此在宮中披覽書史及近世詩賦,監畫工作屏風等雜物。見知,遂被眷待。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蕭退,梁武帝弟司空、鄱陽王恢之子也。退在梁封湘潭侯,位青州刺史。建業陷,與從兄祗俱入東魏。齊天保中,位金紫光祿大夫,卒。
子慨,深沈有體表,好學,善草隸書,南士中稱為長者。歷著作佐郎,待詔文林館。卒于司徒從事中郎。
蕭泰,字世怡,亦恢之子也。在梁封豐城侯,位譙州刺史。侯景襲而陷之,因被執,尋逃至江陵。梁元帝平侯景。以泰為兼太常卿、桂陽內史。未至郡,屬于謹平江陵,遂隨兄修佐郢州。及修卒,即以泰為刺史。湘州刺史王琳襲泰,泰以州輸琳。時陳武帝執政,征為侍中,不就。乃奔齊,為永州刺史。保定四年,大將軍權景宣略地河南,泰遂歸西魏。以名犯周文帝諱,稱字焉。拜開府儀同三司,封義興郡公,授蔡州刺史。政存簡惠,深為吏人所安。卒官,子寶嗣。
寶字季珍,美風儀,善談笑,未弱冠,名重一時。隋文帝輔政,引為丞相府典簽。開皇中,至吏部侍郎。后坐太子勇事誅,時人冤之。
蕭捴,字智遐,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溫裕,有儀表,在梁封永豐縣侯。東魏遣李諧、盧元明使梁。梁武帝以捴辭令可觀,令兼中書侍郎,受幣于賓館。歷黃門侍郎,累遷巴西、梓潼二郡守。及侯景作亂,武陵王紀稱尊號。時宗室在蜀,唯捴一人,封捴秦郡王。紀率眾東下,以捴為尚書令、征西大將軍、都督、益州刺史,守成都。又令梁州刺史楊乾運守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