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累遷本科左給事中。復言:“將驕軍悍,鄧玘、張外嘉之兵弒主而叛,曹文詔、艾萬年之兵望賊而奔,尤世威、徐來朝之兵離汛而遁,今者,張全昌、趙光遠之兵且倒戈為亂矣。滎澤劫庫殺人,偃師列營對壘。且全昌等會剿豫賊,隨處逗遛,及中途兵變,全昌竟東行,光遠始西向。驕抗如此,安可不重治。”帝頗采其言。進吏科都給事中。都御史唐世濟薦霍維華,福建巡按應喜臣薦周維京,冀并翻逆案。夢辰疏駁之,世濟、喜臣皆下吏謫戍。
尋擢太常少卿,累遷至通政使。坐代人削章奏,貶秩調任。未幾,有持金囑中書舍人某賄大學士,求為副都御史者。邏卒廉得之,詞連夢辰。帝令夢辰自奏,事得白。然夢辰竟坐是削籍。
十五年春,賊攻開封,不克,遂去,陷西華,屠陳州,逼睢州。時州缺正官,夢辰歸,即乘城主守。無何,賊從他門入,擁夢辰見羅汝才。汝才問所欲,曰:“我大臣,但欲死爾。”汝才去,遣其客說降,且進之酒。夢辰覆杯于地,太息起,扼吭而卒。妻王氏,方病,聞之,不食死。
宋師襄,耀州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官御史。
天啟三年五月請罷內操,言:“自劉朝營脫死,與沈纮謀為固寵計。纮以募兵為朝外護,朝以內操為纮內援。宮府內外,知有朝而不知天子。天牖圣聰,一旦發露,屏之南京。然朝雖去,而三千虎旅安歸?世未有蓄怨藏怒之人潛布左右而不為患者,今惟有散之而已。夫平日卵翼朝者,黃克纘也,亡何以戎政內宣;抄參朝者,毛士龍也,未幾以構陷削籍。豈非握兵據要,轉相恐喝,以至是乎?”帝以內操祖宗故事,不納。又陳足財之策,請減上供,汰冗官,核營造,省賚賞。皆宦官所不便,格不行。奉圣夫人客氏子及中官王體乾、宋晉、魏進忠等十二人俱世襲錦衣。進忠者,魏忠賢也。師襄力諫。又言左都御史熊尚文、工部侍郎周應秋、登萊巡撫袁可立當去不去,光祿卿須之彥、太常卿呂純如不當來而來。帝皆不聽。
四年,巡按河南。陛辭,言:“今之言者,皆曰治平要務,乃終日籌邊事、商國計、飭吏治、計民生、弭盜賊,而漫無實效。所以然者,臺諫以進言為責,條奏一入,即云盡職,言之行否,置弗問矣。六曹以題覆為責,題覆一上,即云畢事,事之行否,置弗問矣。內閣以票擬為責,票擬一定,即為明綸,旨之行否,置弗問矣。上謾下欺,釀成大患。今人怨已極,天怒已甚,災害并至,民不聊生,相聚思亂,十而八九。臣恐今日之患,不在遼左、黔、蜀,而在數百年休養之赤子也。”明年復命薦部內人才,首及尚書盛以弘。魏忠賢責以徇私,貶一秩調任,師襄遂歸。
崇禎元年召復官,擢太仆少卿,累遷至太常卿,致仕。奸人宋夢郊假師襄手書營兵部。事覺,師襄被逮,系獄者二年。至徐石麒為刑部,始得雪。十六年冬,賊陷耀州,師襄死之。
麻僖,慶陽人。父永吉,由庶吉士為御史,終湖廣按察使,以清操聞。僖舉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代王長子鼎渭訐父廢長立幼,僖劾代王無君鼎渭無父。四十年,疏陳納諫諍、舉枚卜、補大僚、登遺佚、速考選數事,不報。已,復請重武科、復比試、清納級、汰家丁、恤班操、急邊餉,時亦不能用。遼東巡撫楊鎬請用舊將李如梅,以僖言,改用張承蔭。承蔭未至而鎮遠堡、曹莊相繼失事,鎬皆不以實聞。僖兩疏劾之,鎬旋引去。已,與同官孫振基等劾熊廷弼殺人媚人。又言湯賓尹取韓敬,關節顯然,語具《振基傳》。尋乞假歸。四十五年京察,賓尹黨用事,以僖倚附東林,謫山西按察知事。
天啟二年,起兵部主事,歷尚寶丞、少卿,改太常。五年六月,魏忠賢黨御史陳世飐劾之,遂落職。崇禎初,復官,致仕家居。十六年冬,李自成陷慶陽,僖死之。
王道純,字懷鞠,蒲城人。天啟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崇禎三年擢御史。疏陳破資格之說,言銓除、舉劾、考選,甲乙科太低昂,宜變通,則賢才日廣。帝命所司即行,而甲科勢重,卒不能返。流賊躪關中,道純請急振饑民,毋使從賊,報可。已,劾罷光祿卿蘇晉、參政張爾基。四年,劾吏部尚書王永光當去者三,不可留者四,不納。