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文曰:“朕惟古者創業之君,必得賢后以為內助,共定大業。及天下已安,必追崇外家,以報其德。惟外舅、外姑實生賢女,正位中宮。朕既追封外舅為徐王,外姑為王夫人,以王無繼嗣,立廟京師,歲時致祭。然稽之古典,于禮未安。又念人生其土,魂魄必游故鄉,故即塋所立廟,俾有司春秋奉祀。茲擇吉辰,遣禮官奉安神主于新廟,靈其昭格,尚鑒在茲。”
二十五年設祠祭署,奉祀、祀丞各一人。王無后,以外親武忠、武聚為之,置灑掃戶九十三家。永樂七年北巡,親謁祠下。守冢武戡為建陽衛鎮撫,犯法,責而宥之。十五年,帝復親祭,以戡為徐州衛指揮僉事。
呂本,壽州人,懿文太子次妃父也。仕元,為元帥府都事。后歸太祖,授中書省令史。洪武五年歷官吏部尚書。六年改太常司卿。明年四月,御史臺言:“本奉職不謹,郊壇牲角非繭栗,功臣廟壞不修。”詔免官,罰役功臣廟。已,釋為北平按察司僉事。帝召本及同時被命楊基、答祿與權,諭之曰:“風憲之設,在肅紀綱,清吏治,非專理刑名。爾等往修厥職,務明大體,毋效俗吏拘繩墨。善雖小,為之不已,將成全德;過雖小,積之不已,將為大憝。不見干云之臺,由寸土之積,燎原之火,由一爝之微,可不慎哉!”本等頓首受命,尋復累遷太常司卿。逾二年卒,無子,賜葬鐘山之陰。
馬全,洪武中為光祿少卿。其女,乃惠帝后也。燕兵陷都城,全不知所終。
張麒,永城人。洪武二十年以女為燕世子妃,授兵馬副指揮。世子為太子,進京衛指揮使,尋卒。仁宗即位,追封彭城伯,謚恭靖,后進侯。二子昶、升,并昭皇后兄也。
昶從成祖起兵取大寧,戰鄭村壩,俱有功,授義勇中衛指揮同知。已,援蘇州,敗遼東軍,還佐世子守北平。永樂初,累官錦衣衛指揮使。昶嘗有過,成祖戒之曰:“戚畹最當守法,否則罪倍常人。汝今富貴,能不忘貧賤,驕逸何自生。若奢傲放縱,陵虐下人,必不爾恕,慎之。”昶頓首謝。仁宗立,擢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俄封彭城伯,子孫世襲。洪熙改元,命掌五軍右哨軍馬。英宗嗣位,年幼,太皇太后召昶兄弟誡諭之,凡朝政弗令預。昶兄弟素恭謹,因訓飭益自斂。正統三年卒。
長子輔病廢,子瑾嗣。以伯爵封輔,命未下而輔卒。初,昶私蓄奄人,瑾匿不舉。事發,下獄,已,獲釋。瑾從弟玘,天順中,官錦衣衛副千戶。飲千戶呂宏家,醉抽刀刺宏死,法當斬,有司援議親末滅。詔不從,迄如律。成化十六年,瑾卒,子信嗣。其后裔嗣封,見《世表》。
升,字叔暉。成祖起兵,以舍人守北平有功,授千戶,歷官府軍衛指揮僉事。永樂十二年從北征。仁宗即位,拜后府都督同知。宣德初,進左都督掌左府事。四年二月敕論升曰:“卿舅氏至親,日理劇務,或以吏欺謾連,不問則廢法,問則傷恩,其罷府事,朝朔望,官祿如舊,稱朕優禮保全之意。”九年北征,命掌都督府事,留守京師。英宗立,太皇太后令勿預政。大學士楊士奇稱升賢,宜加委任,終不許。正統五年,兄昶已前卒,太后念外氏惟升一人,封惠安伯,予世襲。明年卒。
子沄早亡,孫琮嗣。琮卒,弟瑛嗣。瑛卒,無子,庶兄瓚嗣。瓚卒,子偉嗣。弘治十二年充陜西總兵官,鎮守固原。明年五月,孝宗御平臺,出兵部推舉京營大將疏,歷詢大學士劉健等,僉稱偉才。命提督神機營,御書敕以賜。正德元年令參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提督團營。三年加太子太保。六年三月充總兵官,偕都御史馬中錫督京兵討流賊劉六等。朝議以偉擁兵自衛,責其玩寇殃民,召還。御史吳堂復劾其罪,兵部請逮偉及中錫,下獄論死。遇赦獲釋,停祿閑住。十年請給祿,詔給其半。十五年復督神機營。嘉靖初,兼提督團營。二年敘奉迎防守功,加太子太傅。十四年卒,贈太傅,謚康靖。
子鑭嗣。二十年,言官劾勛戚權豪家置店房、科私稅諸罪,鑭亦預,輸贖還爵。二十七年掌后府事。居三年卒。子元善嗣。隆慶四年僉書后府事。萬歷三十七年卒。子慶臻嗣。四十八年掌左府事。崇禎元年七月命提督京營。慶臻私請內閣,于敕內增入兼管捕營。捕營提督鄭其心訐慶臻侵職,帝怒,詰改敕故。大學士劉鴻訓至遣戍,慶臻以世臣停祿三年。后復起,掌都督府。十七年,賊陷都城,慶臻召親黨盡散貲財,闔家自燔死。南渡時,贈太師、惠安侯,謚忠武,合祀旌忠祠。初,世宗嘉靖八年革外戚世爵,惟彭城、惠安獲存,慶臻卒殉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