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自明興以來,勛臣不與政事。惟勛以挾恩寵、擅朝權、恣為奸慝致敗。勛死數年,其子守乾嗣侯,傳至曾孫培民。崇禎末,死于賊。
華云龍,定遠人。聚眾居韭山。太祖起兵,來歸。從克滁、和,為千夫長。從渡江,破采石水寨及方山營。下集慶路,生擒元將,得兵萬人,克鎮江,遷總管。攻拔廣德,戰舊館,擒湯元帥,進右副元帥。龍江之役,云龍伏石灰山,接戰,殺傷相當。云龍躍馬大呼,搗其中堅,遂大敗友諒兵,乘勝復太平。從下九江、南昌,分兵攻下瑞州、臨江、吉安。從援安豐,戰彭蠡,平武昌。累功至豹韜衛指揮使。從徐達帥兵取高郵,進克淮安,遂命守之,改淮安衛指揮使。尋攻嘉興,降吳將宋興。圍平江,軍于胥門。
從大軍北征,徇下山東郡縣,與徐達會帥通州,進克元都。擢大都督府僉事,總六衛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參知政事。逾年,攻下云州,獲平章火兒忽答、右丞哈海。進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洪武三年冬,論功封淮安侯,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云龍上言:“北平邊塞,東自永平、薊州,西至灰嶺下,隘口一百二十一,相去可二千二百里。其王平口至官坐嶺,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沖要,宜設兵。紫荊關及蘆花山嶺尤要害,宜設千戶守御所。”又言:“前大兵克永平,留故元八翼軍士千六百人屯田,人月支糧五斗,所得不償費。宜入燕山諸衛,補伍操練。”俱從之。行邊至云州,襲元平章僧家奴營于牙頭,突入其帳擒之,盡俘其眾。至上都大石崖,攻克劉學士諸寨,驢兒國公奔漠北。自是無內犯者,威名大著。建燕邸,增筑北平城,皆其經畫。洪武七年,有言云龍據元相脫脫第宅,僣用故元宮中物。召還,命何文輝往代。未至京,道卒。
子中襲。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進藥,坐貶死。二十三年追論中胡黨,爵除。
韓政,睢人。嘗為義兵元帥,帥眾歸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濟據濠州,名為張士誠守,實觀望。太祖使右相國李善長以書招之,不報。太祖嘆曰:“濠,吾家也,濟如此,我有國無家可乎!”乃命政帥指揮顧時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濟度不能支,始出降。政歸濟于應天。太祖大悅,以時守濠州。
政從徐達攻安豐,扼其四門,潛穴城東龍尾壩,入其城二十余丈。城壞,遂破之。元將忻都、竹貞、左君弼皆走。追奔四十余里,擒都。俄而貞引兵來援,與戰城南門,再破走之。淮東、西悉平。已,從大軍平吳。又從北伐,降梁城守將盧斌。分兵扼黃河,斷山東援軍,遂取益都、濟寧、濟南,皆有功。克東平,功尤多,改山東行省平章政事。以師會大將軍于臨清,檄政守東昌。既下大都,命政分兵守廣平。政遂諭降白土諸寨。移守彰德,下蟻尖寨。蟻尖者,在林慮西北二十里,為元右丞吳庸、王居義、小鎖兒所據。大將軍之北伐也,遣將士收復諸山寨,降者相繼,蟻尖獨恃險不下。至是兵逼之,庸誘殺居義及小鎖兒以降,得士卒萬余人。尋調征陜西,還兵守御河北。洪武三年封東平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移鎮山東。未幾,復移河北。招撫流民,復業甚眾。從左副將軍李文忠搗應昌,至臚朐河。文忠深入,令政守輜重。還,命巡河南、陜西。再從信國公湯和練兵于臨清。十一年二月卒,帝親臨其喪。追封鄆國公。
子勛襲。二十六年坐藍黨誅,爵除。
仇成,含山人。初從軍充萬戶,屢遷至秦淮翼副元帥。太祖攻安慶,敵固守不戰。廖永忠、張志雄破其水寨,成以陸兵乘之,遂克安慶。初,元左丞余闕守安慶,陳友諒將趙普勝陷之。友諒既殺普勝,元帥余某者襲取之。張定邊復來犯,余帥走死。至是以成為橫海指揮同知,守其地。時左君弼據廬州,羅友賢以池州叛,無為知州董曾陷死,四面皆賊境。成撫集軍民,守御嚴密,漢兵不敢東下。從征鄱陽,殲敵涇江口,功最。征平江,敗張士誠兵于城西南。洪武三年,僉大都督府事,鎮遼東。久之,以屯戍無功,降永平衛指揮使。尋復官。十二年論藍玉等征西功,當封。帝念成舊勛,先封為安慶侯,歲祿二千石。二十年充征南副將軍,討平容美諸峒。復從大軍征云南,功多,予世券,加祿五百石。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賜內醞,手詔存問。卒,贈皖國公,謚莊襄。子正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