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吳亮,來安人。永樂初,為旗手衛指揮僉事。宣德中,署湖廣都指揮僉事。尋以右副總兵與王瑜督漕運。
英宗初,討新淦賊有功,累進都督僉事,副授鎮湖廣、貴州。破普定蠻,進都督同知。平計沙苗,進右都督。方政歿于麓川,召亮還京,命為副總兵,將兵五萬往討。至云南,賊益熾,坐金齒參將張榮敗不救,逮下獄。左遷都督僉事,仍佩征南副將軍印,鎮湖廣、貴州,討平四川都掌蠻。尋召還,視右府事。正統十一年卒。
亮姿貌魁梧,性寬簡,不喜殺戮,所至蠻人懷附。好讀書,至老,手不釋卷。
方瑛,都督政之子。正統初,以舍人從父征麓川。父戰死,瑛發憤,矢報父仇。初襲指揮使,已,論政死事功,遷都指揮同知。
六年從王驥征麓川。帥兵六千突賊壘。賊渠衣黃衣帳中。瑛直前,左右擊斬數百人,躪死者無算,遂平其地。進都指揮使。尋復從驥破貢章、沙壩、阿嶺諸蠻。進都督僉事,蒞后府事,充右參將,協守云南。十三年復從驥征麓川。破鬼山大寨,留鎮云南。
景泰元年,廷議以瑛有將略,命都督毛福壽代,還,進都督同知。甫抵京,而貴州群苗叛,道梗。驥請瑛還討。其年四月拜右副總兵,與保定伯梁珤、侍郎侯琎次第破走之。進右都督。復破賞改諸寨,擒偽苗王王阿同等。琎卒,都御史王來代督軍務,分道擊賊香爐山。瑛入自龍場,大破平之。
三年秋,來劾瑛違法事,置不問。來召還,命瑛鎮守貴州。其冬,討白石崖賊,俘斬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寨。進左都督。五年,四川草塘苗黃龍、韋保作亂,自稱“平天大王”,剽播州西坪、黃灘。瑛與巡撫蔣琳會川兵進剿,賊魁皆就縛。因分兵克中潮山及三百灘、乖西、谷種、乖立諸寨,執偽王谷蟻丁等,斬首七千余。詔封南和伯。
瑛為將,嚴紀律,信賞罰,臨陣勇敢,善撫士。士皆樂為用,以故數有功。廷臣言宜委以禁旅,乃召還,同石亨督京營軍務。明年,琳奏瑛前守貴州,邊境寧,苗蠻畏服,乞遣還。帝不許。未幾,湖廣苗叛,拜瑛平蠻將軍,率京軍討之,而使御史張鵬偵其后。還奏,瑛所過秋毫不犯,帝大喜。
七年,賊渠蒙能攻平溪衛。都指揮鄭泰等擊卻之,能中火槍死,瑛遂進沅州。連破鬼板等一百六十余寨。與尚書石璞移兵天柱,率陳友等分擊天堂諸寨,復大破之。克寨二百七十,擒偽侯伯以下一百二人。時英宗已復位。捷聞,璞召還,瑛留鎮貴州、湖廣。瑛討蒙能余黨,克銅鼓藕洞一百九十五寨,覃洞、上隆諸苗各斬其渠納款。帝嘉瑛功,進侯。天順二年,東苗干把豬等僣偽號,攻都勻諸衛。命瑛與巡撫白圭合川、湖、云、貴軍討之,克六百余寨。邊方悉定。瑛前后克寨幾二千,俘斬四萬余。平苗之功,前此無與比者。尋卒于鎮,年四十五。帝震悼,賜謚忠襄。
瑛天姿英邁,曉古兵法。嘗上練兵法及陣圖,老將多稱之。為人廉,謙和不伐。所至鎮以安靜,民思之,久而不忘。
子毅,嗣伯爵,誘祖母誣從父瑞不孝,坐奪爵閑住。卒,子壽祥嗣。正德中,歷鎮貴州、湖廣。傳爵至明亡乃絕。
陳友,其先西域入,家全椒。正統初,官千戶,累遷都指揮僉事。頻年使瓦剌有勞,尋復進都指揮使。九年充寧夏游擊將軍,與總兵官黃真擊兀良哈。多獲,進都督僉事。未幾,出塞招答哈卜等四百人來歸。
景帝即位,進都督同知,征湖廣、貴州苗。尋充左參將,守備靖州。景泰二年偕王來等擊賊香爐山,自萬潮山入,大破之。留鎮湖廣。論功,進右都督。四年春奏斬苗五百余級,五年又奏斬苗三百余。而都指揮戚安等八人戰死,兵部疑首功不實,指揮蔡升亦奏友欺妄。命總督石璞廉之,斬獲僅三四十人,陷將士千四百人,宜罪。詔令殺賊自效。天順元年隨瑛征天堂諸苗,大獲。命充左副總兵,仍鎮湖廣。已,又偕瑛破蒙能余黨。召封武平伯,予世券。孛來犯邊,充游擊將軍,從安遠侯柳溥等往御。率都指揮趙瑛等與戰,敵敗遁。再犯鎮番,復擊卻之,俘百六十人。尋佩將軍印,充總兵官,討寧夏寇。先是,寇大入甘、涼,溥及總兵衛穎等不能御,惟友稍獲。至是巡撫芮釗列諸將失事狀,兵部請免友罪。詔并宥溥等。召還,進侯,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