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王聞贛圍久,獎勞之,賜名忠誠府,加元吉兵部尚書,文薦右僉都御史,使尚書郭維經來援。維經與御史姚奇胤沿途募兵,得八千人。元吉部將汪起龍率師數千,云南援將趙印選、胡一青率師三千,大學士蘇觀生遣兵如之。兩廣總督丁魁楚亦遣兵四千。廷麟又收集散亡,得數千。先后至贛,營于城外。諸將欲戰,元吉待水師至并擊。而中書舍人來從諤募砂兵三千,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黎遂球募水師四千,皆屯南安,不敢下。主事王其狖謂元吉曰:“水師帥羅明受海盜也,桀驁難制,棻、遂球若慈母之奉驕子。且今水涸,臣舟難進,豈能如約。”不聽。及八月,大兵聞水師將至,即夜截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無算,明受遁還,舟中火藥戎器盡失。于是兩廣、云南軍不戰而潰,他營亦稍稍散去。城中僅起龍、維經部卒四千余人,城外僅水師后營二千余人。參將謝志良擁眾萬余雩都不進,廷麟調廣西狼兵八千人逾嶺,亦不即赴。會聞汀州破,人情益震懼。
十月初,大兵用向導夜登城,鄉勇猶巷戰。黎明,兵大至,城遂破,元吉死之。先是,元吉禁婦女出城。其家人潛載其妾縋城去,元吉遣飛騎追還,捶其家人,故城中無敢出者。及城破,部將擁元吉出城。元吉嘆曰:“為我謝贛人,使闔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獨存!”遂赴水死,年四十有四。
楊文薦,字幼宇,京山人。由進士為兵科給事中。城破時,病困不能起,執送南昌,絕粒而卒。
郭維經,字六修,江西龍泉人。天啟五年進士。授行人。崇禎三年遷南京御史,疏陳時弊,中有所舉刺。帝責令指實,乃極稱順天府尹劉宗周之賢,力詆吏部尚書王永光溪刻及用人顛倒罪,帝置不問。六年秋,溫體仁代周延儒輔政,維經言:“執政不患無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籌國事。國事日非,則委曰我不知,坐視盜賊日猖,邊警日急,止與二三小臣爭口舌,角是非。平章之地幾成聚訟,可謂有才邪?”帝切責之。憂去。久之,起故官。
北都變聞,南都諸臣有議立潞王者,維經力主福王。王立,進應天府丞,仍兼御史,巡視中城。俄上言:“圣明御極將二旬,一切雪恥除兇、收拾人心之事,絲毫未舉。令偽官縱橫于鳳、泗,悍卒搶攘于瓜、儀,焚戮剽掠之慘,漸逼江南,而廊廟之上不聞動色相戒,惟以慢不切要之務,盈庭而議。乞令內外文武諸臣洗滌肺腸,盡去刻薄偏私及恩怨報復故習,一以辦賊復仇為事。”報聞。尋遷大理少卿,左僉都御史。命專督五城御史,察非常,情輦轂。明年二月,隆平侯張拱日、保國公朱國弼相繼以他事劾罷維經,維經回籍。唐王召為吏部右侍郎。
順治三年五月,大兵圍贛州。王乃命維經為吏、兵二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湖廣、江西、廣東、浙江、福建軍務,督師往援。維經與御史姚奇胤募兵八千人入贛州,與楊廷麟、萬元吉協守。及城破,維經入嵯峨寺自焚死,奇胤亦死之。
奇胤,字有仆,錢塘人。由進士授南海知縣。地富饒,多盜賊。奇胤絕苞苴,力以弭盜為事,政聲大起。入為兵部主事,改監察御史,巡按廣東。未任,與維經赴援,遂同死。
詹光恒,字月如,廣信永豐人。父士龍,順天府尹。光恒舉崇禎四年進士。由甄寧知縣征授南京御史,疏陳盜鑄之弊,帝下所司察核。十四年夏,言燕、齊二千里間,寇盜縱橫,行旅阻絕,四方餉金滯中途者,至數百萬,請急發京軍剿滅。又言楚、豫之疆盡青燐白骨,新征舊逋,斷無從出,請多方蠲貸。帝并采納。明年,賊陷含山,犯無為,劾總督高斗光。又明年秋,賊陷廬州,臨江欲渡,陳內外合防策。再劾斗光,請以史可法代,斗光遂獲譴。時江北民避亂,盡走南京。光恒慮賊諜闌入,處之城外,為嚴保伍,察非常,奸宄無所匿。
福王立,擢光恒大理寺丞。馬士英薦阮大鋮,令冠帶陛見。光恒言:“先皇手定逆案,芟刈群兇,第一美政。今者大仇未報,乃忽召大鋮,還以冠帶,豈不上傷先皇靈,下短忠義氣哉!”疏奏,命取逆案進覽,光恒即上進。而士英亦以是日進《三朝要典》,大鋮竟起用。其秋,奉命祭告,尋進本寺少卿。使事竣,即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