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已而實自言于帝。帝第報也先書,就令楊善迎歸而已。直等復上言:“今北使已發,愿本上皇之心,順臣民之愿,因彼悔心,遣使往報,以圖迎復,此不待計而決者也。不然,眾志難犯,違天不祥,彼將執為兵端,邊事益棘,京師亦不得高枕臥矣。”帝乃命群臣擇使,直與陳懋等請仍遣實。報曰:“候善歸議之。”御史畢鑾等復上疏,力言:“就令彼以詐來,我以誠往,萬一不測,則我之兵力固在。”帝終不聽。已而善竟奉上皇還。
二年,也先遣使入貢,且請答使。直屢疏言:“邊備未修,芻糧未積,瘡痍未復,宜如其請。遣使往以觀虛實,開導其善。”不許。無何,也先遣騎入塞,以報使為辭。直與群臣復請之,卒不許。直等乃上疏言:“陛下銳意治兵,為戰守計,真大有為之主。然使命不通,難保其不為寇。宜敕沿邊守臣,發兵游徼,有警則入保,無事則力耕。陛下于機務之暇,時召京營總督、總兵,詢以方略,誠接而禮貌之,信賞罰以持其后,斯戰守可言也。”帝曰“善”。
明年正月進少傅。帝欲易太子。未發。會思明土知府黃矰以為請。帝喜,下禮部議。胡濙唯唯,文武諸臣議者九十一人當署名,直有難色。陳循濡筆強之,乃署,竟易皇太子。直進兼太子太師,賜金幣加等。頓足嘆曰:“此何等大事,乃為一蠻酋所壞,吾輩愧死矣。”景帝疾亟,直、濙等會諸大臣臺諫,請復立沂王為皇太子,推大學士商輅草疏。未上,而石亨、徐有貞等奪門迎上皇復位,殺王文等。疏草留姚夔所,嘗出以示郎中陸昶,嘆曰:“是疏不及進,天也。”直遂乞休。賜璽書、金綺、楮幣,給驛歸。
直為人方面修髯,儀觀甚偉。性嚴重,不茍言笑。及與人交,恂恂如也。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編纂紀注之事,多出其手。與金溪王英齊名,人稱“二王”,以居地目直曰“東王”,英曰“西王”。直以次當入閣,楊士奇不欲也。及長吏部,兼廉慎。時初罷廷臣薦舉方面大吏,專屬吏部。直委任曹郎,嚴抑奔競。凡御史巡方歸者,必令具所屬賢否以備選擢,稱得人。其子〈禾資〉為南國子博士。考績至部,文選郎欲留侍直,直不可,曰:“是亂法自我始也。”朝廷以直老,命何文淵為尚書佐之。文淵去,又命王翱,部遂有二尚書。直為尚書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優禮之,免其常朝。
比家居,嘗從諸佃仆耕蒔,擊鼓歌唱。諸子孫更迭舉觴上壽,直嘆曰:“曩者西楊抑我,令不得共事。然使我在閣,今上復辟,當不免遼陽之行,安得與汝曹為樂哉!”天順六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謚文端。
〈禾資〉仕至翰林檢討,亦以學行稱。曾孫思,自有傳。
贊曰: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寬厚,王直之端重,蓋皆有大臣之度焉。當英、景之間,國勢初更,人心觀望,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谷、濙忄卷忄卷于迎駕之儀,直侃侃于遣使之請,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俯仰,故能身負碩望,始終一節,可謂老成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