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九月乙未,東平王忠薨。辛丑,幸章陵,祠舊宅園廟,見宗室故人,賞賜各有差。
冬十月己未,進幸江陵,詔廬江太守祠南岳,又詔長沙、零陵太守祠長沙定王、舂陵節侯、郁林府君。還,幸宛。
十一月己丑,車駕還宮,賜從者各有差。
十二月壬子,詔曰:"《書》云:'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往者妖言大獄,所及廣遠,一人犯罪,禁至三屬,莫得垂纓仕宦王朝。如有賢才而沒齒無用,朕甚憐之,非所謂與之更始也。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但不得在宿衛而已。"
二年春正月乙酉,詔曰:"《令》云'人有產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谷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又詔三公曰:"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立秋如故。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逼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余。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間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奸行賂于下,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二月甲寅,始用《四分歷》。
詔曰:"今山川鬼神應典禮者,尚未咸秩。其議增修群祀,以祈豐年。"丙辰,東巡狩。己未,鳳皇集肥城。乙丑,帝耕于定陶。詔曰:"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勞也。國家甚休之。其賜帛人一匹,勉率農功。"使使者祠唐堯于成陽靈臺。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有黃鵠三十從西南來,經祠壇上,東北過于宮屋,翱翔升降。進幸奉高。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酉,告祠二祖、四宗,大會外內群臣。丙子,詔曰:"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告祀明堂,以章先勛。其二王之后,先圣之胤,東后蕃衛,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百僚從臣,宗室眾子,要荒四裔,沙漠之北,蔥領之西,冒耏之類,跋涉懸度,陵踐阻絕,駿奔郊畤,咸來助祭。祖宗功德,延及朕躬。予一人空虛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薦,慚愧祗栗。《詩》不云乎:'君子如祉,亂庶遄已。'歷數既從,靈耀著明,亦欲與士大夫同心自新。其大赦天下。諸犯罪不當得赦者,皆除之。復博、奉高、嬴,無出今年田租、芻稿。"戊寅,進幸濟南。
三月己丑,進幸魯,祠東海恭王陵。庚寅,祠孔子于闕里,及七十二弟子,賜褒成侯及諸孔男女帛。壬辰,進幸東平,祠憲王陵。甲午,遣使者祠定陶太后、恭王陵。乙未,幸東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關。
夏四月乙巳,客星入紫宮。乙卯,車駕還宮。庚辰,假于祖禰,告祠高廟。
五月戊申,詔曰:"乃者鳳皇、黃龍、鸞鳥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見,及白烏、神雀、甘露屢臻。祖宗舊事,或班恩施。其賜天下吏爵,人三級;高年、鰥、寡、孤、獨帛,人一匹!督洝吩唬'無侮鰥寡,惠此煢獨。'加賜河南女子百戶牛、酒,令天下大酺五日。賜公卿已下錢、帛各有差;及洛陽人當酺者布,戶一匹,城外三戶共一匹。賜博士員弟子見在太學者布,人三匹。令郡國上明經者,口十萬以上五人,不滿十萬三人。"
改廬江為六安國,江陵復為南郡。徙江陵王恭為六安王。
秋七月庚子,詔曰:"《春秋》于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慎三微也。律十二月立春,不以報囚。《月令》冬至之后,有順陽助生之文,而無鞠獄斷刑之政。朕咨訪儒雅,稽之典籍,以為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
九月壬辰,詔:"鳳皇、黃龍所見亭部,無出二年租賦。加賜男子爵,人二級;先見者帛二十匹,近者三匹,太守三十匹,令、長十五匹,丞、尉半之!对姟吩疲'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它如賜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