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十三年,增邑,更封脩侯。將兵北屯下曲陽,備匈奴。坐殺軍吏,受詔將妻子就國。武徑詣洛陽,上將軍印綬,削戶五百,定封為楊虛侯,因留奉朝請。
帝后與功臣諸侯宴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高密侯鄧禹先對曰:"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博士。"帝曰:"何言之謙乎"卿鄧氏子,志行修整,何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對,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盜賊。"帝笑曰:"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列侯,而太官無余。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二十五年,武以中郎將將兵擊武陵蠻夷,還,上印綬,顯宗初,西羌寇隴右,覆軍殺將,朝廷患之,復拜武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副,與監軍使者竇固、右輔都尉陳讠斤,將烏桓、黎陽營、三輔募士、涼州諸郡羌胡兵及弛刑,合四萬人擊之。到金城浩亹,與羌戰,斬首六百級。又戰于洛都谷,為羌所敗,死者千余人。羌乃率眾引出塞,武復追擊到東、西邯,大破之,斬首四千六百級,獲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還京師,增邑七百戶,并前千八百戶。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濟與楚王英黨顏忠謀反,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武孫震為漻亭侯。震卒,子側嗣。
論曰: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然咸能感會風云,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猶能授受惟庸,勛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于翼扶王運,皆武人屈起。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執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蕭、樊且猶縲紲,信、越終見菹戮,不其然乎!自茲以降,迄于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其懷道無聞,委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之高勛,耿、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觀其治平臨政,課職責咎,將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傷已甚。何者?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參任則群心難塞,并列則其敝未遠。不得不校其勝否,即以事相權。故高秩厚禮,允答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其余并優以寬科,完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于后。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而郭伋亦譏南陽多顯,鄭興又戒功臣專任。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爾。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瑯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脩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太傅宣德侯卓茂
贊曰:帝績思乂,庸功是存。有來群后,捷我戎軒。婉孌龍姿,儷景同翻。
《后漢書》 南朝宋·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