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 列傳第九十
嘉靖三十四年召為左都御史。帝用給事中徐浦議,令廷臣及督撫各舉邊才。于是故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輔、吳獄,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在舉中。御史羅廷唯駁曰:“浦疏本言邊才,而今廷臣乃以清修、苦節、實學、懿行舉,去初議遠矣。況又有夤緣進者。是假明詔開幸門。”帝納其言,責吏部濫舉,命與都察院更議。延與尚書吳鵬等言所舉皆人望,公無私。帝終不悅,切責延等,而舉者悉報罷。世宗時,海內賢士大夫被斥者眾,及是舉上,稍冀復用,而為廷唯所阻,自是皆不復召矣。
延顏面寒峭,砥節奉公。權臣用事,政以賄成,延未嘗有染。然居臺端七年,無諫諍名。卒官,贈太子太保,謚簡肅。
延卒,歐陽必進代。逾月,遷吏部,乃以潘恩繼之。
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二年進士。授祁州知州,調繁鈞州。鈞,徽王封國也,宗戚豪悍,恩約束之。擢南京刑部員外郎。遷廣西提學僉事,署按察使事。有大猾匿靖江王所,捕之急,王不得已出之。憾恩,誣以事,按無實得免。累遷山東副使。御史葉經以試錄忤旨,并恩下詔獄,謫廣東河源典史。四遷,復為江西副使,進浙江左參政。按部海鹽,倭猝至,圍城數匝。恩與參將湯克寬、僉事姜頤力御卻之。俄遷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偕按臣劾徽王載埨貪虐,遂奪國。伊王典礻英驕橫,恩一切裁之。河南民素苦藩府,恩制兩悍王,名大著。久之,由刑部尚書改左都御史。
子允端,為刑部主事。吏部尚書郭樸,恩門生也,調之禮部。給事中張益劾允端奔兢,恩溺愛,樸徇私。帝置樸不問,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萬歷初,賜存問。卒年八十七。贈太子少保,謚恭定。
賈應春,字東陽,真定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南陽知縣,遷和州知州。入為刑部郎中。歷知潞安、開封二府。遷陜西副使。未赴,河南巡按陳蕙劾其貪濫,謫山東鹽運同知,蕙亦坐貶。久之,由漢陽知府復遷陜西副使,進右參政。寧羌賊起,會兵討平之。遷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陜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三十二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三邊軍務。俺答諸部歲擾邊,應春言:“諸邊間諜不通,每寇入莫測其向,我則無所不備。兵分勢孤,往往失事。夫寇將內犯,必聚眾治器,臘肉飼馬,傳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間亦臨邊傳報,頗有左驗。使邊臣厚以官賞,令密偵候,視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賞格以請。帝立從之。其秋,寇大入延綏,殺掠五千余人。應春督諸將邀擊,獲首功二百四十,以捷聞。而巡按御史吉澄極言敗狀。帝竟錄應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罷宣、大總督蘇祐,以應春代。時秋防將屆,代應春者江東未至,令仍舊任。套寇數萬人屯寧夏山后,先遣騎五百余入掠。總兵官姜應熊守紅井以綴敵,而密遣精兵薄其營,斬首百四十余級,進應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別部入永昌、西寧,為守將所破。番人入鎮羌,總兵官王繼祖擊敗之,并賜應春銀幣。久之,寇五千騎犯環慶,為都督袁正所破,掠莊涼,守將邀斬百二十人,再予應春一子官。在鎮數載,筑邊垣萬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馬池閑田二萬頃給軍屯墾,邊人賴之。征拜南京戶部尚書。論邊垣功,進秩一等。旋召為刑部尚書,改戶部。國用不足,應春以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遷官。漕政廢弛,運艘多逋負,亦以應春言重其罰。歲余,致仕去。卒,贈太子太保。
張永明,字鐘誠,烏程人。嘉靖十四年進士。除蕪湖知縣。獻皇后梓宮南祔,所過繁費不貲。永明堊江岸佛舍為殿,供器飾箔金,財用大省。尋擢南京刑科給事中。寇入大同,山西總督樊繼祖,巡撫史道、陳講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論其罪。已,又劾兵部尚書張瓚黷貨誤國,又劾大學士嚴嵩及子世蕃貪污狀。已,又劾兵部尚書戴金為御史巡鹽時,增余鹽羨銀,阻壞邊計。疏雖不盡行,中外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