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 列傳第五十七
先是,琰妃韋氏有過,琰怒之,不敢奏聞,乃斥于別室。寵二孺人,孺人又不相協。至十一載,孺人乃密求巫者,書符置于琰履中以求媚。琰與監院中官有隙,中官聞其事,密奏于玄宗,云琰厭魅圣躬。玄宗使人掩其履而獲之。玄宗大怒,引琰詰責之。琰頓首謝曰:"臣之罪合死矣,請一言以就鼎鑊。然臣與新婦,情義絕者,二年于茲,臣有二孺人,又皆爭長。臣實不知有符,恐此三人所為也。惟三哥辯其罪人。"及推問之,竟孺人也。玄宗猶疑琰知情,怒未解,太子已下皆為請,命囚于鷹狗坊中,絕朝請,憂懼而死。琰妃即少師韋滔女,無子,琰死后,妃得還其父。琰男女繁衍,至五十五人。天寶中封為王者三人:僎為汝南郡王、秘書監同正員,僑為宜都王、衛尉卿同正員,雋為濟南王、光祿卿同正員。寶應元年五月,代宗即位,舍琰罪,贈其王位。
鄂王瑤,玄宗第五子也,初名嗣初。開元二年五月,封為鄂王。十二年,改名涓,遙領幽州都督、河北道節度大使。二十一年四月,加太子太保,兼幽州都督,余如故。二十三年,改名瑤。二十五年,得罪廢。寶應元年五月追復。
靖恭太子琬,玄宗第六子也,初名嗣玄。開元二年三月,封為甄王。十二年三月,改名滉,封為榮王。十五年,授京兆牧,又遙領隴右節度大使。二十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余如故。二十五年,改名琬。天寶元年六月,授單于大都護。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反于范陽,其月制以琬為征討元帥,高仙芝為副,令仙芝征河、隴兵募屯于陜郡以御之。數日,琬薨。琬素有雅稱,風格秀整,時士庶冀琬有所成功,忽然殂謝,遠近咸失望焉。贈靖恭太子,葬于見子西原。琬諸子尤繁衍,男女五十八人。天寶中封為郡王者二:俯為濟陰王、太仆卿同正員,偕為北平王、國子祭酒同正員。
光王琚,玄宗第八子也。開元十二年,封為光王。十五年,遙領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大使。二十三年七月,光王琚、儀王濰、潁王澐、壽王清、延王洇、盛王沐、信王沔、義王漼等十王,并授開府儀同三司;皇子珪封為陳王,澄封為翌王,潓封為恒王,滔封為汴王。陳王已下第四王,幼未授官,并置府官僚屬。其日,光、儀等十人同于東宮尚書省上,詔宰臣及文武百僚送,儀注甚盛。俄除十五王府元僚,并未有府幕,同于禮院上,亦無精選。其時,琚兼廣州都督,余如故。琚與鄂王瑤,皇子中有學尚才識,同居內宅,最相愛狎。琚有才力,善騎射。初封甚善,玄宗愛之。以母見疏薄,嘗有怨言,為人所構得罪,人用憐之。寶應元年五月,追復官爵。無子。
夏悼王一,玄宗第九子也。母貞順皇后為惠妃,見寵。一生而美秀,上鐘愛無比,名之為一。開元五年,孩孺而薨,玄宗追封謚。時車駕在東都,葬于城南龍門東岑,欲宮中舉目見之。
儀王璲,玄宗第十二子也,初名濰。開元十三年五月,封為儀王。十五年,授河南牧。二十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河南牧,其年改名璲。永泰元年二月薨,廢朝三日,贈太傅。天寶中有子封王者二人:侁為鐘陵郡王、光祿卿同正員,僆為廣陵王、國子祭酒同正員。
潁王璬,玄宗第十三子也。讀書有文詞。初名澐。開元十三年,封潁王。十五年,遙領安東都護、平盧軍節度大使。二十三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名璬。安祿山反,除蜀郡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楊國忠為之副。玄宗幸蜀,令御史大夫魏方進充置頓使,先移牒至蜀,托以潁王之藩,令設儲供。玄宗至馬嵬,方進被殺,乃令璬先赴本郡,以蜀郡長史崔圓為副。璬性儉率,將渡綿州江,登舟見彩緣席為藉者,顧曰:"此可以為寢處,奈何踐之?"命撤去。璬初奉命之藩,卒遽不遑受節,綿州司馬史賁進說曰:"王,帝子也,且為節度大使。今之藩而不持節,單騎徑進,人何所贍?請建大槊,蒙之油囊,為旌節狀,先驅道路,足以威眾。"璬笑曰:"但為真王,何用假旌節乎?"將至成都,崔圓迓之,拜于馬前,璬不止之,圓頗怒。玄宗至,璬視事兩月,人甚安之。為圓所奏,罷居內宅。后令宣慰肅宗于彭原,遂從歸京師。建中四年薨。年六十六,輟朝三日。子伸,天寶中封滎陽郡王,授衛尉卿同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