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
于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議,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遂作頌曰: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壤可游。滋液滲漉,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穡曷蓄?
匪唯雨之,又潤澤之;匪唯偏我,泛布護之;萬物熙熙,懷而慕之。名山顯位,望君之來。君兮君兮,侯不邁哉!
々之獸,樂我君圃;白質黑章,其儀可喜;旼々穆穆,君子之態。蓋聞其聲,今視其來。厥涂靡從,天瑞之征。慈爾于舜,虞氏以興。
濯濯之麟,游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三代之前,蓋未嘗有。
宛宛黃龍,興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輝煌。正陽顯見,覺寤黎烝。于傳載之,云受命所乘。
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托寓,諭以封巒。
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圣王之事,兢兢翼翼。故曰于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厥遺:此之謂也。
相如既卒五歲,上始祭后土。八年而遂禮中岳,封于太山,至梁甫,禪肅然。
相如它所著,若《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不采,采其尤著公卿者云。
贊曰:司馬遷稱:《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以之顯,《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儉,此亦《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