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于窴國相蘇榆勒等共立休莫霸兄子廣德為王。匈奴與龜茲諸國共攻莎車,不能下。廣德承莎車之敝,使弟輔國侯仁將兵攻賢。賢連被兵革,乃遣使與廣德和。先是廣德父拘在莎車數歲,于是賢歸其父,而以女妻之,結為昆弟,廣德引兵去。明年,莎車相且運等患賢驕暴,密謀反城降于窴。于窴王廣德乃將諸國兵三萬人攻莎車。賢城守,使使謂廣德曰:"我還汝父,與汝婦,汝來擊我,何為?"廣德曰:"王,我婦父也,久不相見,愿各從兩人會城外結盟。"賢以問且運,且運曰:"廣德女婿,至親,宜出見之。"賢乃輕出,廣德遂執賢。而且運等因內于窴兵,虜賢妻子而并其國。鎖賢將歸,歲余殺之。
匈奴聞廣德滅莎車,遣五將發焉耆、尉黎、龜茲十五國兵三萬余人圍于窴,廣德乞降,以其太子為質,約歲給罽絮。冬,匈奴復遣兵將賢質子不居徵立為莎車王,廣德又攻殺之,更立其弟齊黎為莎車王,章帝元和三年也。時,長史班超發諸國兵擊莎車,大破之,由是遂降漢。事已懼《班超傳》。
莎車東北至疏勒。
疏勒國,去長史所居五千里,去洛陽萬三百里。領戶二萬一千,勝兵三萬余人。
明帝永平十六年,龜茲王建攻殺疏勒王成,自以龜茲左侯兜題為疏勒王。冬,漢遣軍司馬班超劫縛兜題,而立成之兄子忠為疏勒王。忠后反畔,超擊斬之。事已具《超傳》。
安帝元初中,疏勒王安國以舅臣磐有罪,徙于月氏。月氏王親愛之。后安國死,無子,母持國政,與國人共立臣磐同產弟子遺腹為疏勒王。臣磐聞之,請月氏王曰:"安國無子,種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遺腹叔父也,我當為王。"月氏乃遣兵送還疏勒。國人素敬愛臣磐,又畏憚月氏,即共奪遺腹印綬,迎臣磐立為王,更以遺腹為磐稿城侯。后莎車連畔于窴,屬疏勒,疏勒以強,故得與龜茲、于窴為敵國焉。
順帝永建二年,臣磐遣使奉獻,帝拜臣磐為漢大都尉,兄子臣勛為守國司馬。五年,臣磐遣侍子與大宛、莎車使俱詣闕貢獻。陽嘉二年,臣磐復獻師子、封牛。至靈帝建寧元年,疏勒王漢大都尉于獵中為其季父和得所射殺,和得自立為王。三年,涼州刺史孟佗遣從事任涉將敦煌兵五百人,與戊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晏,將焉耆、龜茲、車師前后部,合三萬余人,討疏勒,攻楨中城,四十余日不能下,引去。其后疏勒王連相殺害,朝廷亦不能禁。
東北經尉頭、溫宿、姑墨、龜茲至焉耆。
焉耆國王居南河城,北去長史所居八百里,東去洛陽八千二百里。戶萬五千,口五萬二千,勝兵二萬余人。其國四面有大山,與龜茲相連,道險厄,易守。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內,周匝其城三十余里。
永平末,焉耆與龜茲共攻沒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殺吏士二千余人。至永元六年,都護班超發諸國兵討焉耆、危須、尉黎、山國,遂斬焉耆、尉黎二王首,傳送京師,縣蠻夷邸。超乃立焉耆左候元孟為王,尉黎、危須、山國皆更立其王。至安帝時,西域背畔。延光中,超子勇為西域長史,復討定諸國。元孟與尉黎、危須不降。永建二年,勇與敦煌太守張朗擊破之,元孟乃遣子詣闕貢獻。
蒲類國,居天山西疏榆谷,東南去長史所居千二百九十里,去洛陽萬四百九十里。戶八百余,口二千余,勝兵七百余人。廬帳而居,逐水草,頗知田作。有牛、馬、駱駝、羊畜。能作弓矢。國出好馬。
蒲類本大國也,前西域屬匈奴,而其王得罪單于,單于怒,徙蒲類人六千余口,內之匈奴右部阿惡地,因號曰阿惡國。南去車師后部馬行九十余日。人口貧羸,逃亡山谷間,故留為國云。
移支國,居蒲類地。戶千余,口三千余,勝兵千余人。其人勇猛敢戰,以寇抄為事。皆被發,隨畜逐水草,不知田作。所出皆與蒲類同。
東且彌國,東去長史所居八百里,去洛陽九千二百五十里。戶三千余,口五千余,勝兵二千余人。廬帳居,逐水草,頗田作。其所出有亦與蒲類同。所居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