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倫發為其屬刀干孟所逐。來奔。春挾與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為征虜前將軍,帥何福、徐凱討之。先以兵送思倫發于金齒,檄干孟來迎。不應。乃選卒五千,令福與瞿能將,逾高良公山,直搗南甸,大破之,斬其酋刀名孟。回軍擊景罕寨。賊乘高堅守,官軍糧且盡,福告急。春帥五百騎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騎騁,揚塵蔽天,賊大驚潰。乘勝擊崆峒寨,亦潰。前后降者七萬人。將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許,命春總滇、黔、蜀兵攻之。末發而春卒,年三十六。謚惠襄。
春在鎮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余戶,為立祠祀之。無子,弟晟嗣。
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讀書。太祖愛之。歷官后軍左都督。建文元年嗣侯。比就鎮,而何福已破擒刀干孟,歸思倫發。亡何,思倫發死,諸蠻分據其地,晟討平之。以其地為三府二州五長官司,又于怒江西置屯衛千戶所戍之,麓川遂定。初,岷王封云南,不法,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歸藩,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
永樂三年,八百大甸寇邊,遏貢使,晟會車里、木邦討定之。明年大發兵討交址,拜晟征夷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張輔異道自云南入。遂由蒙自徑野蒲斬木通道,奪猛烈、掤華諸關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與輔會師。共破多邦城,搗其東西二都,蕩諸巢,擒偽王黎季犛,語在《輔傳》。論功封黔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
交址簡定復叛,命晟佩征夷將軍印討之,戰生厥江,敗績。輔再出帥師合討,擒定送京師。輔還,晟留捕陳季擴,連戰不能下。輔復出帥師會晟,窮追至占城,獲季擴,乃班師,晟亦受上賞。十七年,富州蠻叛,晟引兵臨之,弗攻,使人譬曉,竟下之。
仁宗立,加太傅,鑄征南將軍印給之。沐氏繼鎮者,輒予印以為常。宣德元年,交址黎利勢熾,詔晟會安遠侯柳升進討。升敗死,晟亦退兵。群臣交劾晟,帝封其章示之。正統三年,麓川思任發反。晟抵金齒,與弟昂及都督方政會兵。政為前鋒,破賊沿江諸寨,大軍逐北至高黎共山下,再破之。明年復破其舊寨。政中伏死,官軍敗績。晟引還,慚懼發病,至楚雄卒。贈定遠王,謚忠敬。
晟席父兄業,用兵非所長,戰數不利。朝廷以其絕遠,且世將,寬假之。而滇人懾晟父子威信,莊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儀出郭迎,盥而后啟,曰:“此令旨也。”晟久鎮,置田園三百六十區,資財充牣,善事朝貴,賂遺不絕,以故得中外聲。晟有子斌,字文輝,幼嗣公爵,居京師,而以昂代鎮。
昂,字景高,初為府軍左衛指揮僉事。成祖將使晟南討,乃擢昂都指揮同知,領云南都司,累遷至右都督。正統四年佩將印,討麓川,抵金齒。畏賊盛,遷延者久之。參將張榮前驅至芒部敗,昂不救,引還,貶秩二級。已,思任發入寇,擊卻之,又捕斬師宗反者。六年,兵部尚書王驥、定西伯蔣貴將大軍討思任發,昂主饋運。賊破,復昂職,命督軍捕思任發,不能得。十年,昂卒。贈定邊伯,謚武襄。
斌始之鎮,會緬甸執思任發送京師,其子思機發來襲,斌擊卻之。思機發復據孟養。十三年復大發兵,使驥等討之,而斌為后拒,督餉無乏。卒,贈太傅,謚榮康。
子琮幼,景泰初,命昂孫璘以都督同知代鎮。璘字廷章,素儒雅,滇人易之,既而號令肅然不可犯,天順初卒。琮猶幼,擢璘弟錦衣副千戶瓚為都督同知,往代。居七年,先后討平沾祿諸寨及土官之構兵者,降思卜發,勒還諸蠻侵地。功多,然頗黷貨。
成化三年春,琮始之鎮,而以瓚為副總兵,移鎮金齒。琮字廷芳,通經義,能詞章,屬夷饋贄無所受。尋甸酋殺兄子,求為守,琮捕誅之。廣西土官虐,所部為亂,琮請更設流官,民大便。以次討平馬龍、麗江、劍川、順寧、羅雄諸叛蠻,捕擒橋甸、南窩反者。卒,贈太師,謚武僖。無子,以瓚孫昆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