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英從子文,宣德間為陜西行都司都指揮僉事。西番思俄可嘗盜他部善馬,都指揮穆肅求不得。會思俄可以畜產鬻于邊,肅誣以盜,收掠致死,番人惶駭思亂。文劾之,逮肅下吏,西陲以寧。累官都指揮使。
天順元年冒迎駕功,進都督僉事。未幾,以右都督出鎮大同。寇二千余騎犯威遠,文率師敗之,封高陽伯。石亨敗,革奪門冒功者官。文自首,帝以守邊不問。
四年秋,孛來大舉入寇,文按兵不戰。遂入雁門,大掠忻、代諸州。京師震恐。寇退,征文下詔獄,論斬。帝宥文死,降都督僉事,立功延綏。既而進都督同知。成化中,哈密為土魯番所并,求救于朝。詔文與右通政劉文往甘肅經略之,無功而還。弘治初卒。正德初贈高陽伯。
毛勝,字用欽,初名福壽,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孫。伯父那海,洪武中歸附,以“靖難”功至都指揮同知,無子。勝父安太嗣為羽林指揮使,傳子濟,無子,勝嗣。論濟征北功,進都指揮使。嘗逃歸塞外,尋復自還。
正統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僉事。靖遠伯王驥請選在京番將舍人,捕苗云南。乃命勝與都督冉保統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參將。賊平,進都督同知。
十四年夏,也先謀入寇,勝偕平鄉伯陳懷等率京軍三萬鎮大同。懷遇寇戰歿,勝脫還。以武清伯石亨薦,景帝進勝左都督,督三千營操練。
貴州苗大擾,詔勝往討。未行而也先逼京師。勝御之彰義門北,擊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門外,解都督孫鏜圍。明日,都督武興戰歿于彰義門,寇乘勝進。勝與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卻。勝追襲至紫荊關,頗有斬獲。事定,乃命以左副總兵統河間、東昌降夷赴貴州。賊首韋同烈據香壚山作亂,勝與總兵梁珤、右副總兵方瑛等從總督王來分道夾擊。勝進自重安江,大破之。會師山下,環四面攻之。賊窘,縛同烈降。
還討湖廣巴馬諸處反賊,克二十余寨,擒賊首吳奉先等百四十人,斬首千余級,封南寧伯,予世券。疏請更名,從之。移鎮騰沖。金齒芒市長官刀放革潛結麓川遺孽思卜發為變,勝設策擒之。
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貪暴不法數十事,且言勝本降人,狡猾難制,今又數通外夷,恐貽邊患。詔巡撫覆實,卒置不問。天順二年卒。贈侯,謚莊毅。
子榮嗣。坐石亨黨,發廣西立功。成化初,鎮貴州,尋移兩廣。卒,子文嗣。弘治初協守南京,傳爵至明亡乃絕。
焦禮,字尚節,蒙古人。父把思臺,洪武中歸附,為通州衛指揮僉事。子勝嗣,傳至義榮,無子,以勝弟謙嗣,累功至都指揮同知。卒,子管失奴幼,謙弟禮借襲其職,備御遼東。
宣德初,禮當還職。宣宗念禮守邊勞,命居職如故,別授管失奴指揮使。禮尋以年勞,累進都指揮同知。正統中,積功至右都督。英宗北狩,景帝命充左副總兵,守寧遠。未幾,也先逼京城,詔禮率師入衛。寇退還鎮。景泰四年,賊二千余騎犯興水堡,禮擊走之。璽書獎勵,進左都督。
英宗復辟,以禮守邊有功,召入覲。封東寧伯,世襲,賜賚甚厚。遣還鎮。兵部以禮年垂八十,不可獨任,奏遣都指揮鄧鐸協同守備。居無何,禮奏鐸欺侮,請更調。命都指揮張俊代鐸。天順七年卒于鎮。贈侯,謚襄毅。
禮有膽略,精騎射,善以少擊眾。守寧遠三十余年,士卒樂為用,邊陲寧謐。
孫壽嗣爵。卒,無子,弟俊嗣。成化末,歷鎮甘肅、寧夏。弘治中,掌南京前府,兼督操江。出鎮貴州、湖廣。俊少事商販,既貴,能下士,而折沖非所長。卒,子淇嗣。嘗分典京營。正德中,賄劉瑾,出鎮兩廣。逾年卒,弟洵嗣。洵雖嗣爵,先業盡為淇妻所有。生母卒,無以葬,哀憤得疾卒。無子,以再從子棟嗣。嘉靖中,提督五軍營,兼掌中府。逾十年,改總兵湖廣。卒,贈太子太保,謚莊僖。傳爵至明亡乃絕。
毛忠,字允誠,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歸附,起行伍為千戶,戰歿。祖拜都從征哈密,亦戰歿。父寶以驍勇充總旗,至永昌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