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契丹,居潢水之南,黃龍之北,鮮卑之故地,在京城東北五千三百里。東與高麗鄰,西與奚國接,南至營州,北至室韋。冷陘山在其國南,與奚西山相崎,地方二千里。逐獵往來,居無常處。其君長姓大賀氏。勝兵四萬三千人,分為八部,若有征發,諸部皆須議合。不得獨舉。獵則別部,戰則同行。本臣突厥,好與奚斗,不利則遁保青山及鮮卑山。其俗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馬駕車送入大山,置之樹上,亦無服紀。子孫死,父母晨夕哭之;父母死,子孫不哭。其余風俗與突厥同。
武德初,數抄邊境。二年,入寇平州。六年,其君長咄羅遣使貢名馬豐貂。貞觀二年,其君摩會率其部落來降。突厥頡利遣使請以梁師都易契丹,太宗謂曰:"契丹、突厥,本是別類,今來降我,何故索之?師都本中國人,據我州城,以為盜竊,突厥無故容納之,我師往討,便來救援。計不久自當擒滅。縱其不得,終不以契丹易之。"
太宗伐高麗,至營州,會其君長及老人等,賜物各有差,授其蕃長窟哥為左武衛將軍。
二十二年,窟哥等部咸請內屬,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左領軍將軍兼松漠都督府、無極縣男,賜姓李氏。顯慶初,又拜窟哥為左監門大將軍。其曾孫祜莫離,則天時歷左衛將軍兼檢校彈汗州刺史,歸順郡王。
又契丹有別部酋帥孫敖曹,初仕隋為金紫光祿大夫。武德四年,與靺鞨酋長突地稽俱遣使內附,詔令于營州城傍安置,授云麾將軍,行遼州總管。至曾孫萬榮,垂拱初累授右玉鈐衛將軍、歸誠州刺史,封永樂縣公。萬歲通天中,萬榮與其妹婿松漠都督李盡忠,俱為營州都督趙翙所侵侮,二人遂舉兵殺翙,據營州作亂。盡忠即窟哥之胤,歷位右武衛大將軍兼松漠都督。則天怒其叛亂,下詔改萬榮名為萬斬,盡忠為盡滅。盡滅尋自稱無上可汗,以萬斬為大將,前鋒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數萬,進逼檀州。詔令右金吾大將軍張玄遇、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司農少卿麻仁節率兵討之。與萬斬戰于西硤石谷,官軍敗績,玄遇、仁節并為賊所虜。又令夏官尚書王孝杰、左羽林將軍蘇宏暉領兵七萬以繼之。與萬斬戰于東硤石谷,孝杰在陣陷沒。宏暉棄甲而遁。萬斬乘勝度其眾入幽州,殺略人吏。清邊道大總管、建安郡王武攸宜遣裨將討之,不能克。又詔左金吾大將軍、河內王武懿宗為大總管,御史大夫婁師德為副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三十萬以討之。俄而李盡滅死,萬斬代領其眾。萬斬又遣別帥駱務整、何阿小為游軍前鋒,攻陷冀州,殺刺史陸寶積,屠官吏子女數千人。俄而奚及突厥之眾掩擊其后,掠其幼弱。萬斬棄其眾,以輕騎數千人東走。前軍副總管張九節率數百騎設伏以邀之。萬斬窮蹙,乃將其家奴輕騎宵遁,至潞河東,解鞍憩于林下,其奴斬之。張九節傳其首于東都,自是其余眾遂降突厥。
開元三年,其首領李失活以默啜政衰,率種落內附。失活,即盡忠之從父弟也。于是復置松漠都督府。封失活為松漠郡王,拜左金吾衛大將軍兼松漠都督。其所統八部落,各因舊帥拜為刺史,又以將軍薛泰督軍以鎮撫之。明年,失活入朝,封宗室外甥女楊氏為永樂公主以妻之。
六年,失活死,上為之舉哀,贈特進。失活從父弟娑固代統其眾,遣使冊立,仍令襲其兄官爵。娑固大臣可突于驍勇,頗得眾心,娑固謀欲除之。可突于反攻娑固,娑固奔營州。都督許欽淡令薛泰帥驍勇五百人,又征奚王李大輔者及娑固合眾以討可突于。官軍不利,娑固、大輔臨陣皆為可突于所殺,生拘薛泰。營府震恐,許欽澹移軍西入渝關。可突于立娑固從父弟郁于為主。俄又遣使請罪,上乃令冊立郁于,令襲娑固官爵,仍赦可突于之罪。
十年,郁于入朝請婚。上又封從妹夫率更令慕容嘉賓女為燕郡公主以妻之,仍封郁于為松漠郡王,授左金吾衛員外大將軍兼靜析軍經略大使,賜物千段。郁于還蕃,可突于來朝,拜左羽林將軍,從幸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