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上 光武帝紀(jì)第一上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懷宮。進(jìn)幸河陽。更始廩丘王田立降。
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詔曰:"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為淮陽王。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
甲申,以前密令卓茂為太傅。
辛卯,朱鮪舉城降。
冬十月癸丑,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遂定都焉。
遣岑彭擊荊州群賊。
十一月甲午,幸懷。
劉永自稱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懷。
赤眉?xì)⒏迹髧虛?jù)隴右,盧芳起安定。破虜大將軍叔壽擊五校賊于曲梁,戰(zhàn)歿。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大司馬吳漢率九將軍擊檀鄉(xiāng)賊于鄴東,大破降之。庚辰,封功臣皆為列侯,大國四縣,余各有差。下詔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惟諸將業(yè)遠(yuǎn)功大,誠欲傳于無窮,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其顯效未詶,各籍未立者,大鴻臚趣上,朕將差而錄之。"博士丁恭議曰:"古帝王封諸侯不過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強(qiáng)干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諸侯四縣,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乃遣謁者即授印綬,策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jǐn)度,滿而不溢。敬之戒之。傳爾子孫,長為漢藩。"
壬午,更始復(fù)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于匡降,皆復(fù)爵位。
壬子,起高廟,建社稷于洛陽,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是月,赤眉焚西京宮室,發(fā)掘園陵,寇掠關(guān)中。大司徒鄧禹入長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于高廟。
真定王楊、臨邑侯讓謀反,遣前將軍耿純誅之。
二月己酉,幸修武。
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以太中大夫宋弘為大司空。
遣驃騎大將軍景丹率征虜將軍祭遵等二將軍擊弘農(nóng)賊,破之,因遣祭遵圍蠻中賊張滿。
漁陽太守彭寵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薊。
延岑自稱武安王于漢中。
辛卯,至自修武。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詔曰:"頃獄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其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省刑法。"
遣執(zhí)金吾賈復(fù)率二將軍擊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
驍騎將軍劉植擊密賊,戰(zhàn)歿。
遣虎牙大將軍蓋延率四將軍伐劉永。夏四月,圍永于睢陽。更始將蘇茂殺淮陽太守潘蹇而附劉永。
甲午,封叔父良為廣陽王,兄子章為太原王,章弟興為魯王,舂陵侯嫡子祉為城陽王。
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為泗水王,故真定王楊子得為真定王,周后姬常為周承休公。癸未,詔曰:"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zhí),論如律。"
六月戊戌,立貴人郭氏為皇后,子彊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郎、謁者、從官秩各一等。丙午,封宗子劉終為淄川王。
秋八月,帝自將征五校。丙辰,幸內(nèi)黃,大破五校于羛陽,降之。
遣游擊將軍鄧隆救朱浮,與彭寵戰(zhàn)于潞,隆軍敗績。
蓋延拔睢陽,劉永奔譙。
破虜將軍鄧奉據(jù)淯陽反。
九月壬戌,至自內(nèi)黃。
驃騎大將軍景丹薨。
延岑大破赤眉于杜陵。
關(guān)中饑,民相食。
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為征南大將軍,率八將軍討鄧奉于堵鄉(xiāng)。銅馬、青犢、尤來余賊共立孫登為天子于上郡。登將樂玄殺登,以其眾五萬余人降。遣偏將軍馮異代鄧禹伐赤眉。使太中大夫伏隆持節(jié)安輯青、徐二州,招張步降之。
十二月戊午,詔曰:"惟宗室列侯為王莽所廢,先靈無所依歸,朕甚愍之。其并復(fù)故國。若侯身已歿,屬所上其子孫見名尚書,封拜。"
是歲,蓋延等大破劉永于沛西。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黃金一斤易粟一斛;至是野穀旅生,麻尤盛,野蠶成繭,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三年春正月甲子,以偏將軍馮異為征西大將軍,杜茂為驃騎大將軍。大司徒鄧禹及馮異與赤眉戰(zhàn)于回溪,禹、異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