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本紀第四
夏四月乙丑,右相李義府下獄。戊子,李義府除名,配流巂州。丙午,幸蓬萊宮新起含元殿。秋八月癸卯,彗星見于左攝提。戊申,詔百僚極言正諫。命司元太常伯竇德玄、司刑太常伯劉詳?shù)赖染湃藶槌止?jié)大使,分行天下。仍令內(nèi)外官五品已上各舉所知。
冬十月丙申,絳州麟見于介山。丙午,含元殿前麟趾見。十一月癸酉,雨冰。十二月庚子,詔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
麟德元年春正月甲子,改云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二月丁亥,加授殷王旭輪單于大都護。戊子,幸萬年宮。三月辛亥,展大射禮。丁卯,長女追封安定公主,謚曰思,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并如親王之制,于德業(yè)寺遷于崇敬寺。
夏四月,衛(wèi)州刺史、道王元慶薨。五月,許王孝薨。乙卯,于昆明之弄棟川置姚州都督府。秋八月丙子朔,至自萬年宮,便幸舊宅。己卯,降萬年縣系囚,因幸大慈恩寺。壬午,還蓬萊宮。戊子,兼司列太常伯、檢校沛王府長史、城陽縣侯劉祥道兼右相,大司憲竇德玄兼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九月己卯,詔曰:"周京兆尹、左右宮伯大將軍、司衛(wèi)上將軍、少冢宰、廣陵郡公宇文孝伯,忠亮存心,貞賢表志。淫刑既逞,方納諫而求仁;忍忌將加,甘捐軀而徇節(jié)。年載雖久,風(fēng)烈猶生,宜峻徽章,式旌胤胄。其孫左威衛(wèi)長史思純,可加授朝散大夫。"十二月丙戌,殺西臺侍郎上官儀。戊子,庶人忠坐與儀交通,賜死。右相、城陽縣侯劉祥道為司禮太常伯。太子右中護檢校西臺侍郎樂彥瑋、西臺侍郎孫處約同知政事。是冬無雪。
二年春正月壬午,幸東都。丁酉,幸合璧宮。戊子,慮雍、洛二州及諸司囚。甲子,以發(fā)向泰山,停選。三月甲寅,兼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同東西臺三品。辛未,東都造乾元殿成。閏月癸酉,日有蝕之。四月丙午,曲赦桂、廣、黔三都督府管內(nèi)大辟罪已上。丙寅,講武邙山之陽,御城北樓觀之。戊辰,左侍極、仍檢校大司成、嘉興縣子陸敦信為檢校右相,其大司成宜停。西臺侍郎孫處約、樂彥瑋并停知政事。
五月辛卯,以秘閣郎中李淳風(fēng)造歷成,名《麟德歷》,頒之。以司空、英國公李勣,少師、高陽郡公許敬宗,右相、嘉興縣子陸敦信,左相、鉅鹿男竇德玄為檢校封禪使。六月,鄜州大水,壞城邑。秋七月,鄧王元裕薨。
冬十月戊午,皇后請封禪,司禮太常伯劉祥道上疏請封禪。癸亥,高麗王高藏遣其子福男來朝。丁卯,將封泰山,發(fā)自東都。是歲大稔,米斗五錢,麰麥不列市。十一月丙子,次于原武,以少牢祭漢將紀信墓,贈驃騎大將軍。庚寅,華州刺史、燕國公于志寧卒。十二月丙午,御齊州大廳。乙卯,命有司祭泰山。丙辰,發(fā)靈巖頓。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